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級歷史暑假作業及參考答案(2)
材料三 知封建之弊變而為郡縣,則知郡縣之弊而將復變。然則將復變而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縣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專在下;郡縣之失,其專在上。 ——顧炎武《顧亭林詩文集》,《郡縣論·一》
(1)依據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變化。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種變化的影響。(4分)
(2)材料二中李斯主張建立什么制度?根據材料,指出他的理由是什么?(3分)
(3)概括材料三中顧炎武的主要觀點。(照抄材料不得分)(3分)
(4)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中國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變的認識。(4分)
22、(2010高考安徽文綜)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1793年英國馬戛爾尼使團來華,乾隆皇帝頒布上諭,宣稱:“各處藩封到天朝進貢觀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禮,即國王親至,亦同此禮;今爾國王遣爾(指馬戛爾尼)前來祝嘏(福),自應遵天朝法度,免失爾國王祝厘納貢之誠。”
——摘編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1600-2000中國的奮斗》
材料二 欽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后,于1844年11月奏稱:“夷情變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撫靖羈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換形。固在格之以誠,尤須馭之以術,??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與計較方能于 4
事有濟者。” ——同上 材料三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截至2008年底,中國與171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共參加了130多個政府間國際組織,締結了近20000項雙邊條約,參加了300多個多邊條約,參加了24項聯合國維和行動,派出維和官兵11063人次。 ——摘編自中國外交部編《中國外交》(2009年版)、2009年10月《世界知識畫報》
(1)依據材料一指出當時清朝統治者的對外態度及其在對外關系方面的影響。(4分)
(2)材料二反映出這時某些清朝官員的對外態度有了怎樣的變化?為何會發生這種變化?(4分)
(3)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不同時期中國外交的基本特點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6分)
23、(11分)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某一場景
材料二 日本明治維新時??依據英國模式建設鐵路、電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紡織工業等;參照法國模式變革法制,改革軍事(后來采用普魯士模式),海軍當然還是學習英國;大學則歸于美國。1898年頒布的《日本帝國憲法》以《德意志帝國憲法》為藍本,確立了同歐美各國民主政體大相徑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