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考歷史知識點總結
初中考歷史知識點總結:開運河創科舉
1、隋朝統一南北;581年楊堅建立隋朝、定都長安。589年隋朝南北統一,結束了長期的分裂局面。隋朝采用措施發展經濟,使社會安定,經濟繁榮,隋朝出現了前所末有的繁榮景象。
2、運河的開鑿:隋煬帝從605年開始開鑿,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余杭,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大運河的開通的目的:為加強南北交通,鞏固統治。
意義: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對維護國家統一和中央集權也起到了促進作用
3:科舉制的創立:隋文帝時改革選拔官吏的辦法,通過分科考試選拔人才,開科舉的先河。隋煬帝時創設進士科,科舉制正式形成。
科舉制的創立的意義:①科舉制打破了門第限制,給知識分子提供參政的機會;②同時選拔官吏的權力從地方集中到中央,為統治者吸收、籠絡人才拓寬了道路;③隋朝創立的科舉制對后世具有深遠的影響。
初中考歷史知識點總結:“貞觀之治
1、618年,李淵建立唐朝,定都長安。李世明發動“玄武門之變”做了皇帝,唐太宗627-649在位,年號貞觀。
2、唐朝鞏固統治的措施:①吸取隋亡教訓,輕徭薄賦,發展生產;②知人善任,虛心納諫,重用人稱“房謀杜斷”的房玄齡、杜如晦,敢于直言的魏征,能征善戰的李靖、李;③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合并州縣,大力精簡機構,以節省財政開支,提高行政效力。④進一步完善科舉制度:明經科:考儒家經典。進士科考:詩賦和政論。
3、什么叫貞觀之治,它得以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1)唐太宗在位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發展,對外交往頻繁,民族關系融洽,國力逐步強盛。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2)a唐太宗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經濟上輕徭薄賦,重視農業發展,政治上知人善任,重視納諫,這是貞觀之治出現的根本原因;b隋朝創立的一系列制度,如:科舉制、三省六部制為唐朝的繁榮奠定了基礎;c唐太宗個人的杰出才能;d廣大勞動人民的辛勤努力是社會繁榮,經濟發展的基礎。
初中考歷史知識點總結:“開元盛世
1、武則天的政績: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則天。她本是唐高宗的皇后,晚年稱帝,改國號為周。當政期間,重用有才能的人,重視發展農業生產。使唐朝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國力不斷增強。人稱她的統治有“貞觀遺風”3、“開元盛世”:唐玄宗統治期間,“勵精圖治”,重視地方吏制,勤儉持國。使得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國力強盛,唐朝進入全盛時期,開元年間的政局為之一新,史稱“開元盛世”4、農業工具:曲褤犁和筒車。唐朝都城長安繁榮。
科舉制度總結:出現: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的辦法選拔官員。正式誕生:隋煬帝時正式形成;設置進士科??婆e完善:①唐太宗時完善科舉制度,設明經科和進士科:明經科考儒家經典。進士科考詩賦和政論,是做高官的主要途徑。②武則天時期開始殿試和武舉,科舉制度進一步發展。③唐玄宗時期,詩賦成為進士科的主要考試內容
初中考歷史知識點總結:唐朝的民族關系
1、唐太宗開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各族的擁護,被尊稱為:“天可汗”2、唐和吐蕃:①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時期,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了吐蕃杰出的首領松贊干布。②“和同為一家”:唐中宗派近城公主入藏和親。③821年,唐蕃會盟。3唐蕃和同為一家的作用: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的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
初中考歷史知識點總結:唐代的中外交往
1、為什么唐的對外交往發達:①交通發達:長安陸路交通中心,國際性的大都市;②廣州是最大外貿港口,設市舶司管理對外貿易,這是我國歷史上最早設置的管理對外貿易的官署。③政策:開放的對外政策。④唐朝先進的經濟文化有巨大的吸引力。2、概況:①遣唐使: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進行交流的使者先后有十三次之多。②玄奘西行:貞觀初年,玄奘從長安出發,前往天竺?;貒?,專心翻譯佛經,作《大唐西域記》。③鑒真東渡:唐玄宗時,鑒真應日本僧人邀請,東渡日本,第六次才成功。
評價:密切了唐朝與日本、印度的文化交流,說明唐朝對外政策開放、開明
評價唐太宗:政治上:知人善任,選用良吏,提高行政職能。經濟上:輕徭薄賦,減輕農民負擔。文化上:完善科舉制度,大力培養人才。民族關系上: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被尊稱為:“天可汗”,唐太宗在位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發展,對外交往頻繁,民族關系融洽,國力逐步強盛。唐太宗是我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初中考歷史知識點總結:隋唐的科學技術
1、趙州橋:隋朝李春設計主持建造的,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被譽為“世界建橋史上的一個奇跡”
2、雕版印刷術:隋唐時期,我國已經發明了雕版印刷術,晚唐朝印制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僧一行測自午線。孫思邈著《千金方》有“藥王”之稱(3)天文歷法:僧一行制《大衍歷》,主持最早的實測子午線長度,世界上首次發現恒星移動現象。(4)醫學:唐太宗時創辦最早的醫學校,唐高宗時頒布《新修本草》也叫《唐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