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范文3篇
加強對三年級語文學習方法的創新探討勢在必行。今天學習啦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就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范文,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范文一
一、學情分析
這學期,我擔任了三(3)班的語文教學工作,本班人數是39人,本班的男女生比例男生偏多,女生較少,男生28人,女生11人。
本班中等學生占班級學生的大部分,優生和后20%學生占一小部分。本班由我從一年級帶上來,所以,對他們較為了解,本班學生大部分的學生基礎較扎實,兩年多的閱讀能力的培養,學生們的識字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是不錯的,特別是像:章滿、鄭旭陽、鄭詩諾、劉泉等這些學生。本班中有部分學生記憶力在較低、學生多動記憶力容易渙散,所以很多知識點,對他們來說是需要比常人多點時間去識記的,所以對于他們的閱讀能力的培養,我會適當降低難度,對他們的寫話,我也盡量讓他們做到能夠寫點東西出來,這樣的學生如沈盈盈、汪詩蒙、章益彤等。處于這兩者之間的中間群體中,有部分學生,由于父母的過于溺愛和父母對孩子作業的不夠關注,學生的作業習慣、閱讀習慣較差,這部分學生如:鄭晨豪、陳冰雪、黃勇強等,對于他們這些習慣的糾正,還是成為本學期的重點。
三年級上冊我們已經開始了寫作。現在第二學期對于寫作的壓力,我們更大了,需要我們把握孩子們的特點,真正因材施教,為我們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材內容分析
(一)教材的基本結構
本冊共有課文32篇,其中精讀課文24篇,略讀課文8篇。教材后面還編排8篇選讀課文。每組教材包括導語、課文和語文園地三大部分。第二組和第五組各安排了一次綜合性學習活動。附錄部分包括生字表(一),要求會認的字;生字表(二),要求會寫的字;詞語表。教材共八個專題。它們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愛護周圍環境,怎樣看待總是、怎樣想問題;豐富多采的兒童生活;可貴的親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國際理解和友好;神話故事、傳說。每個專題人文內涵豐富,貼近兒童生活,體現時代特點,蘊涵教育價值。
本冊要求認200個字、寫300個字。要求認識的字和會寫的字在精讀課文后標出。此外,教材在語文園地二、五、六、七還歸類安排了一些要認的字。
每個語文園地仍由五個欄目組成。其中有四個固定的欄目:“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現”“日積月累”,第五個欄目是機動欄目,分別為“寬帶網”“趣味語文”“展示臺”“成語故事”,這些欄目在八個語文園地中各安排兩次。
(二)教材的特點
1、圍繞專題組織單元,進一步加強教材的整合性
以專題組織教材內容,體現整合,這一編寫思想在教學實踐中已得到了老師們的充分肯定。本冊教材的整合性進一步得到加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強化導語的導學功能。在三年級上冊的基礎上,本冊教材對每個單元前的導語編寫更加著力,除達到點明專題,揭示學習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外,還進一步增強了教材的親和力。
(2)、每一單元教材從導語到課文、到語文園地,不僅圍繞本單元的專題合理安排,而且加強了單元 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的聯系與整合。在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之間,用一段流暢的文字,很自然地過渡到略讀課文,并提示略讀的方法與要求,使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形成一個整體,更好地發揮陶冶情操和訓練閱讀的功能。
(3)、聯系本單元專題,繼續設計聽說讀寫的一系列語文實踐活動,加強本單元教學內容的整合。為了方便課文的學習,在教材導語中指明了學習的途徑,在第一篇課文后不知了課外手機的任務。完成了這一任務,也為語文園地中的口語交際做了很好的準備。在第四篇課文學完后,要求學生寫感受,目的是繼續加深學生對專題內容的理解和感悟。這樣,各種活動之間的相互聯系,密切配合。前面有布置,中間有鋪墊,后面有落實。單元內各部分內容成為了一個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有利于全面實現課程目標。
2、結合專題繼續安排“綜合性學習”,體現課程標準倡導的理念和目標
本冊共安排了兩次綜合性學習,一個是調查周圍環境,一個是回憶、了解父母的關心愛護,分別編在“愛護周圍環境”和“可貴的親情、友情”兩個單元中。這兩次綜合性學習涉及的范圍廣、針對性很強,為學生提供了較大的靈活性和創造性以及自主合作學習的空間。綜合性學習與閱讀、口語交際、習作有著緊密的聯系,是該單元的有機組成部分。綜合性學習既有相對的獨立性,又為一些聽、說、寫的訓練創造了條件,提供了有意義的話題,還為學生課外閱讀指明了方向,同時加強了課堂內外的銜接、語文與生活的聯系。
3、大量更新課文,精心安排精讀和略讀兩種課文類型
本冊新編選的課文一半,更加注意密切聯系兒童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新課程標準新選的課文,體裁豐富,有散文、詩歌、神話、寓言、科學小品,語言活潑,生動有趣,蘊涵著豐富的人文內涵,使學生不僅學到語言,在思想上也受到啟迪,在情感上得到熏陶。本冊新編選的課文超過一半,注意密切聯系兒童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單元內課文繼續分為精讀和略讀兩種類型,教材在部分課文的后面安排了“資料袋”。
