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3文言文知識檢測題
“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已成為語文課堂教學公認的“三怕”,首當其沖的就是文言文教學。文言文教學不論是對于教師還是學生都是語文學習中的第一大難點,如何解決,引起了語文教育界的關注。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高一必修3文言文知識檢測題2套。歡迎參考閱讀!
高一必修3文言文知識檢測題一
一、基礎知識運用(15分)
1、下列句中加點的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A. 蓼( liǎo )洲 湮 (yān )沒 皦( jiǒo )皦 闕(jué)秦
B. 貲( zī )財 緹騎( qī ) 抶( chì )擊 求木之長(cháng)
C. 鼓噪( zào ) 傫( lěi )然 詈( lì )罵 塞(sè)源
D. 縉( jìn )紳 暴( pù )露 戶牖( yǒu ) 間 (jiàn)至趙
2、下列解釋不正確的一組是( )
A.不如因善遇之(趁著) B. 殺人如不能舉(盡)
C. 左右欲引相如去(拉)D.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感謝)
3、下列句中“于”的意義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 )
A.君幸于趙王 B.吾常見笑于大方之家
C.或脫身以逃,不能容于遠近 D.立石于其墓之門
4、下列四句不屬于被動句的一項是( )
A.不能容于遠近 B.智勇多困于所溺
C.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動哉 D.雖董之以嚴刑,鎮之以威怒
5.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有何詞類活用的現象,歸類正確一項( )。
(1)沛公軍霸上(2)范增數目項王(3)籍吏民(4)刑人如恐不勝
(5)素善留侯張良(6)項伯殺人,臣活之
(7)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8)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9)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10)吾得兄事之
A. (1) (2) (3) (4) (8)/ (5)/ (6) (7) (9)/ (10)
B. (1) (2) (3) (4) /(5) (8) /(6) (7) /(9) (10)
C. (1) (2) (3) / (4) (5) (8) /(6) (7) /(9) (10)
D. (1) (2) (3) (4) (8)/ (5)(6) (7) (9)/ (10)
二、文言閱讀(每題3分 27分)
(一) 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戮力而攻秦,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與臣有郤……”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范增起,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莊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項王曰:“諾。”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
于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噲曰:“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樊噲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斗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項王未有以應,曰:“坐。”樊噲從良坐。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噲出。
6.句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 )。(3分)
A. 范增數目項王 目:使眼色
B. 而聽細說 細:細微
C.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從:使......跟從
D.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像鳥的翅膀
7.下列虛詞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 )(3分)
因擊沛公于坐 今日之事何如
A.因 B.之
因賓客至相如門謝罪 夜馳之沛公軍
樊噲覆其盾于地 切而啖之
C .于 D.而
乃設九賓禮于庭 秦強而趙弱
8.下列句式與其他不同的一項是( )
A. 亞父者,范增也 B. 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C .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D. 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
9.關于文段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 )
A.劉邦到鴻門以后向項羽致歉說,自己在河南省作戰,項羽在河北省作戰,雖然想到有可能攻破秦都但沒想這么快。
B. 范增對形勢發展的嚴重性有了充分的估計,如果不能抓住鴻門宴這一有利時機除掉劉邦,項羽將領將成為劉邦的俘虜。
C .樊噲的出現打亂了范增的部署,其勇敢的表現足見其勇敢和忠心。
D.鴻門宴既是雙方劍拔弩張的政治斗爭,更是一場智慧與謀略的較量。
(二)讀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各題。
由是觀之,則今之高爵顯位,一旦抵罪,或脫身以逃,不能容于遠近,而又有剪發杜門,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如何哉?是以蓼洲周公,忠義暴于朝廷,贈謚美顯,榮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無有不過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領以老于戶牖之下,則盡其天年,人皆得以隸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發其志士之悲哉?故予與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有重于社稷也。
10.文中加點的字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①佯狂不知所之 ②視五人之死 ③忠義暴于朝廷
A.裝扮 看待 通“曝” B.假裝 觀看 顯露
C.裝扮 比照 通“曝” D.假裝 比較 顯露
11.下列加點詞不是古今異義詞的一項是( )
A.抗辭慷慨 B.行李之往來
C.斷頭置城上,顏色不少變 D.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
(三)順昌為德于鄉,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輒為所司陳說;以故士民德順昌甚。及聞逮者至,眾咸憤怒,號冤者塞道,至開讀日,不期而集者數萬人,咸執香為周吏部乞命。諸生文震亨、楊廷樞、王節、劉羽翰等前謁一鷺及巡按御史徐吉,請以民情上聞。旗尉厲聲罵曰:“東廠逮人,鼠輩敢爾!”大呼“囚安在?”手擲鋃鐺于地,聲瑯然。眾益憤,曰:“始吾以為天子命,乃東廠耶?”蜂擁大呼,勢如山崩。旗尉東西竄,眾縱橫毆擊,斃一人,余負重傷,窬垣走。
一鷺飛章告變。東廠刺事言吳人盡反,謀斷水道,劫漕舟。忠賢大懼。已而一鷺言縛倡亂者顏佩韋、馬杰、沈揚、楊念如、周文元等,亂已定,忠賢乃安。然自是緹騎不出國門矣。
12.對下列兩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釋義,正確的一項是( )
①順昌為德于鄉②以故土民德順昌甚
③請以民情上聞④始吾以為天子命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13.下列加點的詞,與“蜂擁大呼”中的“蜂”字用法不同的一句是( )
A.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B.一狼徑去,其一狼犬坐于前
C.贏糧而景從 D.以旌其所為
14.下列四句與“囚安在”句式不相同的一句是( )
A.古之人不余欺也 B.大王來何操
C.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D.不然,籍何以至此
三、 默寫(28分)
(1)大閹之亂, ,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2)而五人生于編伍之間, , ,蹈死不顧,亦曷故哉?
