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教學反思
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教學反思篇一
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教學反思篇二
本節課基本完成了預期的任務,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但是仍有以下的不足需要改進。
一、課堂利用碳和氧氣在點燃后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方程式進行回顧有關化學方程式量方面的含義,若能夠從高錳酸鉀加熱分解制取氧氣的方程式入手回顧量的含義,與例題1對應,將更有利于知識的銜接,同時節約課上的時間。
二、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需要用到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本節課在題目中直接給出,最好能夠能與中考試卷標注在同樣的位置,讓學生知道在考試相對原子質量標注的位置。
三、課堂上有些問題由教師直接口述,在多媒體課件上未相應出現,重要問題應在課件上同時出現,便于學生理解。
四、課堂通過學生自學,搶答,練習,改錯,評價,幫學,總結,小組合作等形式發揮了學生積極主動的作用,個別學生的學習能力較高,學習積極性較好,可考慮讓掌握地較好的學生直接講解題目或者分層次教學進一步提高他們的能力。
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教學反思篇三
本課題是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教學重點應放在如何利用化學方程式計算和規范化學計算的格式上。課的導入我覺得許老師處理得較好,他出示練習題:請求出下列相對分子質量或相對分子質量之和:H2O 3H2O KMnO4 2KMnO4 許老師這樣的處理既復習了求相對分子質量的方法,又分解了下面要講的例題的難點。用預設性練習的技巧分解難點,可謂一舉兩得,避免了把難點堆積在一道題上,把學生嚇懵。接著用具體的情景引出化學方程式及其量的意義(水通電分解的化學方程式),告知學生所有的化學反應都是按照一定的質量比進行的,然后再過渡到實際問題:36g水完全反應可以生成 g氧氣和 g氫氣;72g水完全反應可以生成 g氧氣和 g氫氣生成;生成16g氧氣需要 g水,同時生成 g氫氣。這樣處理,不僅可以由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之間的量的關系轉到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計算上,還可以通過這個題幫學生復習列比例式和解比例式的方法,為后面的數學計算掃清障礙。
引入課題后,給學生時間自學例1,并仿照例1的解題格式和步驟將自己的解題過程表述出來。然后出示模仿題,第一次解題,允許學生犯錯誤,然后通過評講、找錯的方式將正確的解題格式和步驟確定下來,這樣處理許老師是想通過學生自學、評講的方式得出的解題格式與教師直接講例1得出解題格式相比,前者給學生的印象更深刻。規范好解題格式后,許老師在投影上再出示一道錯題,并進行錯題分析(其中題目有設未知數帶單位,方程式未配平,相對分子質量計錯等)。通過錯題分析,再次強化格式,在學生清晰、明確的掌握化學計算的步驟和格式后,又設置了一道練習題進一步鞏固化學計算的格式。然后要求學生按照解題步驟嘗試解答例2。最后再練習兩道練習題鞏固解題步聚及規范解題格式。
許老師整一節課以學生練習為主,并不斷以錯題分析的方式去鞏固解題的步聚和規范解題的格式。課堂容量大,練習題多,是一節高效率的好課。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我覺得在這節課中也出現了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整節課,老師過于依賴多媒體,如果能把解題的六個步聚板書在黑板上,每一道題都讓讓學生對照去解題,也許學生對解題的步驟掌握會更加一目了然。課堂練習量較大,教師授課的節奏較快,如果能在關鍵的地方慢一慢,讓學生去理理解題的思路或許對學生的思維發展會更有好處。總之,教學課堂是一個永無止境的學習場所,經過聽課評課,我收獲不少。
看了“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