4、著力改進課文和課后練習的編排,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 改進課文的導學系統。繼續靈活地在課文之前、課文之中、課文之后,以學習伙伴的口吻,提出思考問題,引導學生讀書、思考,逐漸悟到讀書時應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樣想。
?、? 改進課后練習的設計。課后練習,都是策略性的以學習伙伴的口吻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讀書、思考、談感受、展示學習成果,或用舉例的方式,鼓勵大家討論、交流。每篇精讀課文至少有一個能統領全篇的重點題目。如《七顆鉆石》的重點題目是討論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到了什么?能夠完成這個題目,本課的主要內容和教育意義基本上也就把握了。
有的課后練習鼓勵學生自己獨立閱讀思考,盡量自己解決問題,解決不了的提出來討論交流。部分課后練習從學生個體差異出發,不作統一要求。在有些課文練習后安排了小附錄,一次是有關時間的格言,在《和時間賽跑》后,一次是關于月亮的精彩描寫,在《月球之謎》后。這樣安排,一是拓展學習內容,二是引導學生隨時隨地搜集積累材料。
本冊繼續安排適量的“小練筆”,強調讀寫結合,而且一般是先說后寫的題目。部分課后練習中安排了選做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興趣愛好,決定是否選做。
5、保持“語文園地”的框架結構,加強內容的整合和創新
為了更好地體現內容與訓練的整合,本冊教材繼續把“口語交際”和“習作”這兩個版塊提前,語文園地中的內容依次為:“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現”“日積月累”。第五個板塊,則由以前的“展示臺”“寬帶網”擴充了內容,變為“展示臺”“成語故事”“趣味語文”“寬帶網”這四項交叉安排,使語文園地的學習內容更豐富、更有趣。
6、完善圖像系統,注重圖文并茂
在語文教材中,圖像系統是配合文字系統的一個獨立的符號系統,也是影響學習效果優劣的重要因素。本冊教材加大創新力度,對每一篇、每一單元的圖像進行了精心的構思和編排。目的是增強教材的直觀性、形象性、趣味性,給師生的審美感受創造良好條件。教學時,如果能在注意文字內容學習的同時,不忽視圖像的價值和作用,就一定會有很好的教學效益。
三、教學目標
(一)識字、寫字
1、能利用漢語拼音識字、學習普通話。
2、激發學生對學習漢字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好習慣。
3、學會300個生字,認識200個生字。
4、會使用字典、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
5、能使用硬筆熟練的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
(二)閱讀
1、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3、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4、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5、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6、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了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
7、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8、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
9、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能背誦指定的課文。
10、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并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5萬字。
(三)習作
1、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對習作有興趣。
2、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3、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別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4、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書面交際。
5、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6、根據表達的需要,使用冒號、引號。
7、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8、完成課內習作8次。
(四)口語交際
1、能用普通話交談。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請教,就不同的意見與人商討。
2、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并能簡要轉述。
3、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并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體生動地講述故事,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
