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期末試卷題
高二語文期末試卷題
A.拖沓(tà) 蘊藏(cáng) 倔強(jiàng)
B.編纂(zuàn) 綸(guān) 巾 暮靄(ǎi)
C.兌(dùi)現 萬姓臚(lú)歡 孑(jié)然一身
D.汩(gǔ)汩 言簡意賅(gāi) 蓊(wěng)蓊郁郁
2.下列詞語中書寫有錯誤的一項是( )
A.事半功倍 觥籌交錯 言不由衷
B.色勵內荏 猶柔寡斷 真知灼見
C.久治不愈 金榜題名 高屋建瓴
D.錯落有致 妄自菲薄 好高騖遠
3.依次填入下列方框里的字正確的一組是( )
1、去年,村里不少人蓋了新房,他家還□裝了電話。
2、這些產品,款□新,造型美,價格也合理,在市場上很有競爭力。
3、在畫面□排上,往往有上乘表現,其別出心裁處,常令人叫絕。
4、這種野蜂,浙江也有,山民們提起它,也是談虎□變的。
A. 安 式 按 式 B. 按 什 按 色
C. 安 式 安 色 D. 安 式 按 色
4.下列句子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A. “完了?”趙大爺不覺失聲地說,“那里會完得這樣快呢?”
B. 魯迅先生寫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正是他自己的寫照。
C. 父親的《背影》為什么給朱自清留下最難忘的印象?課文是怎樣緊扣著《背影》來寫,使內容和題目互相照應的?
D.什么地方什么條件下可以找到什么樣的美登木?植物學家了如指掌。
5. 對下列句中的加點的詞語解釋不當的一項是( )
A. 寶寶睡得很香(熟,舒服)
B.這姑娘見生人就臉紅(害怕)
C.敵人全軍覆沒(被消滅)
D.我躺著,聽船底潺潺的水聲,知道我在走我的路(語義雙關,既指具體的路,又指人生的路)
6.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 張新發覺妻子頭上的白發和臉上的皺紋又增添了幾根。
B. 在殺害、倒賣大熊貓皮犯罪活動猖獗的地區,要組織開展專項斗爭和專項治理。
C.她操著流利的上海話和豐富的表情,講得生動極了。
D.人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精神煥發,干勁十足。
7.下列各句中運用比喻修辭手法的一項是( )
A.天陰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B.她長得很像她的母親。
C.我們有許多優秀的黨員干部,像孔繁森等。
D.遠遠的街燈明了,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
8.“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眉共比高。”這首詩中的“三父子”,指的是( )
A.曹操、曹丕、曹植 B.蘇洵、蘇軾、蘇轍
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荀鶴
9.依次填入下面方框處恰當的一組文體是( )
有人將 __________ 喻為“渾然無際的明珠”,將_________ 比作“精心結構的建筑”將_________看成“行云流水“。應當說,這些比喻都是貼切的。
A. 小說 散文 詩歌 B. 散文 小說 詩歌
C. 詩歌 小說 散文 D. 小說 詩歌 散文
10.指出下列判斷有誤的一項( )
A.古人常用某些詞語作為人的年齡的別稱,如“垂髫”指童年;“弱冠”指青少年,“束發”指二十歲;“不惑”指三十歲;“而立”指四十歲。
B.《孔雀東南飛》中“奄奄黃昏后,寂寂人定初”的“黃昏后”指一更時分,“人定初”指二更剛開始。
C.文言文中常用“社稷”一詞,“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祀社稷,后來就用“社稷”代表國家。
D.古代學校有“庠”、“序”、“太學”等名稱。明清時最高學府稱“國子監”,入監讀書的人稱“監生”,教學人員稱“教授”、“博士”等。
11.根據下列兩種情況,以描寫雨景為重點,分別擴展成一段話。每段不少于30個字。(8分)
情景一: 窗戶 我 細雨
情景二: 大街 人們 暴雨
12.將下面的簡訊改為“一句話新聞”。(不超過12個字) (2分)
我國繼一億畝速生豐產林基地和“三北”“長江中、上游”“沿海”“平原農田”防護林體系及全國治沙工程六大林業重點工程之后,又一個舉世矚目的大型生態建設工程——太行山綠化工程將全面啟動。加速太行山綠化,能改善太行山區的生態環境,保持水土,涵養水源,對華北和京津地區的建設,意義重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理解:(40分)
(一)以往的科學研究靠的是機構的力量,一個科研機構之所以能吸引優秀的科學家,在于它能為科學家提供獨特的科研條件,比如說比較先進的實驗室,充足的研究經費等。然而,這種集中力量的舊方式已經無法適應科學技術全球化的要求,實驗室與實驗室之間,大學與大學之間,完全可以按項目要求實行重組,地域的概念已變得不是那么重要,而人才的地位變得愈發突出,重視人才就是重視知識的作用,一些跨國公司為了開拓世界市場,不惜巨資投入到他們認為能夠最好發揮人才作用的國家或地區開辦自己的研究機構,使當地的人才能夠人盡其用,由于信息網絡的普及,一個科研項目也可以進行全球性合作,甚至24小時不間斷,是全世界各地對該項目有興趣的科學家參與其中成為可能,也使一些重大的全球性項目在全球的開發成為可能。
