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歷史知識點
1.概況:(1)導火線: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2)爆發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在天安門前示威游行,(3)口號:“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取消二十一條”等,(4)領導者,陳獨秀,李大釗等,(5)前期:1919年5月4日至6月初;中心:北京;主力:青年學生;(6)后期:1919年6月初以后,中心:上海;主力:無產階級;(7)結果:取得初步勝利。
2.意義:是一次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二、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1.成立的歷史條件:(1)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2)組織基礎: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3)階級基礎: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
2.成立:(1)時間:1921年7月召開黨的一大;(2)地點:上海;(3)代表:毛澤東,董必武等13人;(4)內容:確定黨的第一個,選舉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黨綱,確定黨的中心任務
3.意義: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三、 北伐戰爭
1.黃埔軍校建立:(1)背景:1924年國民黨召開一大,標志著一次國共合作形成;(2)建立:1924年5月,廣東,蔣介石任校長,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3)作用:培養大量軍事政治人才,奠定國民革命軍基礎。
2.北伐戰爭:(1)時間:1926年—1927年;(2)目的: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3)主要戰場:兩湖戰場;(4)主要戰役:汀泗橋戰役,賀勝橋戰役,武昌戰役等;(5)成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統治,1927年初,國民政府廣洲遷到武漢。
3.國民革命的失敗:蔣介石,汪精衛等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發動政變,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
4.南京國民政府成立:(1)時間:1927年4月;(2)性質: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3)內外政策: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對內鎮壓人民革命運動。
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南昌起義:(1)背景:國民黨反動派對中國共產黨和革命群眾進行血腥屠殺;(2)經過: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朱德等人發動起義,占領南昌,南下受挫,轉戰湘南;(3)意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
2.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會師:(1)時間:1927年9月。(2)領導人:毛澤東。(3)經過:起義軍攻打長沙受挫;決策:向井岡山進軍;三灣改編: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4)結果:開辟了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5)井岡山會師:(1928年4月)建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
五、紅軍不怕遠征難
1.原因:由于“左”傾錯誤,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被戰略轉移。
2.經過:(1)長征開始:1934年10月。(2)初期受挫:紅軍長征初期由于“左”傾錯誤,損失慘重。毛澤東主張向貴州進軍,奪取遵義。(3)遵義會議: 時間:1935年。②內容:解決“左”傾在軍事,組織上的錯誤指導,肯定毛澤東主張,決定軍事上由毛澤東,周恩來負責指揮。③意義: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4)勝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到達吳起鎮。
3.勝利會師:(1)陜北會師:1935年10月,紅一方面軍到達陜北吳起鎮與陜北紅軍勝利會師;(2)1936年10月,紅一,紅二,紅四三大主力軍在甘肅會寧會師,長征結束。
4.意義:粉碎了國民黨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中考歷史知識點:新民主義義工命的勝利
一、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1. 九一八事變:(1)時間:1931年9月18日;(2)地點:沈陽北郊;(3)借口:柳條湖事件;(4)結果:沈陽被日軍占領,東三省淪亡,偽滿洲國建立。
2. 七七事變:(1)背景:日本占領東三省,企圖占領華北;(2)時間:1937年7月;(3)借口:一名日本士兵失蹤;(4)結果:盧溝橋失陷,平津相繼被占;95)標志:局部抗戰開始。
3. 八一三事變:1937年8月13日,上海失陷。
4. 南京大屠殺:1937年12月(超過30萬人被殺害)。
5. 西安事變:(1)背景:要華民族處于生死關頭,中國共產黨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主張;(2)經過: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扣押蔣介石,實行兵諫,通電全國;(3)結果:和平解決,蔣介石被迫聯共抗日;(4)標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6. 全面抗戰:(1)1937年9月平型關大捷——抗戰后首次大捷;(2)1938年春臺兒莊戰役——抗戰以來取得的重大勝利;(3)1940年8月百團大戰——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
7. 中共召開七大:(1)背景:抗戰勝利前夕;(2)地點:延安;(3)時間:1945年4月;(4)內容: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5)意義:為爭取抗戰的勝利和實現中國光明前途準備了條件。
8. 抗日戰爭的勝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二、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1. 重慶談判:(1)背景:蔣介石玩弄和談陰謀,以贏得備戰時間;(2)結果:國共雙方達成“雙十協定”。
2. 內戰爆發:(1)爆發:1946提6月,蔣介石對中原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2)轉戰陜北:1947年粉碎敵人對陜甘寧解放區的進攻。
3. 解放戰爭的勝利
(1) 挺進大別山:1947年夏,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大別山根據地的開辟,威脅南京、武漢;(2)戰略決戰: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主力,加速了解放戰爭的勝乎;(3)百萬雄師過大江:人民解放軍突破長江防線,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推翻國民黨政權。
中考歷史知識點:中國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科技、教育、文化
一、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1. 狀元實來家張謇:(1)創辦實業;(2)提出“實業救國”口號。
2. 2.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1)三個階段:①明未清初——萌芽。②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黃金時期。”③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后——萎縮。(2)發展原因:①辛亥革命的鼓舞。② 一戰期間帝國主義的放松。③中國人民抵制洋貨的運動。(3)萎縮原因:①一戰后帝國主義以經濟勢力卷土重來。②國民黨發動內戰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4)特點:總體落后,發展不平衡(行業、地區)。
二、 社會生活
1. 鐵路與火車,輪船:(1)19世紀火車與輪船從西方傳入;(2)1876年英國人修建淞滬鐵路(中國出現的第一條正式投入運營的鐵路);(3)1881年修建唐胥鐵路,1893年通車(當時中國最長的鐵路);(4)1909年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張鐵路通車(中國人修建的第一條鐵路)。
2. 通訊:(1)電報:19世紀70年代以后,中國架設有線電報。(2)電話;1882年中國在上海開辦近代第一家電話局。
3. 照相與電影:(1)照相:19世紀40年代傳入中國。(2)電影:①1905年,中國人自拍第一部無聲影片《定軍山》。 ②1931年,中國人自拍第一部有聲影片《歌女紅牡丹》。
4. 社會習俗:民國政府頌布剪辮、易服和廢止纏足法令。
三、 科技
揭開制堿奧秘的侯德榜。
四、 教育與文化、思想
1. 教育:①(1)洋務運動創辦新式學堂,戊戌變法中創辦京師大學堂。(2)1904年頒布《奏定這堂章程》;(3)1905年廢除科舉制。
2. 報紙:1872年在上海創辦了《申報》。
3. 文化出版機構:1897年在上海創辦商務印書館。
4. 思想:魏源與《海國圖志》,嚴復譯著《天演論》。
5. 文學:(1)文學巨匠魯迅:代表作《狂人日記》;(2)趙樹里《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3)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4)郭沫若《屈原》。
6. 美術音樂:(1)美術大師徐悲鴻《愚公移山》;(2)聶耳《義勇軍進行曲》;(3)冼星海《黃河大合唱》。
看過“中考歷史知識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