(五)綜合性學習
1、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提高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逐步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2、加強寫字教學的指導,指導學生練好鋼筆字。
3、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
4、學習聯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教學難點:
1、培養學生抓住重點與難點理解課文內容和表達情感的能力。
2、多渠道、多角度提高學生習作的興趣,提高學生習作的能力。
3、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鋼筆書寫的習慣。
五、具體措施
1、繼續重視字的教學。識字仍然是三年級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堅持在語言環境中識字,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完成識字任務,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習慣。
2、指導學生用好鋼筆,寫好鋼筆字。
3、鼓勵學生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生活材料。
4、開展有趣的語文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
5、準確把握教學目標,不隨意拔高或降低。
6、扎實進行語言訓練,著重進行段的訓練——讀懂一段話,寫好一段話,繼續對學生的識字、寫字給予重視,幫助他們積累詞匯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達方法。課堂教學中保證學生有充分的朗讀、默讀和做其他各種練習的時間。要擴大訓練面,使全體學生參與訓練,保證學生有足夠的個體活動時間,訓練應嚴格要求,及時反饋和矯正,講求實效。
7、注意聽說讀寫的聯系。培養學生通過閱讀學表達,從讀中學寫。在作文訓練中,要充分運用課文中學到的表達方法,鼓勵學生寫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范文二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xx名,其中男生xx名,女生xx名。大部分學生天真聰穎,接受能力也較強,但小部分同學紀律散漫,行為習慣不好,學習沒有自覺性,經常作業不按時完成。所以存在著學習上的“貧富懸殊”。對于這小部分學生有待于今后教學中采取多種方式,激發其學習積極性,逐漸養成遵守紀律,愛學習,求上進的良好習慣。使整個班級形成一種勤于學習的氛圍,使大家在各方面都有所提高。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基本結構
本冊共有課文32篇,其中精讀課文24篇,略讀課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還編排有8篇選讀課文。每組教材包括導語、課文和語文園地三大部分。第二組和第五組各安排了一次綜合性學習活動。附錄部分包括生字表(一),要求會認的字;生字表(二),要求會寫的字;詞語表。
教材繼續以專題組織單元,設計了八個專題。它們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愛護周圍環境,怎樣看問題,怎樣想問題,豐富多彩的兒童生活,可貴的親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國際理解和友好,神話故事、傳說。每個專題人文內涵豐富,貼近兒童生活,體現時代特點,蘊涵教育價值。
全冊教材生字注音方法和三年級上冊基本相同。
(二)、教材特點
1、圍繞專題組織單元,進一步加強教材的整合性: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強化導語的導學功能。本冊教材對每個單元前的導語編寫更加著力,除達到點明專題,揭示學習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外,進一步增強了教材的親和力。
?、?每一單元教材從導語到課文、到語文園地,不僅圍繞本單元的專題合理安排,而且加強了單元內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的聯系與整合。在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之間,用一段流暢的文字,自然地由精讀課文過渡到略讀課文,并提示略讀的方法與要求。
?、?聯系本單元專題,繼續設計聽說讀寫的一系列語文實踐活動,加強單元教學內容的整合。
2、結合專題繼續安排“綜合性學習”,體現課程標準倡導的理念和目標:
本冊共安排了兩次綜合性學習,一個是調查周圍環境,一個是回憶、了解父母對自己的關心愛護,分別編在“愛護周圍環境”和“可貴的親情、友情”兩個單元中。這兩次綜合性學習涉及的范圍廣、針對性很強,具較大的靈活性和創造性,充分給學生留出了自主合作學習的空間。
3、大量更新課文,精心安排精讀和略讀兩種課文類型:
本冊新編選的課文超過一半,注意密切聯系兒童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單元內課文繼續分為精讀和略讀兩種類型,教材在部分課文的后面安排了“資料袋”。
4、著力改進課文和課后練習的編排,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⑴ 改進課文的導學系統。繼續靈活地在課文之前、課文之中、課文之后,以學習伙伴的口吻,提出思考問題,引導學生讀書、思考,逐漸悟到讀書時應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樣想。
