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勞動者教學設計
新時代的勞動者教學設計一
《新時代的勞動者》是第二單元第五課第二框的教學內容。第二單元的核心概念是生產,圍繞的主題是如何理財,而其主體就是生產者(勞動者)。在社會再生產的四個環節中,生產起著決定作用。勞動者的就業狀態關系到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特別作為未來建設者中學生的創業精神,正確擇業觀的培養對促進經濟的發展意義重大;國家提出了“以人為本”的方針,現實社會中勞動者尤其是農民工的權益問題成為困擾社會的一大癥結,如何保護好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進而推進“三農”問題的解決,確保社會的長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而,從教育的意義上來看,本節課更側重于德育意義。
2、學情分析
高一新生在學習品質方面,學習意志水平相對比較低,對初中與高中政治教學的差異性的適應能力還不強,對于政治課的重視程度不夠。因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就成為教師在備課中重點考慮的問題。通過調查發現學生對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最感興趣,所以,根據三貼近原則,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課前布置學生收集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自主創業和依法維權的典型案例,關于“勞動”的名人名言,課堂教學以大學生為主線索,從辯證分析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到大學生羅福歡擦鞋行行出狀元的典型視頻案例帶給中學生的啟示,再提到許多大學生先就業后擇業,到洋快餐麥當勞、肯德基打工被侵權后如何維權,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動機和欲望,從而積極參與討論、探究、生成知識,升華情感。
二、教育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識記就業的意義、勞動者依法享有的權利、勞動者維權的途徑。
2、理解在我國國情下,樹立正確就業觀的意義,提高辯證分析就業形勢的能力。
3、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如果現在畢業,應如何選擇職業,如何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作為未來的勞動者應該做好哪些準備。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教學,重點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參與經濟生活的實踐能力。
通過課前開展研究性學習和課堂討論,分析情景等活動,培養學生搜集、篩選有效信息能力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提高綜合素質。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樹立勞動光榮和勞動平等、行行出狀元的觀念,自覺提高職業素質。
2、增強學生依法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法律意識。
3、結合鄉土資源,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自豪感,并培養學生立志投身家鄉的樸素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樹立正確的就業擇業觀
2、教學難點:依法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四、教學設計指導思想
(一)用新課程意識指導教學,“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創造性地二次開發教材
1、重新梳理知識體系。“新時代的勞動者”教材分兩目:勞動和就業、依法維護勞動者權益。根據學情和個人教學特點的需要整合為三部分:勞動光榮、就業(就業的意義、就業的形勢、解決就業問題的途徑)、依法維權(有哪些權利,為什么要維權,如何維權)。
2、貫徹理論聯系實際原則──這是政治課的生命力所在。
開發時政資源,融入十七大、兩會關于就業等政策,提高學生的政治敏銳性;開發地方資源,結合廈門市市情、集美中學校情,聯系廈門特區的影響力獻禮十七大,廈門的就業政策,最受農民工歡迎的城市相關舉措,激發學生的愛鄉、愛校之情。開發學情資源,通過課前調查了解學生的興趣點,情感出發點,從而找到突破重難點的最優方案。
(二)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學的本質是對話、溝通和合作
