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歷史知識點歸納
必修3歷史知識點歸納:孔子與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魯國人,―三家一創‖;《詩》《書》《禮》《易》《春秋》和《樂》
2、學說:
①政治學說:A、―仁‖(仁者愛人 ) B、―禮‖(―克己復禮‖) C、―為政以德‖ ②哲學觀點(天命觀,畏天命):―敬鬼神而遠之‖
③教育思想: ―有教無類‖ ―因材施教‖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當仁不讓于師‖
3、歷史地位:
①所倡導的儒家思想被后人發揚光大,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響。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為《論語》,尊孔子為圣人,歷世景仰。
(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學派創始人;《道德經》
2、學說:
①哲學思想:
A、―道‖是萬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B、辯證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對立的,并可互相轉化;
②政治學說:―無為而治‖
3、歷史地位:
①是中國哲學史上第一個探討宇宙本源的哲學家 ②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必修3歷史知識點歸納: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一)百家爭鳴的歷史背景:
1、生產力發展和社會大變革是百家爭鳴出現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會變革時代,造成思想和言論的空前自由
3、私學興起,教育相對普及,培養了大批人才
4、動蕩的兼并局勢,各國君主都想稱霸爭雄,所以竟相禮賢下士、招攬人才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
A仁政學說 B性善說 C義利觀:養浩然之氣;先義后利、舍生取義;
②歷史地位:A《孟子》成為四書之一 B他被稱為―亞圣‖
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B、性惡論 C 政治思想:―以禮為主,禮法并施‖ ②荀子思想的歷史地位
A、被視作儒家異端 B、唯物思想在中國哲學上具有深遠影響
(三)墨家
1、墨子:墨家學派的創始人
2、墨家思想:①兼愛 ②非攻 ③尚賢、尚同 尚力、節用、節儉
3、墨家思想歷史地位
①代表下層勞動群眾特別是手工業者的利益
②戰國一度成為顯學,之后不被重視
(四)道家
1、莊子與道家
2、莊子的思想: ―齊物‖ ―逍遙‖ 天與人―不相勝‖(天命觀)
(五)法家
1、韓非與《韓非子》
2、韓非的思想:
①法、術、勢相結合,建立一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國家
②今必勝古、主張變法革新
3、法家思想的歷史地位
①在當時適應了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
②在后世與儒家思想互為表里,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統治思想的理論基礎。
(六)兵家
1、《孫子兵法》
2、孫臏與《孫臏兵法》:重視戰爭規律
(七)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歷史意義
1、儒家學說:孕育了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準則
2、道家學說:構成了2000多年傳統思想的哲學思想
3、法家學說:其中的變革思想成為歷代進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圖治的理論武器。
必修3歷史知識點歸納:漢代思想的大一統
(一)漢初的黃老之學
1、出現的社會背景:經濟殘敗,百業待興,休養生息政策的需要
2、主要內容:
①黃帝的學說:治身(養生) ②老子的學說:治國(無為而無不為,積極無為)
3、特點:兼采眾家、積極無為
4、作用:西漢初年的指導思想,使漢初社會迅速恢復元氣,但到漢武帝時被新儒學取代。
(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1、原因:漢武帝大一統事業的需要。
2、新儒學理論來源:以《公羊春秋》為骨干,融合陰陽、黃老和法家思想
3、新儒學內容:天人感應學說;君權神授;大一統 ;
4、新儒學的影響:
有利于君主統治和鞏固國家統一; 也有限制君主權力過度膨脹的作用。
5、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提出及其影響:
①有利于鞏固中央集權和打擊地方割據勢力。
②使儒學確立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主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