研究與開發的全球化,就是全球性公司的科學技術生產和供應活動越來越多地從其母國轉移到具有研究開發實力的其他國家或地區,以利用當地雄厚的研究開發優勢或者豐富的人力資源,進行研究和開發活動,從而滿足全球性公司的科學技術知識需要。研究開發一直是全球化程度較低的領域。在企業的研究開發管理中,實驗室集中于母公司,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一條基本原則,因為企業擔心在國外建立研究開發設施或者是進行研究開發活動會導致企業技術秘密的外泄,從而無形之中加強了競爭對手的實力。
然而,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企業研究開發的國際化水平與企業經營的國際化水平之間出現了明顯的不相稱,而激烈的國際競爭又使作為研究開發結果的知識資源成為經營的核心資源,在這種情況下,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那些全球性公司不得不逐步加大在全球從事研究開發的力度,從而使他們的研究開發國際化成為世界經濟的一種重要趨勢,以美國為例,從1987年到1997年這10年間,在美國的外國公司投放的研究開發支出增加3培以上,從65億美元增加到97億美元,占美國全部公司研究開發支出的15%左右,在高科技部門這一比率甚至1/4以上,到1998年年底,357家外國公司在美國設立了715家研究機構,雇傭了115700名美國研究開發人員。
閱讀完以上文字,完成13-17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13.一個科研機構之所以能夠吸引優秀科學家的原因是什么?
———————————————————————————————————————
———————————————————————————————————————
14.對“以往的科學研究”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A.科研機構的力量支撐著以往的科學研究。
B.在以往的科學研究中,難以進行全球性合作。
C.在以往的科學研究中,人才的地位并不突出。
D.科研機構靠獨特的科研條件吸引科學家。
15.下列表述中,屬于對“研究與開發的全球化”的正確理解的一項是( )
A.全球性公司從其母國轉移到具有研究開發實力的其他國家或地區,進行研究與開發活動,從而滿足公司的科學技術知識需求。
B.全球性公司在其他具有研究開發實力的其他國家或地區進行科學技術知識生產和供應活動,從而滿足自己的科學技術知識需要。
C.在企業的研究開發管理中,實驗室集中于母公司,是研究與開發的全球化的一條基本原則。
D.研究與開發的全球化,迫使企業技術秘密外泄,從而無形之中加強了競爭對手的實力。
16.第三段中以美國為例,最終是為了說明下列中的哪一項觀點 ( )
A.企業研究開發的國際化水平與經營的國際化水平之間出現了明顯的不相稱。
B.激烈的國際競爭使作為研究開發結果的知識資源成為經營的核心資源。
C.全球性公司不得不逐步加大在全球從事研究開發的力度。
D.全球性公司的研究開發國際化成為世界經濟的一種重要趨勢。
17.根據原文所給的信息,以下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經濟全球化,推動了企業研究開發的國際化。
B.一些跨國公司從事研究與開發的全球化活動,是為了使其他地區的人才能夠人盡其用。
C.知識資源是研究開發的結果,也是企業競爭的核心資源。
D.重大的全球性項目在全球的開發之所以成為可能,是因為信息網絡的普及。
(二)閱讀下面毛澤東《沁園春·長沙》,完成18-23題。(共17分)
沁園春·長沙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
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18.下列句子有錯別字的一句是( )(3分)
A.毛澤東的詩詞最大的特點就是“豪邁”“雄壯”,這是和詩人的壯闊胸襟相聯系的。
B.《沁園春•長沙》與《沁園春•雪》兩詩結構相類似,意境相似,都體現了作者開創一番輝煌的革命事業的偉大抱負。
C.毛澤東的詩詞為千百萬讀者所喜愛,是因為其既有著極強的藝術性,也有著深邃的思想內含。
D.毛澤東作為一代偉人,其詩詞達到了極高的水平。
19.下列詩句朗讀節奏有錯誤的一項是( )(3分)
A.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B.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C.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D.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20.從文學常識角度看,下列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唐朝人寫的新樂府,屬于古體詩。