教師要努力營造和諧課堂,平等是靈魂,互動是生命,開放是活水,生成是歸宿。在新課程背景下,使“活動內容化,內容活動化”,采用開放互動的教學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獨立分析解決問題,變知識的“容器”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知識的建構主體。
選好研究性學習的角度,把研究性學習引入課堂
把第二單元的綜合探究課《做好就業和自主創業的準備》整合到《新時代的勞動者》一框來,關鍵是選好角度,角度宜小不宜大,切入點不宜高,考慮學情和實際,我選擇了部分學生已經研究的大學生就業形勢,因為它因小見大濃縮了我國就業形勢嚴峻的種種因素,這樣的研究性既有一定深度又有新意。課堂上學生代表用自制的漂亮課件展示一下抓住了其他學生的注意力,看完由學生自己談感受,提出問題,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為問題的生成和解決創造平臺。
通過討論法提高小組合作的參與度、重視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我精心選取大學生羅福歡接受“面對面”記者王志的采訪視頻(精心剪輯4分鐘),深入挖掘一個案例突出教學重點,預設拋出一系列問題讓學生討論,因為案例符合學生的情感需要,學生肯說、愛說、會說,并在討論中生成問題,解決問題,教師注意抓住有價值的問題加以延伸和拓展,形成課堂的高潮和亮點。
(三)充分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
有人說過:告訴我的我會忘記,給我看的我會記住,讓我參與的我會理解。著名教育家戴爾·卡耐基說“一兩的參與重于一噸的說教”可見,單靠教師的說教,德育是蒼白無力的。要讓思想政治融入生活,讓生活走進思想政治,通過創設情景,營造氛圍,或社會實踐讓學生親身體驗、領悟,只有當情感態度價值觀內化為學生心中的時候,我們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本框題容量大但更側重于德育意義,可以大膽對教材進行取舍,略講勞動的含義和意義,但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突出熱愛勞動要從身邊小事做起,做好值日生工作、電教設備管理和班級鑰匙管理工作、自覺參與家務勞動等。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教材通俗易懂,所以考慮采用大學生羅福歡視頻,以觸動學生的心靈深處,給學生思想以洗禮,因為也許多年以后,學生忘記了老師、忘記了知識、但某個經典案例卻能影響他的一生。當然還要注意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行行出狀元,職業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自己的。引導學生選擇職業理想要從社會需要和個人實際出發,學有所長、學有所用仍是當前就業的主流。
(四)布置實踐性、探索性作業,實現教學時空的開放和學生學習的個性化
五、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
主要教法: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討論歸納法
主要學法:自主探究法、小組合作學習法、總結反思法
六、教學手段
多媒體與傳統教學相結合
七、教學過程
(一)歌曲《走進新時代》和圖文并茂的時政演講導入新課
1、學生代表上臺時政演講:獻禮十七大廈門影響力和勞模圖片,背景音樂《走進新時代》
2、教師播放一組課件讓學生視野從中國放眼世界,欣賞古今中外美麗、雄偉、壯觀的建筑物,讓學生深切感受勞動者的偉大,勞動是人類文明進步發展的源泉。
3、學生聯系實際談談日常生活中如何培養勞動習慣,就業與勞動的關系如何?就業的意義?
設計意圖:藝術魅力有著很強的親和力和感染力,以優美的歌聲,撥動學生的情弦,引導學生在感觸廈門成就和勞模的貢獻中導出勞動和就業的意義,懂得就業是參加勞動的主要途徑,認識光榮屬于勞動者。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樹立勞動光榮和勞動平等的思想,適時結合學生生活實際進行德育教育。
(二)教學互動,合作探究,視頻案例,突出重點
(過渡)作為新時代的勞動者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
1、學生代表上臺展示研究性學習成果:07年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與預測、廈門的技工荒。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辯論:解決就業問題靠政府還是個人(由于時間關系,可以讓學生充分準備放到課外辯論)
設計意圖:培養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對就業形勢辯證分析能力,演講和辯論的膽量、勇氣及口頭表達能力和應變能力。
2、多媒體課件:十七大就業政策和廈門具體的就業政策。
學生分析歸納:國家角度如何解決就業難問題?
