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習題與答案(2)
高二語文習題答案
一、(15分) 1.B (léng/líng;shuî/sù;zài/zǎi。A項依次:chī/chì;hé/hé ;hōng / hîng。C項依次:yánɡ/yánɡ;juàn/juān;bì/ bì。D項依次:ɡuō/tián ;kànɡ/kànɡ; háng/hàng) 2. D(撕→廝,璜→潢,侯→候,仆→撲。A.陣→鎮,貼→帖,雀→鵲。B.喧→暄,拌→絆,倍→輩。C.渲→宣,姆→拇,斤→金) 3.C(忽視:不注意,不重視,多指有意的。忽略:沒有注意,疏忽,多指無意的。“以為是小兒科”表明是有意而為,用“忽視”符合句意。“偶然”與“偶爾”意思相通,但在用法上有區別。偶爾:與“經常”相對,表示次數少。偶然:與“必然”相對,表示意外。由于句意是“意外”地見到,選用“偶然”合適。承諾:對某項事務答應照辦,多指大的事情。許諾:答應,應承。多指個體) 4. B(A.“特立獨行”指有操守,有見識,不隨波逐流。屬于望文生義或者感情色彩用錯。 B.“金科玉律”比喻不能變更的信條或者法律條文。 C. “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的價值;各有所長;各有特色。感情色彩用錯。 D.“三令五申”是指再三地命令和告誡。多用于上級對下級,語氣過重,適用對象有誤) 5. A(B.成分殘缺。“顯現強勁增長”后面應補“的勢頭”之類的詞語。 C.搭配不當。激發愛國熱情可以,激發民族精神不行。 D.語序不當。改為“遏制氣候變暖,拯救地球家園”。)
二、(9分) 6.D(“美術家選擇什么樣的根材,就會塑造出怎樣的藝術形象”原文無此表述) 7.C(只提到了根藝的藝術美,解說了動態美與精神內涵的關系) 8.B(根藝作品本身不存在所謂含意豐富性的問題,它應是通過欣賞者借助于聯想和想象去感受和領悟才得以實現的)
三、(12分) 9.C(效法) 10.D(A.跟著,介詞/用,介詞;B.跟,介詞/和,連詞;
C.如果,連詞/你,代詞) 11.B(②④⑤⑥全都能表現李典以國家為重的精神,①太祖對李典的賞識 ③太祖給李典布置任務) 12.A(“升遷為青州刺史”只是因為“從平兗州諸縣有功”)
四、(24分) 13.(1)太祖愛惜他的文才,所以把治民的政務交給他,讓他嘗試著管理。 注:“善”(愛惜)譯錯扣1分。共3分。 (2)這是國家大事,只是看你的計策怎樣,我能因
為心懷不滿而忘記國家大義嗎? 注:“顧”(看)“可以”(能夠,因為)“私憾”(個人遺憾)譯錯一個詞語扣1分。共4分。 (3)尊敬有才的士大夫,謙恭唯恐做得不夠,軍隊中稱贊他是忠厚之人。 注:“恂恂”(謙虛謹慎)“若”(如,像)譯錯一個詞語扣1分。 共3分。
14.(1)第二聯描述了主人公與農田菜圃為鄰,如同一個山林隱逸之士的閑適生活。第三聯描述了主人公的歸隱生活:清晨踏著露水去耕地除草;偶爾蕩起小舟,縱情山水,直到天黑才歸來。(2分) 這首詩塑造了一個故作曠達、強作閑適、獨來獨往的幽憤者形象。(2分) (2)這首詩表面上看似只寫溪居生活的閑適,然而字里行間隱含著孤獨和憂憤。(2分) 開頭二句,耐人尋味。詩人以反意落筆,久為做官所“累”,這次貶竄南荒為“幸”,包含著辛酸的苦笑。“閑依”、“偶似”兩句,既強調了閑適,又說明他并不真正具有隱士的淡泊、閑適。“來往不逢人”兩句,看似自由自在,實則孤獨寂寞,透露出了詩人的強作閑適。(2分) 注:能抓住每聯中的兩句進行分析,并且分析正確,即可給滿分2分。 15.(1)則其負大舟也無力╱任重而道遠。 (2)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雖九死其猶未悔 (3)劍閣崢嶸而崔嵬╱則孤陋而寡聞 (4)雨雪霏霏╱無可奈何花落去
注:一條橫線1分;該題多寫、少寫、錯寫均不得分。
五、(12分) 16.(1)你微笑著說:“我也睡不著,來聽您彈琴。” 注:意思對即可,2分(2)減薪 裁員;或集體力量 個人力量。 注:意思對即可,共2分。
17.示例:吐故納新沒有錯,關鍵是標準。 注:意思對即可,3分。 18.參考:蘇溪亭畔,芳草萋萋,春波碧水,春色已暮,曾是舊時相識的燕子還未歸來。獨自登高倚闌,看煙雨迷蒙暗淡了杏花的容顏,嘆一聲游子不歸,紅顏將老。 注:緊扣詩句,聯想和想像合理;描寫生動形象;滿分5分。
六、 (18分)(一) 五、(23分)