⑵ 改進課后練習的設計。課后練習,都是策略性的以學習伙伴的口吻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讀書、思考、談感受、展示學習成果,或用舉例的方式,鼓勵大家討論、交流。每篇精讀課文至少有一個能統領全篇的重點題目。如《七顆鉆石》的重點題目是討論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到了什么?能夠完成這個題目,本課的主要內容和教育意義基本上也就把握了。
有的課后練習鼓勵學生自己獨立閱讀思考,盡量自己解決問題,解決不了的提出來討論交流。部分課后練習從學生個體差異出發,不作統一要求。在有些課文練習后安排了小附錄,一次是有關時間的格言,在《和時間賽跑》后,一次是關于月亮的精彩描寫,在《月球之謎》后。這樣安排,一是拓展學習內容,二是引導學生隨時隨地搜集積累材料。
本冊繼續安排適量的“小練筆”,強調讀寫結合,而且一般是先說后寫的題目。部分課后練習中安排了選做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興趣愛好,決定是否選做。
5、保持“語文園地”的框架結構,加強內容的整合和創新:
為了更好地體現內容與訓練的整合,本冊教材繼續把“口語交際”和“習作”這兩個版塊提前,語文園地中的內容依次為:“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現”“日積月累”。第五個板塊,則由以前的“展示臺”“寬帶網”擴充了內容,變為“展示臺”“成語故事”“趣味語文”“寬帶網”這四項交叉安排,使語文園地的學習內容更豐富、更有趣。
6、完善圖像系統,注重圖文并茂:
在語文教材中,圖像系統是配合文字系統的一個獨立的符號系統,也是影響學習效果優劣的重要因素。本冊教材加大創新力度,對每一篇、每一單元的圖像進行了精心的構思和編排。目的是增強教材的直觀性、形象性、趣味性,給師生的審美感受創造良好條件。教學時,如果能在注意文字內容學習的同時,不忽視圖像的價值和作用,就一定會有很好的教學效益。本冊共有課文32篇,其中精讀課文24篇,略讀課文8篇。教材后面還編排8篇選讀課文。每組教材包括導語、課文和語文園地三大部分。第二組和第五組各安排了一次綜合性學習活動。附錄部分包括生字表(一),要求會認的字;生字表(二),要求會寫的字;詞語表。教材共八個專題。它們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愛護周圍環境,怎樣看待總是、怎樣想問題;豐富多采的兒童生活;可貴的親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國際理解和友好;神話故事、傳說。每個專題人文內涵豐富,貼近兒童生活,體現時代特點,蘊涵教育價值。
三、學習目標
1.在語文學習中,體現8個專題的思想。
2.認識200個字,會寫300個字。累計認識2200個字,會寫1600個字。
3.會使用字典、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繼續練習用鋼筆書寫正楷字,用毛筆仿影。
4.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繼續學習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6.學習聯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詞句的意思,繼續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8.繼續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9.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誦讀優秀詩文,練習復述課文。
10.繼續培養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并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
11.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12.能用普通話交談。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請教,就不理解的意見與人商討。繼續具體生動地講述故事,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能逐步清楚明白地講述一件事情。
13.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四、教學措施
1、準確把握教學目標,不隨意拔高或降低。
2、扎實進行語言訓練,著重進行段的訓練——讀懂一段話,寫好一段話,繼續對學生的識字、寫字給予重視,幫助他們積累詞匯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達方法。課堂教學中保證學生有充分的朗讀、默讀和做其他各種練習的時間。要擴大訓練面,使全體學生參與訓練,保證學生有足夠的個體活動時間,訓練應嚴格要求,及時反饋和矯正,講求實效。
3、注意聽說讀寫的聯系。要讓學生通過閱讀學表達,從讀中學寫。在作文訓練中,要充分運用課文中學到的表達方法,鼓勵學生寫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4、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要根據課文特點,選擇學法指導的時機,有的可以在學習課文前,如查字典確定字義、多音字確定讀音等;有的宜在學習課文中,如連句成段的兩種方法(總分和并列),有的可在學完課后再次總結,如說一段話的意思。在學法指導時不必過多地講道理,應多讓學生運用這種方法練習,在實踐中達到熟練的程度。