設計意圖:結合十七大培養學生政治敏銳性,并通過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認識,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3、視頻案例:新時代大學生羅福歡擦鞋行行出狀元接受“面對面”記者王志專訪的45分鐘錄像精選剪輯了4分鐘與教材相關的內容。
學生分組探究:(1)羅福歡樹立了怎樣的擇業觀?對我們中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規劃有何啟迪?(2)羅福歡創業成功秘訣是什么?從他身上體現了創業成功者的哪些素質。(3)、談談你的職業理想。
設計意圖:選取切合學生實際的案例,給學生思想以洗禮,突出樹立自主擇業觀、競爭擇業觀和行行出狀元的思想,當然還要注意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行行出狀元,職業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自己的。引導學生選擇職業理想要從社會需要和個人實際出發,學有所長、學有所用仍是當前就業的主流,提高了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通過合作探究,分析歸納,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三)走進生活,學以致用,正反案例教學,突破難點
(過渡)相信有了自身素質的提高,正確擇業觀的樹立,黨和國家的惠民政策,未來勞動者的路一定越走越寬,但找到工作后并非一帆風順,如果被侵權該如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1、案例教學法
【正面案例】 麥當勞打工的大二學生阿玲投訴電話引起蝴蝶效應。
“政府規定兼職工每小時有7.5元工資,麥當勞卻只發4元工資” “每天至少要工作六七小時,有時甚至長達10小時,連續工作4小時,餐廳才安排15分鐘的休息,而這段時間包括吃飯等,就是這短暫的15分鐘,餐廳還規定那是‘沒有工資的’”! “每時每刻都不能停下來,連走路都要奔跑著,我被麥當勞赤裸裸剝削”。“公司還拒絕為我們買工傷保險。
【反面案例】 18歲進城的農民工王余斌討薪未果,連殺4人,傷一人,被一審判死刑,法律界發出了“槍下留人的聲音”。
【分組探究】
A、阿玲哪些合法權益受到了侵害?為什么同樣經歷的大學生們選擇了沉默?
B、維護勞動者權益有何意義?請你幫阿玲想想應該怎么辦?
C、正反案例給我們什么啟示?
2、情景分析
據統計,到目前為止,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在中國開設的餐廳共達3000余家,聘用的中國勞工達20萬人,其中大多是非全日制工人(鐘點工)。業內人士估計,該三家快餐企業所聘用的勞工中,大約有80%約160000人是非全日制工。記者粗略計算,如果非全日制工每人每小時少發1元錢,按每人每天工作5小時,每月工作21天計算,一年下來,這三家餐廳企業每年至少少發中國勞工約2億元之巨,如果以每小時少發2元錢計,則為4億余元,而這比三家企業全年向中國交的稅還多。
地方資源:廈門是最受外來員工歡迎的城市,在維權方面有一套“廈門模式”。(具體政策略)
學生分析歸納:如何依法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個人、企業、國家角度)
設計意圖:選取大學生到洋快餐打工維權案例,和結合廈門地方資源,讓政治課走進生活,通過“生活-探究-理論-生活”能引起學生情感共鳴,樂于探究,參與學習,從而達成目標,正反案例對比,更增強學生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通過情景分析激活學生思維,并提高參與經濟生活的能力。
(四)課堂小結
教師給出關鍵詞,學生自主構建,培養對知識點的宏觀把握。
新時代的勞動者教學設計二
一、教材分析
《新時代的勞動者》是第二單元第五課第二框的教學內容。第二單元的核心概念是生產,圍繞的主題是如何理財,而其主體就是生產者(勞動者)。在第四課介紹了生產的制度背景后,本課接著從生產的主要場所和主體角度來看社會生產,本課的共有兩框,第一框《公司的經營》介紹了生產的主要場所,第二框《新時代的勞動者》就進一步介紹生產的主體,即勞動者。本框邏輯為勞動的地位與意義及就業的作用與意義——進而由如何解決我國就業問題引出勞動者應樹立正確的擇業就業觀——最后,了解勞動者的基本權利及如何依法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因而,從教育的意義上來看,本節課更側重于德育意義。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懂得勞動的含義、意義及就業的意義;知道如何從政府和勞動者兩方面解決我國的就業問題;理解新時代勞動者應該樹立的正確的就業觀;理解作為勞動者,如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能力目標:初步掌握就業有關知識,能夠分析經濟現實中存在的就業問題及應樹立什么樣的就業觀,培養學生辯證思維能力;培養依法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增強依法維權的法制觀念,增強勞動者的權利意識和法律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依據:就業問題是每個勞動者和未來的勞動者都不得不思考的一個現實問題、社會熱點問題,正確的就業觀念能夠指導我們在選擇職業時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參與社會主義勞動,因此這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問題。
2.勞動者維護自身權益的途徑 依據:作為勞動者,需要有一種主人翁的態度,應該知道自己享有的權利和必須履行的義務, 并能夠通過合法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因此,勞動者維護自身權益的途徑也是本課的另一個重點。
教學難點:勞動者維護自身權益的途徑 依據:由于同學們還沒有完全走向社會,對于這方面的了解不多,因此這也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難點。
四、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
設置情景、提出問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引導思考與講解相結合。
2、探究式學習法
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體現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以便讓學生學會學習。 本課時的探究活動設計了許多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討論問題,通過學生進行討論,自主生成知識,深刻理解知識,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五、教學過程
根據出示的教學目標,學生自主學習5分鐘,讓學生從總體上把握課本內容。
情景材料:
人群中的縮影——吳業的就業故事
活動一:閱讀課本第41-42頁第一段,探討下列問題,了解勞動和就業的意義
情景一:求職篇
吳業是棗莊某大學旅游管理系的學生,大四上學期末的時候,在棗莊某會展中心舉行了一場普通高校畢業生招聘會。那天早上很冷,可是才6點鐘,父母就不斷的催促他起床 ,吳業邊穿衣服邊抱怨著:人啊,為什么一定要勞動呢?為什么一定要就業呢?