(3)亂石穿空, , !
(4)安能屈豪杰之流, , !
(5)大行不顧細謹, 。如今人方為刀俎, ,何辭為。
(6)亦余心之所善兮, 。
(7) ,恐美人之遲暮。
(8)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 。
⑼ 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 。
(10)吾所以為此者, 。
(11)想當年, , 。
(12)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 , 。
(13)四十三年, , 。
(14)可堪回首, , 。
(15)羽扇綸巾, , 。
(16)長橋臥波,未云何龍? , 。
四、翻譯。(24分)
1、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3分)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5分)
3、縉紳、大夫、士卒于左丞相府,莫知計所出。(3分)
4、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5分)
5、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5分)
6、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3分)
文言閱讀(三)翻譯下列句子(6分)
7、不期而集者數萬人,咸執香為周吏部乞命
譯文:
8、然自是緹騎不出國門矣
譯文:
語文必修三文言文專題檢測參考答案
一、基礎知識運用
1、B 緹騎(j ì ) 求木之長(zhǎng)
2、D.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謝罪)
3、D 介詞,構成狀語后置句,其他構成被動句
4、D 狀語后置句
5、A 名詞作動詞/形容詞作動詞/使動/名詞作狀語
二、文言閱讀
6、B 細:小人
7、C 均為介詞,在 ;A 因,介詞 ,趁機/經由,通過 B 助詞的;動詞,到;D 連詞,順承;連詞,轉折
8、C 被動句 其他判斷句
9、A 河南省,河北省不對,應為黃河以南,黃河以北
10、D 11、 D
12.C德,品德/感激 介詞 ,把;認為
13、D 名詞作動詞,名詞作狀語
14、C 定語后置
三四題略
文言(三)譯文:
周順昌在地方上很做些好事。遇到民眾受冤屈壓迫以及有關吳縣重大利害問題,就向主管官吏陳述,因些地方民眾很感戴順昌。等到聽說逮捕他的差役到了,群眾都非常氣憤,為周公喊冤的充滿了道路。到了宣判那天,幾萬人不約而同地集會到府城來,大家都手持香火替周吏部請命。縣學的生員文辱亨、楊廷樞、王節、劉羽翰等求見巡撫毛一鷺和巡按御史徐吉,要求他們將群眾的意見上報朝廷。一個旗尉惡聲惡氣地說:“東廠捕人,這些小子們竟敢這樣搗亂!”大聲叫嚷:“犯人在哪兒?”于是把鐵鎖往地上一扔,嘩啦啦地作響。群眾一看,更氣憤了,一齊說道:“起初我們還以為是皇帝的命令呢,原來是東廠啊!”大伙兒一擁上前,憤怒地高呼,形勢緊張嚴重。旗尉們嚇得東逃西竄,群眾就跟著追打,結果打死一個旗尉,其余的帶著傷跳墻跑了。
巡撫毛一鷺發出緊急文書向朝廷報告這次事變。東廠的特務誣蔑蘇州人民都反了,企圖截斷水道,搶劫水運船只。宦官魏忠賢非常害怕。過了些時候,毛一鷺說逮捕了帶頭鬧事的人顏佩韋、馬杰、沈揚、楊念如、周文元等,變亂平定了,魏忠賢才放了心。不過從這次事變以后,東廠的緹騎們就不敢再出京城了。
高一必修3文言文知識檢測題二
一、解釋下列加點實詞的意思
1.晉軍函陵 2。辭曰
3.越國以鄙遠 4。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5.焉用亡鄭以陪鄰 6。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7.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8。既東封鄭
9.朝濟而夕設版焉 10。又欲肆其西封
11。秦伯說,與鄭人盟 1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3。因人之力而敝之 14。失其所與,不知
二、解釋下列加點虛詞意思
1.以其無禮于晉 2。敢以煩執事
3。闕秦以利晉 4.臣之壯也
5。是寡人之過也 6。何厭之有
7。將焉取之 8。無能為也已
9。且君嘗為晉君賜矣 10。君知其難也
11。吾其還也。亦去之
12。佚之狐言于鄭伯曰 13。若使燭之武見秦君
三、翻譯下面句子
1.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諫太宗十思疏》基礎知識
一、解釋下列加點實詞的意思
1.永保無疆之休 2。莫不殷憂而道著
3.能克終者蓋寡 4。則思謙沖以自牧
5.簡能而任之 6。信者效其忠
7.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
二、解釋下列加點虛詞意思
