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高考歷史試題及答案精校版
一、多看、多想、多練、多問
一旦拿起課本,就要人到、心到。看歷史書,不能單純地讀故事,而要多加思考。做習題是鞏固知識的最佳途徑,做錯的練習要及時解決,弄不懂就要發問。“問”的范圍很廣,可以與同學討論,可以與老師討論。
二、勤于記憶
記憶不等于背誦。若把背誦認為記憶,是不能牢牢記住知識點的。學生在學習中,可以采用以下記憶方法:
(1)閱讀目錄,以獲得一個總的概要。閱讀并識記每一章節的標題,形成一定的知識框架。
(2)用有顏色的記號筆將重點的地方劃出,或作重點標注。
(3)要學會歸納總結,把同類型的歷史事件放到一起,學會比較記憶。
(4)經常回憶,重復檢驗記憶效果。
記憶要不斷的反復,本人認為課后五分鐘回憶能收到最佳的效果。自習課或放學后抽半小時記憶當天的內容,這樣能進一步消化當天所學知識,睡覺前簡單回憶提綱也是很好的方法。以上的方法是個體的記憶方法,也可以采用群體的記憶方法。在課余空閑時間,找幾位同學,一位負責發問,其他的搶答。這既有趣味,又有意義,并且記得特別深。無論固定性,還是隨意性,只要堅持,才有成果。還有做筆記,要善于簡單化、結構化、體系化,以形成網絡知識結構,便于梳理知識點。
三、自制輔助材料
將某些知識點歸類,摘錄在一頁獨立的紙張上。這便于記憶。還可以以課本為主題,適當訂閱有關歷史的雜志和歷史參考書。拓展自己的知識面,這與課內歷史學習是相輔相成的。
四、課堂教學多樣化
學生對知識的記憶不僅僅在課堂上和書本中,還可以通過各種活動,用學生喜歡的記憶方式記憶他們所喜歡的東西及知識。
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1)用多媒體教學。以圖文結合的形式,或者給學生觀看一些與教學有關的影片、紀錄片,再現歷史的某些場景,通過生動的畫面增強學生的記憶能力。
(2)讓學生自己動腦。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總結所學知識框架、系統,然后進行評比。通過這種方式增強學生的主動思維能力,在思考過程中進行記憶。
(3)舉行歷史知識競賽。可以設一些獎項,來鼓勵學生學習、記憶。
(4)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歷史劇的創作,邀請學生和老師觀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節目的編排過程中,查找資料、臺詞設計、舞臺設計等程序都增強了學生的記憶能力。
當然,學無定法,適合自己的就是好方法。學生只有具備對歷史學習的“熱愛”和“探索”精神,才能樂在其中,才能勤奮的學習。
高中歷史選擇題有什么答題技巧
1、因果關系型選擇題
(1)兩種表現形式:
一是題干列出了某一歷史結果,備選項列出的是原因,常出現
的標志性詞語有“原因是”“目的”
“是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時又多進行細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歷史原因”“主觀原因”等。另一種是題干列出的是歷史原因,備選項列出的是結果,常出現的標志性詞語有“影響”“結果”等。
(2)審題方法:
一是要正確理解有關概念的含義,如原因方面要區別客觀原因和主
觀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
直接原因及間接原因、歷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二是要注意
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
全面分析和把握影響歷史發展的各種因素。
三是在做題時要準確
把握題干與備選項之間的邏輯關系,弄清二者之間誰是因誰是果。
(3)解答方法:
①采取時間順序的方法判斷因果關系,時間在前者一定是因。②運
用基本理論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觀存在決定主觀意識,那么客觀存在就是因,主觀意
識是果。③類似的還有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等;同學們利用這
些基本理論就比較容易作出判斷。
1、根本原因:是指引起事物發展變化的諸多原因中起關健作用、決定作用的最重要的本
質原因。根本原因一般是生產力、經濟基礎、社會存在、階級本質、客觀規律或是事物的
內因等。
2、主要原因:是指在事物發展變化的各種原因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原因。而在人
為和自然因素、內因和外因中,人為因素和內因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不一定是根本原因,
通常主要原因一般不與根本原因并列于題中。另,命題中“最主要的原因”實踐中等同于
“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