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有機物化學方程式匯總(2)
苯燃燒
2C6H6+15O2→12CO2+6H2O (條件為點燃)
苯和液溴的取代
C6H6+Br2→C6H5Br+HBr
苯和濃硫酸濃硝酸
C6H6+HNO3→C6H5NO2+H2O (條件為濃硫酸)
苯和氫氣
C6H6+3H2→C6H12 (條件為催化劑)
乙醇完全燃燒的方程式
C2H5OH+3O2→2CO2+3H2O (條件為點燃)
乙醇的催化氧化的方程式
2CH3CH2OH+O2→2CH3CHO+2H2O(條件為催化劑)(這是總方程式)
乙醇發生消去反應的方程式
CH3CH2OH→CH2=CH2+H2O (條件為濃硫酸 170攝氏度)
兩分子乙醇發生分子間脫水
2CH3CH2OH→CH3CH2OCH2CH3+H2O (條件為催化劑濃硫酸 140攝氏度)
乙醇和乙酸發生酯化反應的方程式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乙酸和鎂
Mg+2CH3COOH→(CH3COO)2Mg+H2
乙酸和氧化鈣
2CH3COOH+CaO→(CH3CH2)2Ca+H2O
乙酸和氫氧化鈉
CH3COOCH2CH3+NaOH→CH3COONa+CH3CH2OH
乙酸和碳酸鈉
Na2CO3+2CH3COOH→2CH3COONa+H2O+CO2↑
甲醛和新制的氫氧化銅
HCHO+4Cu(OH)2→2Cu2O+CO2↑+5H2O
乙醛和新制的氫氧化銅
CH3CHO+2Cu→Cu2O(沉淀)+CH3COOH+2H2O
乙醛氧化為乙酸
2CH3CHO+O2→2CH3COOH(條件為催化劑或加溫)
烯烴是指含有C=C鍵的碳氫化合物。屬于不飽和烴。烯烴分子通式為CnH2n,非極性分子,不溶或微溶于水。容易發生加成、聚合、氧化反應等。
乙烯的物理性質
通常情況下,無色稍有氣味的氣體,密度略小比空氣,難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等有機溶劑。
1) 氧化反應:
①常溫下極易被氧化劑氧化。如將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的紫色褪去,由此可用鑒別乙烯。
②易燃燒,并放出熱量,燃燒時火焰明亮,并產生黑煙。
2) 加成反應:有機物分子中雙鍵(或三鍵)兩端的碳原子與其他原子或原子團直接結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應。
3) 聚合反應:
2.乙烯的實驗室制法
(1)反應原理:CH3CH2OH===CH2=CH2↑+H2O (條件為加熱,濃H2SO4)
(2)發生裝置:選用“液液加熱制氣體”的反應裝置。
(3)收集方法:排水集氣法。
(4)注意事項:
①反應液中乙醇與濃硫酸的體積比為1∶3。
②在圓底燒瓶中加少量碎瓷片,目的是防止反應混合物在受熱時暴沸。
③溫度計水銀球應插在液面下,以準確測定反應液溫度。加熱時要使溫度迅速提高到170℃,
以減少乙醚生成的機會。
④在制取乙烯的反應中,濃硫酸不但是催化劑、吸水劑,也是氧化劑,在反應過程中易將乙醇氧化,最后生成CO2、CO、C等(因此試管中液體變黑),而硫酸本身被還原成SO2。SO2能使溴水或KMnO4溶液褪色。因此,在做乙烯的性質實驗前,可以將氣體通過NaOH溶液以洗滌除去SO2,得到較純凈的乙烯。
乙炔又稱電石氣。結構簡式HC≡CH,是最簡單的炔烴。化學式C2H2
分子結構:分子為直線形的非極性分子。
無色、無味、易燃的氣體,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機溶劑。
化學性質很活潑,能起加成、氧化、聚合及金屬取代等反應。
能使高錳酸鉀溶液的紫色褪去。
乙炔的實驗室制法:CaC2+2H2O→Ca(OH)2+C2H2↑
化學性質:
(1)氧化反應:
a.可燃性:2C2H2+5O2 → 4CO2+2H2O
現象:火焰明亮、帶濃煙 。
b.被KMnO4氧化:能使紫色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2)加成反應:可以跟Br2、H2、HX等多種物質發生加成反應。
現象:溴水褪色或Br2的CCl4溶液褪色
與H2的加成
CH≡CH+H2 → CH2=CH2
與H2的加成
兩步反應:C2H2+H2→C2H4
C2H2+2H2→C2H6 (條件為催化劑)
氯乙烯用于制聚氯乙烯
C2H2+HCl→C2H3Cl nCH2=CHCl→=-[-CH2-CHCl-]n- (條件為催化劑)
(3)由于乙炔與乙烯都是不飽和烴,所以化學性質基本相似。金屬取代反應:將乙炔通入溶有金屬鈉的液氨里有氫氣放出。乙炔與銀氨溶液反應,產生白色乙炔銀沉淀.
1、 鹵化烴:官能團,鹵原子
在堿的溶液中發生“水解反應”,生成醇
在堿的醇溶液中發生“消去反應”,得到不飽和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