1.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2.人君當神器之重 3。豈其取之易而守之難乎
4.源不深而望流之遠 5。而況于明哲乎
6.則思無因怒而濫刑 7。必竭誠以待下
8.則思知止以安人 9.雖董之以嚴刑
10。則思無因喜以謬賞
。A其可忽乎 B則智者盡其謀
C失其所與,不知 D 吾其還也
三、翻譯下面句子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
2.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
《廉頗藺相如列傳》
一.填空。
1. 本文節選自《 · 》,作者 字 是 時期偉大的 家 家 家。《史記》原名《 》,是我國第一部 體,全書共 篇,包括 、 、 、 、 。魯迅先生曾贊譽《史記》 。
2.本文依時間順序寫了 三個故事。前兩個故事寫的是 的矛盾,側重表現 的精神,后一個故事寫的是的 矛盾,側重表現 的精神。
二、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1.臣等不肖( ) 2.刎頸之交( ) 6.相如雖駑( )
8.使人遺趙王書( ) 9.睨柱( ) 10.秦王不懌( )
三、解釋下列加點詞的含義。
1.乃辭謝( ) 2.從徑道亡( ) 3.間至趙矣( )
5.左右皆靡( ) 6.為趙王壽( ) 10.徒以口舌為勞( )
四、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釋。
1.可與不( ) 2.拜送書于庭( )
3.召有司案圖( ) 4.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 )
五、對“于 ”意義歸類正確的一項( )
①聞于諸侯 ②故燕王欲結于君 ③使不辱于諸侯 ④苛政猛于虎也
⑤.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 ⑥君幸于趙王 ⑦長于臣
⑧ 得復見于此 ⑨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BCD
之 1.得璧,傳之美人( ) 2.即患秦兵之來( )
3.均之二策( ) 4.不知寬之至此也( )
5.何厭之有( )
請 1.璧有瑕,請指示王( ) 2.秦王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 )
書 1.使人遺趙王書( ) 2.秦御史前書曰( )
奏 1.請奏瑟( ) 2.相如奉璧奏秦王( )
顧 1.顧吾念之( ) 2.相如顧召趙御史曰( )
3.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
引 1、引趙使者藺相如( ) 2、左右欲引相如去( )
3、相如引車避匿( )
幸 1、則幸得脫矣( ) 2、而君幸赦臣( )
3、而君幸于趙王( )
以 1、以勇氣聞于諸侯( ) 2、原以十五城請易璧( )
3、嚴大國之威以修敬( ) 4、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 )
5、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因 1、相如因持璧卻立( ) 2、不如因而厚遇之( )
3、因跪請秦王( ) 4、因賓客至藺相隔如門謝罪( )
六、找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詞并解釋。
1.秦璧西入秦( ) 2.秦御史前書曰( )
3.且庸人尚羞之( ) 4.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5.歸璧于趙( ) 6.怒發上沖冠( )
7、左右欲刃相如( ) 8、而相如廷斥之( )
9、間至趙矣( ) 10、寧許以負秦曲( )
七、找出下列句中古今異義詞并解釋。
1、未嘗有堅明約束者( )
2、請指示王( )
3、于是相如前進缶( )
4、而相如徒以口舌為勞( )
5、宣言曰“吾見相如,必辱之”( )
6、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 )
7、明年,復攻趙( )
八、翻譯下列句子,請指出屬何種句式。
1.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2.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
3.臣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4、.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故燕王欲結于君。
5、公之視廉將孰與秦王。
九、.請在本文中找出五個至今仍常用的成語或熟語并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