5、繼續做好培優補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范文三
本期我繼續擔任三年級一班的語文教學工作,本期教學計劃如下:
一、年段教學目標分析
(一)識字與寫字
1.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本期學會生字247個,會寫247個。
2.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會運用音序檢字 法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詞典。
3.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
4.寫字姿勢正確,有良好的書寫習慣。
(二)、閱讀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學習略讀,精知文章大意。
3.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5.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背誦優秀詩文20篇。
6.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樂于和同學交流。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
(三)、習作
1.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愿意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2.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
3.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4.學聯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根據表達的需要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5.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四)、口語交際
1.能用普通話交談。學會認真傾聽,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請教,就不同的意見與人商討。
2.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并能簡要轉述。
3.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五)、綜合性學習
1.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用書面或口頭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
二、教材結構和內容分析
本學期的教材一共有七個單元:課文36課,積累與運用七個。具體分析如下:第一單元整個單元5篇課文雖有體裁和題材的區別,卻從不同的角度展現了春的話題?!洞旱南ⅰ穼⒁I我們去發現春天的足跡?!犊鞓返男⊙嘧印访枥L了一幅小燕子鬧春圖。《三月桃花水》像豎琴,彈奏出春天的樂章;像明鏡,映照出春天的身影?!兑环嫛酚没顫姷恼Z言描繪出一幅春意盎然的油畫。《古詩兩首》(《惠崇春江曉景》、《清明》)表達了詩人在春天時節里的思想感情。課文有的貼近兒童生活,有的具有鮮明的時代感,有的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在這些文質兼美的詩文中,我們可以感受春天的來臨,傾聽大自然的聲音,欣賞大自然的美景,從而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積累與運用"安排了"溫故知新""語海拾貝""點擊成語""綜合性學習""習作百花園""自主閱讀園地"等6項練習內容。"溫故知新""語海拾貝""點擊成語""自主閱讀園地"4項練習一定要重視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讓學生在自主的基礎上感悟、發現、探究、積累。"綜合性學習"是讓學生通過活動發現和展示"多彩的春天","習作百花園"是在"綜合性學習"的基礎上,圍繞"春天"寫作文。兩項練習可以結合進行。
第二單元:這組課文有故事,有童話,篇篇充滿趣味,卻又蘊含著樸素的哲理,既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又潛移默化地教會了學生做人的道理。《綠手指》讓我們認識了一位可敬的老奶奶,為了實現夢想,二十年如一日地培育純白的金盞花;《蘋果里的星星》讓我們感悟了什么叫創造;《點金術》中那個貪得無厭的國王,發出了痛苦的感嘆:"我這么喜歡金子是愚蠢的";《小藍裙的故事》中的藍裙雖小,卻讓我們懂得大的進步往往是由很微小的改變開始的道理,并善于從生活中去感受美、發現美;《花開了,就感激》讓我們像藍藍一樣"從小學會看到人生的美好,并真心地感激",學著用一顆樂觀的心去生活。
第三單元:走進本單元,你就走進了一個如詩的畫卷。江南水鄉,流水潺潺。房屋,白墻灰瓦;橋樓,古色古香。到美麗的小興安嶺去看看吧,那兒可是綠色的海洋。春天,嫩綠的葉子滿枝滿樹;夏天,無際的森林郁郁蔥蔥;秋天,林海中飄飛著黃葉;冬天,積滿白雪的樹上有松鼠散步。再去欣賞莫高窟的飛天吧,或挎花籃,采摘鮮花;或抱琵琶,輕撥銀弦;或彩帶飄拂,翩翩起舞……那里可是燦爛輝煌的藝術殿堂!再看看香港,香港的夜色世界一流。港島的燈光高低錯落,閃爍飄浮;維多利亞灣蕩漾著瓊漿玉液,飄灑著金輝銀光……如水的夜色,珍珠般的燈光,醉倒了八方游客。當然,你也別忘了,去看看那雄偉的萬里長城和京杭大運河,那是我們祖先創造的人間奇跡。所有這一切都那么美麗迷人,所有這一切都洋溢著靈氣,凝聚著厚重的文化底蘊。置身于這樣的畫卷中,誰能不感到自豪與暢快呢?好好地品味和欣賞這多彩的畫卷吧!
