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高效課堂
如何打造高效課堂
所謂"高效課堂",就是要最大程度地發揮課堂教學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課堂45分鐘內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學任務、達成育人目標,在課堂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最完美地實現教育教學的三維目標整合,以求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那么,教師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課堂上學習著、感動著、快樂著、收獲著,在教育中融入智慧,生成智慧,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能放飛思想、張揚個性、形成能力,從而創造高效的課堂教學呢?
1 什么是學生不懂但自己看教材可以懂的概括與提煉:學生個體探究活動
對于那些學生暫時不懂的內容,老師完全沒有必要馬上進行分析與解釋,而是要為學生個體提供足夠的時間去進入教材的閱讀與思考,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嘗試進行概括與提煉。
學生開始不懂的內容不等于經過有效的活動后還不懂,所以老師要懂得有舍才有得。老師舍去的是一點課堂使用時間,學生得到的是理解。
2什么是學生已經懂的檢查:常規性學生活動
學生已經懂得的知識往往是指最基本的基礎知識,這部分知識是一般學生都已經掌握的內容,所以在課前簡單、快速地組織一下檢查活動就可以了,完全沒有必要占太多的時間,更加不用老師再說一遍。
實際上,這種活動也可以安排在課前讓學生提前自主完成。
3什么是學生不懂、看教材也不懂通過合作學習可以弄懂的討論與交流:學生探究性、合作性活動
對于那些學生個體真正不懂的難題,那么就需要組織討論與交流活動了。討論的過程就是解決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由于學生個體思維、學習背景的差異,所以很有必要通過討論與交流來探究、交流與智慧分享。充分利用學生資源,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力是高效學習策略的重要體現。
4什么是必須老師講的講授與闡明:教師主導性活動
對于某些確實超出了學生現階段理解能力的難題,就必須通過老師來進行講授與闡明了。因為學生并不是萬能的,特別是某些專業知識或專業術語并非是學生可以理解和解釋的。
只有通過老師的幫助才能解決問題。當然,對這樣的難題老師應該有一個理性的準確判斷。
5什么是老師講了也不懂必須通過實踐才能懂的活動設計與示范:教師示范性活動+學生實踐性活動
對于某些理論性比較強或者是比較抽象的學習內容,即使老師講了學生也不一定能弄懂。所以必須通過老師的活動設計或示范才能讓學生逐步走進知識中。
這種活動帶有明顯的實踐性,必須通過學生本身動腦與動手相結合,才能逐步感悟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