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的合理利用教學反思
水資源的合理利用教學反思篇一
不足之處是學生討論的時間還不夠充足,成果展示的時間顯得有些倉促。
水資源的合理利用教學反思篇二
《水資源的合理利用》是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三節的教學內容,這節課在知識的學習上任務較輕,而在能力培養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樹立方面要求較高,反觀課堂實錄,有以下幾點值得反思:
1.認真研讀課標是新課改的靈魂
鉆研課標,深刻了解課標對教材的指導作用,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
本節課程標準是“以某種自然資源為例,說明在不同生產力條件下,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意義”。其中行為動詞是“說明”,屬于理解層次的較高水平要求。而行為條件是“以某種自然資源為例”,對學生達到水平要求所采用的方法進行了限定,即要通過對實際案例的分析來得以實現。
2.仔細分析教材
本節教材篇幅較長,案例較多,但問題思路框架清晰,需要精心利用、巧妙取舍、調整順序進行教學設計,引導學生建立知識框架,在梳理、歸納知識的成就感中實現能力培養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3.設計教法學法
教學方法側重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建立課程思路的過程中,大量圖文資料的展示得以提高效率。更為重要的是,直觀對比圖象在大屏幕上的出現,使學生能自然而然地有所感悟和認識,使得教學過程順暢,并能“潤物細無聲”般幫助學生建立學科思路,樹立正確意識。
4.學生表現愉悅
在課堂中注意處理好預設和生成的問題,注意師生、生生互動和面向全體學生,更加關注學習過程。學生一步步帶著問題讀圖思考、分析案例、解決問題,知識框架較自然的形成,思想意識得以升華,課堂學習感覺愉悅。
5.學生活動評價
學生活動的多少與課堂教學的優劣如何評價?一直是我深感困惑的問題。鑒于課時限制,本節教學沒有學生分組匯報等學習形式,而是師生共同探討問題,象被一只無形的手牽引著完成教學的常態課,但思路當然是老師事先設定好的,較傳統的啟發式教學是否是學生活動不足的反面典型呢?
多一點教學反思,就多一些教學智慧,經常進行教學反思,益處多多,其樂無窮!
水資源的合理利用教學反思篇三
在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中注意到了以下幾個方面:
1、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對教材順序進行調整。教學中,先引導學生認識水資源的數量和質量對人類經濟活動的影響,突出水資源對人類發展的重要作用,以此引起學生的學習欲望,這也能夠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高效期進行本節課這一教學難點的學習。后創設問題情境:有人預言,在21世紀國家和地區之間的戰爭,不是為了土地而戰,也不是為了石油而戰,而是為水而戰?這是為什么呢?地球上不是覆蓋著71%表面積的水呢?。人們不是把地球比作是水球呢?那為什么還缺水呢?此問題情境的創設,意在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體驗,從教學實施情況來看,學生能運用所學的"自然界的水循環",初中我國水資源的分布相關知識,有一位同學還結合本地水資源在時間分配上的差異,進行該問題的解答,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歸納水資源的廣義和狹義兩個概念,并明確水資源的分布是不均勻的。如何解決當前水資源問題,改善人與水關系,要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力量的作用,因此自然引入本節課第三個話題,在不同生產力條件,水資源的數量、質量對人類社會的影響程度是不同的。這樣對教材做了合理的調整,層層深入,極大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課堂生成來自于精心預設。了解水資源的概念是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我創設問題情境,從學生的發言中,捕捉有用信息,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進而得出概念。這樣,學習概念建立在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上,水到渠成。又如講到人類不同生產力條件下,水資源的數量和質量對人類社會的影響這個知識點時,讓學生補充有關實例加以說明,并描繪未來人類開發利用水資源的前景,有些學生補充南水北調工程,有些學生提出利用南極冰川,我適時提出本章問題探究活動"是否可以用南極冰山解快沙特阿拉伯的缺水問題",強化與后面學習的聯系。
3、教學中師生間的對話要重視情感的交流。對話是營造課堂活躍氛圍不可缺少的手段,課堂中的對話不僅是信息的交流,更是情感的交流。如本節課有一位學生提到將來人們可以利用地核內的水資源,有一部分同學笑了,我及時引導學生復習前面的有關知識,并肯定他能聯系前面所學的知識這個思路,并指出其錯誤所在,在對話中我不斷捕捉他的情感信息,準確判斷他的心理狀態,以姿體語言,傳達我對他的關愛,幫助他樹立自信心,讓他帶著自信心坐到自己的座位上,當學生完成第68頁案例練習后,我組織全班進行交流時,他主動舉手,并準確回答了第三個小問題。這給我們的教學以啟示,教學中的對話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情商作用。
看了“水資源的合理利用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