B.現代詩就是近體詩或今體詩。
C.現代人用舊詩體來反映現代生活、思想感情的詩,稱之為現代詩。
D.古代人寫的一切詩都是古詩。
21.對《沁園春·長沙》中的語句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層林盡染”是說山上一層層的楓樹葉經霜變紅,象是染過一樣。
B.“萬類霜天競自由”是說一切生物都在秋光中爭過自由自在的生活。
C.“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是說,讀書人最講意氣,非常豪爽。揮灑自如,一點都不吝惜。
D.“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是說當年我們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幾乎阻止了飛快前進的船。
22.對下列詩句所使用的修辭分析正確的一項( )(3分)
A.“糞土當年萬戶侯”,“萬戶侯”是比喻大軍閥、大地主、大官僚。
B.“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是借代的修辭手法。江山代國家;激揚文字代評論國家大事,激濁揚清的文章。
C.“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是反問和擬人。
D.“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是對偶和借喻。
23.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哪個句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閱讀理解,完成24─26題。(共8分)
選擇
①他本在一家外企供職,一次意外,使他的左眼突然失明。為此,他失去了工作,到處求職都因“形象問題”連連碰壁。“掙錢養家”的擔子落在了他那“白領”妻子的肩上。
②妻子日漸感到他的老父親是個負擔,不止一次跟他商量把老人送到老年公寓去,他都沒同意。一天晚上,他們在臥室里吵了起來,妻子嚷:“不把你爸送走,咱們就離婚!”
③第二天早飯時,父親說:“有件事我想跟你們商量一下,你們每天上班,孩子又上學,我一個人在家太冷清了,所以,我想到老年公寓去住,那里都是老人……”
④他一驚,父親昨晚果真聽到他們爭吵的內容了!“可是,爸——”他剛要說些挽留的話,妻子瞪著眼在餐桌下踩了他一腳。他只好又把話咽了回去。
⑤第二天,父親就住進了老年公寓。
⑥星期天,他去看父親。父親問他工作怎么樣,身體好不好……他好像被人打了一記耳光,臉上發起燒來。“你別過意不去,我在這里挺好,有吃有住還有得玩……”父親看上去很滿足,可眼睛里卻漸漸涌起一層霧。
⑦幾天來,他因父親的事寢食難安。挨到星期天,又去看父親,剛好碰到市衛生局的同志在向老人們宣傳無償捐獻遺體器官的意義,問他們有誰愿意捐,很多老人都搖頭。父親站了起來,問了兩個問題:一是捐給自己的兒子行不行?二是趁活著捐可不可以——“我不怕疼!我也老了,捐出一個角膜,生活還能自理,可我兒子還年輕呀,他為這只失明的眼睛,失去了多少工作的機會!要是能將我兒子的眼睛治好,我就是死在手術臺上,心里也是甜的……”
⑧所有人都停止了談笑,把震驚的目光投向老淚縱橫的父親。一股看不見的潮水瞬間將他裹圍。他滿臉淚水,邁著沉重的步子,一步步走到父親身邊,和父親緊緊地抱在一起……父親用手給他捋了捋襯衣上的皺褶,疼愛的目光像一張網,將他兜頭罩下。他再次哽咽,感受如燈的父愛,在他有限的視力里放射出了無限神圣的亮光。
⑨當天,他就不顧父親的反對,把父親接回了家。至于妻子,他已做好最壞的打算。
24、第⑧段中作者把___________比喻為“潮水”,這個比喻形象地表現了__________。(2分)
25、從全文看,父親的“選擇”在文中具體指的是什么?(3分)
26、你對文中人物有什么評價?請任選其中一個人物談談你的觀點和理由。(不少于20字)(3分)
三.默寫:(10分)
27. 別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________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識。
30.人生得意須盡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金散盡還復來 。
35.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豈在朝朝暮暮。
四.作文(60分)
36.人們常說“青春無悔”,其實那只是對年輕人在各方面奮斗的正面肯定和善意鼓勵,人的一生各階段怎么會沒有后悔的事呢?所以,青春也是有悔的,但關鍵看如何對待“悔”,真正的可悔之事往往具有借鑒意義或警示意義。請以《那件事真使我后悔》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1)要綜合運用表達方式。(2)八百字左右。
看過“高二語文期末試卷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