中山中考歷史知識點總結
一、第二次工業改革
1.“電氣時代”的到來:19世紀70年代電力廣泛應用,人類進入“電氣時代”。
2.“發明大王”愛迪生:1897年發明耐用燈炮,注冊發明1300多種。
3.汽車、飛機問世:(1)19世紀80年代,德國卡爾•本茨設計出內燃機。(2)1885年卡爾•本茨制成汽車。(3)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制成飛機。
二、第一次世界大戰
1.帝國主義爭霸世界:第二次工業革命推動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后起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與老牌國家爭奪激烈,形成兩大侵略集團—三國同盟(德奧意)、三國協約(英法俄)。
2.大戰爆發:(1)巴爾干半島—歐洲的“火藥桶”;(2)薩拉熱窩事件—導火線;(3)1914年7月奧匈對塞爾維亞宣戰—開始;(4)意大利參加協約國一方作戰。
3.空前災難:(1)1916年“凡爾登絞肉機”。(2)1917年美國、中國對德宣戰。(3)1918年德國投降—戰結束。
三、科學和思想文化
1.思想啟蒙的火種:法國伏爾泰。
2.科學的革命:(1)現代科學之父: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微積分的創建、力學理論體系。(2)物種起源的探索者:達爾文→《物種起源》、“進化論”。(3)現代物理學的泰斗:愛因斯坦→相對論。
3.世界文化杰作
(1)文學巨匠:列夫•托爾斯泰—俄國偉大作家,代表作《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那》、《復活》、列寧稱之為“俄國革命的鏡子。
(2)美術名家:梵高—荷蘭著名畫家,代表作《向日葵》。
(3)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德國偉大的作曲家,代表《英國交響曲》。
中山中考歷史知識點總結:蘇聯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一、蘇聯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1.十月革命:(1)時間及領導人:1917年11月,列寧。(2)結果:彼得格勒武裝起義勝利,世界第一個工兵蘇聯維埃政府成立——人民委員會。(3)意義: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的革命,建立了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推動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
2.對社會主義的道路的探索:(1)列寧:①1921年實施新經濟政策,促進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②1922年蘇聯成立。(2)斯大林:①1928~1937年一五、二五計劃基本實現工業化。②1936年新憲法,標記著社會主義在蘇聯的建立和“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二、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的西方世界
(一)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1.凡爾賽體系:(1)巴黎和會:1919年1月在法國巴黎召開,英法美操縱。(2)《凡爾賽和約》:內容涉及領土、軍事、賠款、殖民地等。(3)實質: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非洲統治的新秩序。(4)國際聯盟成立:1920年1月成立,英法控制。
2.華盛頓體系:(1)華盛頓會議:1921~1922在華盛頓召開,美英日操縱。(2)《九國公約》方便了美國在中國的擴張。(3)實質:帝國主義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統治秩序。
(二)經濟大危機
1.經濟危機:(1)時間:19219~1933年。(2)地點:美國→整個資本主義世界。(3)特點:范圍特別廣、時間特別長、破壞性特別大。
2.羅斯福新政:(1)目的: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以消除經濟危機。(2)中心措施:調整工業、《國家工業復興》。(3)影響:經濟緩慢恢復,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和鞏固,國家對經濟的宏觀控制加強。
(三)法西斯勢力的猖獗
1.德國納粹政權的建立:(1)1933年希特勒上臺,建立了法西斯政權。(2)德國法西斯的暴行:制造“國會縱火案”,打擊共產黨和進步人士,種族滅絕,反猶排猶。
2.意大利和日本法西斯的出現
20世紀20、30年代,意大利和日本也先后出現了法西斯政權。
中山中考歷史知識點總結:第二次世界大戰
一、二戰爆發
1.慕尼黑陰謀(1938。9):割讓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區給德國——緩靖政策的頂峰。
2.戰爭爆發:德軍突襲波蘭,(1939。9)→占領西歐、北歐→突襲蘇聯(莫斯科保衛戰)。
3.戰爭擴大: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參戰(1941。12)。
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1.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1942年1月,26國簽署《聯合國家宣言》。
2.維爾塔會議:(1)時間:1945年2月。(2)國家:美、英、法。(3)決議:戰后成立聯合國。
3.最后的勝利:(1)斯大林格勒戰役(1942。7)——二戰轉折點。(2)諾曼底登陸(1944。6)。德國投降(1945。5)——歐洲戰爭結束。(4)日本投降(1945。8。1)——二戰結束。
中山中考歷史知識點總結:二戰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變化
一。美國經濟的發展:(1)二戰后美國最富強:①占據廣闊的國際市場:②大力發展科技教育:③政府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④20世紀五六十年代,經濟一片繁榮。(2)危機和經濟調整:①20世紀70年代中東石油提價引發的經濟危機的打擊; ②20世紀70年代后期80年代初,經濟逐漸好轉,③成為全世界上最大的負債國。(3)新經濟的出現(20世紀90年代),信息化和全球化。
二.西歐和日本經濟的發展
1.歐洲的聯合:①經濟發展原因:————發揮高素質的勞動力優勢,利用美國援助,采用最新科技成果,制定恰當發展政策。②歐洲共同體成立:20世紀60年代成立。③歐洲聯盟成立:1993年成立——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
2.日本的崛起,①原因:非軍事政策,美國扶持,朝鮮戰爭的刺激,旨進最新技術,發展科技教育,②表現:20世紀70年代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號資本主義經濟大國。③發展趨勢:謀求政治大國。
中山中考歷史知識點總結:二戰后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
一.蘇聯的改革與解體:(1)赫魯曉夫改革:末根本改變蘇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2)蘇聯解體:①戈爾巴喬夫改革:經濟改革 →政治改革:蘇聯政治體制改變,一黨制→多黨制,②八一九事件,1991年。③蘇聯解體:1991年底。
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與演變,(1)匈利牙改革:①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不適應經濟發展,②措施:政治,經濟。(2)東歐劇變:①時間:1989年下半年開始。②實質:社會制度改變。③事件;南斯拉夫一分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為二,民主德國和聯邦國統一。
看過“中山中考歷史知識點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