探究一:請你來幫助吳業解決心中的疑惑。。。
合作探究:1.為什么一定要勞動呢?
交流展示:(1)勞動是勞動者的腦力和體力的支出,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活動。
(2)勞動是人類文明進步發展的源泉。
合作探究:2.為什么一定要就業呢?
交流展示:微觀角度(個人):
①取得報酬,獲得生活來源使社會勞動力能夠不斷再生產
②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豐富精神世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宏觀角度(社會): 生產出社會所需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
活動二:閱讀課本第42頁最后兩段至43頁,探討下列問題,理解樹立正確的擇業觀
情景二:應聘篇
解決了心中疑惑,吳業急忙趕往會展中心。大門還沒開,他碰到了幾個同學,就找什么樣的工作聊開來。。。
探究二: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上述不同觀點的合理性在哪里?誤區何在?如何解決?
交流展示:黨和政府
①根本措施:大力發展經濟,促進就業。
②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
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的就業政策,
制定了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的方針。
勞動者(個人)
①樹立正確的就業和擇業觀
樹立自主擇業觀
樹立職業平等觀
樹立競爭就業觀
樹立多種方式就業觀
②全面提高素質和職業技能,
提高就業和自主創業的能力
活動三:閱讀課本第44頁,探討以下問題,理解運用依法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情景三:入 職 篇
吳業深受啟發,結合實際重新審視了自己的就業目標,正確評價了自己的能力,調整定位,成功被一家旅行社聘用了。他很高興,也非常珍惜,但新的問題出現了。吳業的母親病了,吳業很長時間未休過探親假,這次他向單位提出休假探親,單位以他在本地結婚為由,不批探親假; 吳業外出帶旅行團存在安全問題,可老總說安全問題個人負責;單位只給資格老的職工辦理社會保險,吳業等不在其中。
探究三:1、吳業的哪些合法權益受到了侵害?2.吳業應該怎么辦?
合作探究:1、吳業的哪些合法權益受到了侵害?
交流展示:勞動者享有的合法權益有:
(1)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
(2)休息休假的權利
(3)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
(4)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
(5)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
(6)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
(7)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
(8)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而吳業的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這三項權利受到侵害。
合作探究:2.吳業應該怎么辦?
交流展示:
(1)自覺履行義務------------基礎
(2)依法簽訂勞動合同------依據
(3)增強權利意識和法律意識,當權益受到侵害時要通過合法的途徑進行維權。------途徑
教師總結:本框邏輯為勞動的地位與意義及就業的作用與意義——進而由如何解決我國就業問題引出勞動者應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最后,落腳點是勞動者的基本權利及如何依法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本環節設計意圖] 從教育的意義上來看,本節課設計更側重于德育意義。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
課外延伸:1.調查報告:調查棗莊市2013年就業狀況,寫出調查報告并提出相關對策供有關部門參考。
2.請你用今天課堂感悟的知識,來分析預測2013年以后我國就業的發展趨勢,并且從這個角度重新審視自己的職業理想,分析自身的職業規劃。
六、板書設計
5.2新時代的勞動者
(一)勞動和就業
1.含義
2.意義
3.途徑
(二)依法維護勞動者權益
1.原因
2.權利
3.維權
看了“新時代的勞動者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