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師與學生兩方面談如何打造高效課堂(3)
學生方面
1、課前預習習慣。重心前移是打造高效愉悅課堂的基礎。
當前,很多教師關注的是上課本身及課后的補漏,這樣的教學是重心后滯的。要打造高效課堂,就要使教學過程的重心前移。新課程標準要求樹立“以學定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理念,倡導實施“先學后教,精講精練”的課堂教學模式,堅持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為主要任務,這也是打造高效愉悅課堂的主要目標。 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預習就是在老師講課之前,學生先學習新課的內容,做到初步了解,發現自己不會的問題,這樣在教師授課時學習的針對性就更強了。教師可以每節課設計預習學案,以作業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預習,下一節課上課前進行預習檢查,讓學生形成預習的思維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老師也要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比如思想品德課可以每次要求學生預習課文,用鉛筆寫下每段的段意,再回答框題活動的問題。這樣學生至少看了一遍課文,對課文內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思考。數學學科可以在課前預習學案將最基礎的公式、例題列出,出一些簡單的練習題,上課時檢查學生的練習就知道學生會了什么,什么還不明白。這樣讓每一個學生面對新知識之前都有一個充分的知識與心理準備。課堂上學生會講的讓學生講,學生會做的讓學生做,學生能完成的讓學生自己完成,課堂教學的重點就放在學生存疑、模糊的地方,使教學過程做到有的放矢,既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又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學生經過課前預習,對將要學習的知識已經有了初步認識,那么對新課學習的目的性就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更有益于新知識的掌握。大多數人都渴望被別人所認可,學生的這種心理更強烈。經過課前預習,學生對一些問題已經有了自己的見解,為了驗證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確,聽得就會格外認真,回答問題也會非常積極。經過認證以后,學生自己做出正確答案的會獲得一種成就感,對知識的掌握就會牢固;不太準確的會自覺去修正反思,對新知識的印象就會加深。無論哪種情況都會促進學生更積極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對新知識的掌握就會更快更深。有了教師課前的認真準備為前提,加上學生高昂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效益將大大提高。
2、課堂學習習慣。
上課要做到“聲聲入耳、字字入目、動手動腦、用心學習”。要端坐在凳子上,起立時要站直;聽課時目視老師,重點內容課本上有的要勾畫,沒有的要記在課本的空白處或筆記本上;老師板書時要目視黑板;老師提出問題時積極思考,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不明白的問題要及時問老師;回答課本上的問題時將書捧在胸前,聲音要宏亮;書寫時執筆要正確,要認真,書寫解答過程要規范,寫在規定的位置,不寫錯字、別字,要獨立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討論問題時要主動參與,積極發言。要集中精力緊緊圍繞老師的講課思路用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