第四單元:本單元安排了4篇精讀課文(其中1篇批讀文),1篇略讀課文?!度祟惖?quot;老師"》介紹了仿生學的常識,讓我們知道自然界很多生物都可以充當人類的"老師";《鐘表店里的爭吵》是一篇科普童話,通過鐘表們的爭吵,讓我們領悟到要善于發現新事物的優點;《奇妙的橋》為我們介紹了用玻璃、紙或鹽等材料造出的堅固的橋,令人耳目一新;《橡皮頭鉛筆》讓我們體會到一個窮畫家變成發明家的執著;而《扁鵲治病》則揭示出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疾病,不能諱疾忌醫。這些課文文質兼美,生活化和時代感都很強,能激發學生熱愛科學和運用科學的熱情,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好材料。
"積累與運用"安排了"溫故知新""語海拾貝""點擊成語""綜合性學習""習作百花園"和"自主閱讀園地"6項練習內容。"溫故知新""語海拾貝""點擊成語""自主閱讀園地"4項練習一定要重視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讓學生在自主合作的基礎上感悟、發現、探究、積累。"綜合性學習"則是舉辦同學們的繪畫或手工制作展覽會,自己介紹作品,然后互動評議。"習作百花園"則巧妙利用"綜合性學習"的資源,描繪自己的繪畫或手工作品,或者寫寫展示會。
第五單元:這是一個情感的世界,這是一個充滿人文精神、閃爍著人性光芒的單元。
《國旗和太陽一同升起》中,國旗和太陽一樣朝氣蓬勃。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吸引了海內外的中國人,那一次又一次的靜靜等待和翹首凝望,表現了誠摯的中華情結。一個遠離故土很久的游子,一個在中國乃至世界也有影響的作家,一個把一生的愛和熱情奉獻給文學的老人--巴金,在87歲的高齡,飽含著對孩子們的真誠關心寫了這封《巴金給家鄉孩子的信》?!吨斓潞湍赣H》一文中,偉人朱德對母親的愛、關心、體貼,讓人感動不已。再來讀讀《蘇珊的帽子》吧,一頂、兩頂、三頂……那五花八門的帽子凝聚著老師和同學的關愛、真情。吟哦《三峽情》,我們一定會被詩人對家鄉的熱愛和思念所感染。當我們隨著《購買上帝的男孩》沿街一處處詢問購買上帝的時候,你是否被孩子的善良、執著而感動得流淚?讓我們記住這些情,記住這些愛,也讓我們獻出自己的情,獻出自己的愛,用愛呵護這個世界。
本組的五篇課文,字字飽含著情,句句滲透出愛。親情、友情、師生情、思鄉情、愛國情……情滿教材。我們能否做到情滿課堂呢?能否在充滿情感的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掌握生字,欣賞課文,完成教學任務呢?相信我們行!
第六單元:本單元圍繞"人與環境"這一主題,安排了5篇課文:《父親、樹林和鳥》、《花是種給別人看的》、《植物之間的"愛"和"恨"》、《失蹤的森林王國》、《古詩兩首》,另外還有一個"積累與運用"。
這5篇課文雖然在題材、體裁、風格上不同,但都反映了人與環境的關系。無論是自然環境還是社會環境,它們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基石。《父親、樹林和鳥》教會我們用心去感受大自然,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花是種給別人看的》中德國美好的環境就是靠著人們那如花一般美好的情懷營造出來的,讓我們明白了美就是分享,美就是奉獻;《植物之間的"愛"和"恨"》從另外的視角看待植物之間的相生相克,讓我們理解了它們之間的"愛恨情仇",只有更多地了解、掌握它們之間的規律,才能更科學、合理地開發出它們更大的價值;《失蹤的森林王國》用童話的形式為我們展現了一幕幕環境被破壞之后的恐怖場景,讓我們深深懂得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古詩兩首》中的《小池》由一個泉眼、一道細流、一池樹蔭、幾支荷花、一只蜻蜓構成的小池風物圖,展現了大自然中萬物之間親密和諧的關系;《泊船瓜洲》中一個"綠"字把那春風寫得活靈活現,更是讓我們看到了大自然的神奇。所有這一切都那么美麗神奇,所有這一切都洋溢著和諧與寧靜。這里的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風格和特色,有利于孩子們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積累運用"安排了"溫故知新""語海拾貝""點擊成語""口語交際""習作百花園""自主閱讀園地"6項練習內容。教學時要重視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讓學生在自主的基礎上去感悟、去發現、去探究。"口語交際"和"習作百花園""自主閱讀園地"要注意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掌握學習方法,讓學生自己思考,自己質疑,自己釋疑。教師的點撥要能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
第七單元:我們應當做一個什么樣的人?毛澤東、小澤征爾、里根、袁隆平……從他們那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中,我們會有許多感悟,會受到許多啟迪。《當炸彈在身邊響起》,毛澤東面對敵人的狂轟濫炸,仍鎮定自若、談笑風生,在危險時刻,他心里裝著的是人民,裝著的是全國的大局;面對權威,小澤征爾堅信自己的正確判斷,敢于對權威們大聲說:《不!是樂譜錯了》;11歲的小里根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承擔過失,擔負起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袁隆平為了"不讓所有的人挨餓",歷盡艱辛改良水稻,終于培育出人稱"東方魔稻"的雜交水稻,被國際農學界譽為《雜交水稻之父》。從他們身上,從這些小故事里,我們感受到了他們的崇高與不凡;我們更懂得了做人需要鎮定與無畏,需要自信、不附和權威,需要甘于奉獻、執著追求的精神,需要認真嚴謹的科學態度,還需要有擔當責任的勇氣。
