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歸納之燭之武退秦師
燭之武退秦師通假字
1、無能為也已(矣) 2、共其乏困(供) 3、秦伯說,與鄭人盟(悅)
4、失其所與,不知(智) 5、何厭之有(饜) 6、若不闕秦(缺)
燭之武退秦師古今異義(古/今)
1、貳于楚也(從屬二主、有二心/數詞二的大寫) 2、以為東道主(東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
3、行李之往來(出使的人/指外出的人攜帶的隨身物品)
4、今有急而求子(您,多指男子/兒子) 5、越國以鄙遠(邊遠的地方/粗鄙、低下)
6、以煩執事(婉指秦穆公/掌管某事的人) 7、亦去之(離開、距離/到達)
8、微夫人之力(那個人/尊稱人的妻子)
燭之武退秦師詞類活用
(一)名詞作動詞
1、晉軍函陵,秦軍氾南(駐軍,駐扎) 2、越國以鄙遠(意動,以……為邊邑)
3、與鄭人盟(訂了盟約;建立同盟) 4、唯君圖之(計劃,考慮)
5、既東封鄭(使…成為疆界) 6、闕秦以利晉(使…得利)
(二)名詞作狀語
1、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在東邊) 2、夜縋而出(在晚上,當晚)
3、朝濟而夕設版焉(在早上;到黃昏)
(三)動詞作名詞
1、君亦無所害(害處) 2、且君嘗為晉君賜矣(恩惠,好處)
(四)形容詞作名詞
1、越國以鄙遠(遠方,邊遠的地方) 2、共其乏困(缺少的東西)
(五)形容詞作動詞
1、因人之利而敝之(損害) 2、肆其西封(擴張、延伸)
(六)一般動詞的使動
1、燭之武退秦師(使….退卻) 2、若不闕秦,將焉取之?(使…虧損)
3、若亡鄭而有益于君(使…滅亡)
燭之武退秦師文言句式
(一)省略句
1、(燭之武)許之(主語) 2、(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主語)
3、(晉惠公)許君焦、瑕(主語) 4、夜縋(燭之武)而出(賓語)
5、敢以(之)煩執事(賓語) 6、晉軍(于)函陵,秦軍(于)氾南(介詞)
(二)倒裝句
1、以其無禮于晉(于晉無禮──介賓短語后置或狀語后置)
2、且貳于楚也(于楚從屬──同上) 3、佚之狐言于鄭伯(于鄭伯言──同上)
4、若亡鄭而有益于君(于君——同上) 5、何厭之有(有何厭──賓語前置)
(三)判斷句
1、鄰之厚,君之薄也。(也表判斷) 2、以亂易整,不武。(否定判斷句)
(四)固定句
1、焉用亡鄭以陪鄰(為什么要…,何必…)
2、夫晉,何厭之有?(….怎么….)
拓展:文言文閱讀技巧
1.讀準字音借助課本(書下注釋)和工具書,讀準字音.文言文中的生僻字;多音多義字;通假字;古代人名;地名仍保留古音的字.這些都是學習的重點.
2、學會斷句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進行朗讀,詞之間的停頓根據文意,古漢語大多采用單詞表意,不要把兩個相鄰的單音詞誤讀為現代漢語的合成詞.長句可根據文意斷句,句首的語氣詞可停頓.
3.理解句意①借助課文注釋、工具書理解句意.
②了解古今詞義變化,正確理解句意.
③結合上下文理解句意.
4.對精美選段進行背誦要想背得快、記得牢,首先要讀準課文,一字不差,不丟字,不多字,不錯字,認真地逐字讀,待到讀熟后,再考慮背誦,一篇新課文,最主要的是先讀正確,否則讀錯的地方形成習慣很難糾正.
其次,邊讀邊理解,已有理解內容,才能背得準確.
第三,背誦時可將較長的文章分成小段,“個個擊破”.
第四,借助聯想,形體動作,輔導記憶背誦.
第五,不斷復習,任何人記憶不可能一次完成,有計劃地進行反復訓練,可以增強記憶.
第六,背誦中心難點易錯之處,可摘重點寫筆記.
5、對內容要點的概括針對文章的內容,一般設問:寫什么人,敘了什么事,介紹了什么物品的特點,闡述了怎樣的道理,答這些問題,就要逐句逐層逐段理解文章,在閱讀方法上是與現代文相同的,文言文雖然因距離我們生活較遠,但它的學習是有明確范圍的,無論那個知識題,都以課本為主.
看了“高中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歸納之燭之武退秦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