19、(5分)作者為看到了一幅通常難以看到的極具水鄉濃厚生活氣息的優美景象而激動;(2分)作者為看到了自己理想的詩意生活情景而激動。(3分)(意思對即可)
20、(6分)通過“陶淵明們”與“同里老人”的生活情態的對比,否定了“陶淵明們”的沒有滿足基本生活所需的“小隱隱于林”的生活,(3分)贊揚了“同里老人”們梅妻鶴子(與世無爭、不為生活所擾、更利于修身養性)的“大隱隱于市的悠然人生。(3分)(意思對即可)
21、(6分)運用場景(細節)描寫的手法,(1分)(具體細節舉例賞析,2分),細致生動(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同理人富有地域特色的日常生活情景,(1分)表現出同理人悠然愜意、如歌的生活韻味(2分)。(意思對即可)
22、(6分)①同里的風景美:斜陽揮灑,街巷幽靜,房舍古樸,流水靈秀,炊煙飄灑;②同里的人情美:質樸熱情;③同里的生活美:平淡寧靜,與世無爭,生活悠然;④同里的飲食美:茶飯粗淡,特產豐富,風味獨特。(每個要點2分,意思對即可。答對三點即可得滿分)
七、(60分) 23.實行綜合分等打分方式。 (1)一等卷60—50分,二等卷49—42分,三等卷41—36分,四等卷35—20分,五等卷19—0分。 (2)考生作文主要以立意(深刻、新穎、準確、基本準確、偏離五個等級,對應前邊的第一條)為標準判定等級,以語言為標準在等級內上下浮動。 (3)錯別字錯一個扣1分,上不封頂。 (4)書寫要求:一類美觀,二類工整,三類清楚,四類潦草,五類難看;一類和二類可分別酌加2分和1分,四類和五類扣分,四類扣2分,五類扣3分。這一項在總分之外單獨扣除,具體操作如45-3=42。 附文言文譯文:
李典,字曼成,山陽巨野人(山東金鄉縣人)。李典跟隨父親李乾,有特殊的氣質。把幾千家門客都會聚在乘氏。初平年間,率領軍隊跟隨太祖在壽張打敗了黃巾軍,又跟從太祖攻打袁術,出征徐州。呂布叛亂,太祖派遣李乾回到乘氏,到各縣安撫民眾。呂布的別駕從事史薛蘭、治中李封招降李乾,一起反叛,李乾不聽從,于是他們就殺掉了他。太祖讓李乾的兒子李整統帥李乾的軍隊,與各位大將一起攻打薛蘭、李封。薛蘭、李封被打敗后,李典跟從太祖平定諸縣有功,逐漸升遷為青州刺史。李整死后,李典調職為潁陰令,做了中郎將,統帥李整的軍隊。魏書說:李典年少時就好學(不宜解釋成學習,因為后面有“兵事”),不喜歡軍事,于是從師讀《春秋左氏傳》,博覽群書。太祖愛惜他的文才,所以把治民的政務交給他讓他嘗試著管理,升遷為離狐太守。
當時,太祖與袁紹在官渡相抵抗,李典率領宗族及家兵運輸糧食布匹供應軍隊。袁紹被打敗,任用李典為裨,駐扎下來安撫百姓。太祖在黎陽攻打袁譚、袁尚,讓李典和程昱用船運軍糧。正趕上袁尚派魏郡太守高蕃率領軍隊駐扎在黃河上,斷絕了水上通道,太祖命令李典、程昱:“如果船不能過,下策只有走陸道。”李典與各位大將商議說:“高蕃的軍隊裝備少,倚仗水上便利條件,有松懈的思想,攻打他們一定會取勝。軍隊不必受皇宮控制,只要對國家有利,獨自掌管也是可以的,應該趕快攻打他。”程昱也認為對。于是向北渡過黃河,攻打高蕃,打敗
了他,水路得以暢通。劉表派劉備向北侵犯,到了葉地,太祖派李典跟從夏侯惇抵御他。劉備有一天把軍營燒掉退兵,夏侯惇于是率領軍隊追擊。李典說:“敵人無故退兵,我懷疑一定有埋伏。向南走的道路狹窄,草叢樹木很深,不能追。”夏侯惇不聽,和于禁追擊,李典留守。夏侯惇等果然進入了敵人的埋伏圈,作戰不利,李典前往營救,劉備見到救兵到了,這才撤兵。李典跟從太祖圍攻鄴縣,鄴縣被平定。與樂進在壺關圍攻高干,在長廣攻打管乘,都大敗他們。升遷為捕虜,被封為都亭侯。李典的宗族私家軍隊三千多家居住在乘氏,自愿請求遷徙到魏郡。太祖笑著說:“你想效法耿純嗎?”李典謝罪說:“我愚笨怯弱,功勞小,可是封爵寵愛優厚,的確應該全家族的人都一起效力,再加上征戰討伐還沒有停止,應該充實都城附近地區,來控制四方,我不是效仿耿純。”于是把自己的部下以及宗族一萬三千多口遷移到鄴縣居住。太祖贊賞他的做法,升遷為破虜。李典與張遼、樂進駐扎在合肥,孫權率兵包圍他們,張遼想遵照太祖的指示出來應戰。樂進、李典、張遼一向都不合,張遼害怕他們不聽從,李典情緒激昂,說:“這是國家大事,只是看你的計策怎樣,我能因為私人仇恨忘記國家大義嗎! ”于是率領軍隊和張遼一起打敗孫權使之逃跑。
李典喜歡學習和問難,以溫文爾雅為貴,不與諸將爭功勞,尊敬有才的士大夫,謙恭唯恐做得不夠,軍隊中稱贊他是忠厚之人。三十六歲去世。
看過“高二語文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