這是本冊最后一個單元,共5篇課文,1個"積累與運用"?;旧隙际侵v名人的小故事。通過本組教材的學習,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本單元的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本單元課文,體會課文中重點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關注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體驗人物的內心情感。學會搜集課外資料,與他人交流閱讀感受,激發學生對閱讀的喜愛。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建立起自信心、自尊心、責任感,培養不畏權威、做事認真、樂于奉獻的品質。
三、本班學生情況分析
我班學生共有34人,男生17人,女生17人。我們是三年級的學生了,在一二年級的基礎上,我們三年級上期已學會了簡單的分析閱讀,簡單的習作,對自己所觀察的事物進行簡單的描述。在一二年級的基礎上,我班學生在學習生字時能主動自覺的學習生字,并能對生字進行擴詞,對詞語能作根據課文內容理解,積累了一部分四字詞。多數學生基礎掌握比較好,閱讀我班的學生還稍欠理解,對部分問題的理解欠佳。少數學生還不能自己獨立完成閱讀練習題,還要在老師的幫助下才能正確的完成。我班學生經過三年級的培養,養成了自覺學習的好習慣,班干部在老師的指導下,漸成為了老師的小助手,能在課外幫老師進行班級的行為管理,可自己安排一些班級的事項。但還不能完全的達到自覺。在學生們團結奮進的努力下,大多數學生成為了優生,少數幾個還有待提高。
四、教學措施和策略
為了讓我班的學生在本期更上一層樓,本期我打算采用如下方法對學生進行教育指導。
1.在教學中我應該轉變教學觀念,根據每個單元的不同類型進行不同的教學:一單元教學中要繼續注意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和習慣。文美情濃是本單元課文的特點,教學中,要反復誦讀,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體會課文中的重點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還可以從課文中了解作者觀察的方法,引導學生用多種方式積累美詞佳句。通過說、寫及課外了解、搜集活動,擴大對大自然的了解,感受家鄉和大自然的美好,并在此過程中提升語文能力。
二單元通過本組教材的學習,要引導學生認識并學會本單元的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語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養成積累好詞好句的習慣;激發學生對閱讀的喜愛,使學生樂于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三單元本單元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幅優美的圖畫。引導學生走進這些畫中,品讀課文佳句,欣賞風景名勝,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祖國的熱愛。
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一是感受這些風景名勝的美麗,體會到作者蘊于字里行間的喜愛之情;二是學習并掌握生字,積累優美的詞句;三是結合教材內容和生活實際練習習作。五單元我們可以依托教材進行情感教育,實現情感陶冶,培養美好情操。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那些飽含真情的語句,反復感受那些真真切切的人和事。帶領學生感悟教材,感知社會生活,獲得美好的人生體驗,培養真誠的關愛之心。
六單元的學習,重在培養學生探索的興趣和意識。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孩子在朗讀中領悟內容,抓住課文中重點詞句了解作者要表達的感情。七單元教學中,教師尤其要注意根據這一單元課文主要以寫人為主這一編排特點,在對課文的閱讀中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描寫人物的言行等方面的重點詞句,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通過人物的言行去感受人物的內心情感,體會人物的品質特點。同時,也要注意引導學生學會通過具體的事情,尤其是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的品質特點的寫作方法,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每天課前做預習,課后做鞏固復習。
3.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不懂便的好習慣。
4.老師課堂上加強有效性的實施,課前備好課,課后針對反饋的問題作適當的教學輔導和課時的調整。
5.繼續加強學生學習的常規的養成,養成聽課的習慣,書寫的習慣,學習的習慣等。
6.讓學生多講,老師為導的教學方法成為課堂教學的一種新導向,努力培養學習的自主學習能力。
五、課時安排
本期的教學任務,課文一共36課,積累與運用七個。本期一共18周。課時安排如下:課文每課平均2課時,積累與運用每個平均2課時包括習作在內。共86課時。 本期18周,每周5節,共90課時。多余的課時作機動處理運用并且進行期末復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