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必修3復習題
高一語文必修3復習題
A.愆期(qiān) 垝垣(guǐ) 犭嚴 狁(yán) 象弭(mǐ)
B.謠諑(zhuó) 蕙纕(xiāng) 芰荷(zhī) 侘傺(chì)
C.公姥(mǔ) 伶俜(pīng) 葳蕤(ruí) 躑躅(zhú)
D.阡陌(mò) 三匝(zhā) 吐哺(bǔ) 鮭珍(xié)
◎1.C ( A 犭嚴 xiǎn;B 芰jì;D 匝zā)
2.從詞類活用的角度,選出其中不同類的一項是( )
A.長余佩之陸離 B.佩繽紛其繁飾兮
C.亦余心之所善兮 D.燕趙多義士,慷慨悲秋風
◎2.B(A 長:形容詞作動詞,使之長;B. 繽紛:形容詞作名詞,繽紛的飾物;C.善:形容詞作動詞,向善、從善;D. 悲:形容詞作動詞,悲吟。)
3.從文言句式的角度,選出其中不同類的一項是( )
A.高余冠之岌岌兮 B.冠切云之崔嵬
C.怨靈修之浩蕩兮 D.蚓無爪牙之利
◎3.C (一般句式,ABD 為定語后置句。)
4.下列句子誦讀時節奏劃分有誤的一項是( )
A.忳郁/邑余/ 侘傺兮 B.眾女/嫉/余之蛾眉兮
C.雖/九死/ 其猶未悔 D.將往/ 觀乎/ 四荒
◎4.A ( 忳郁邑/余侘傺兮)
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
A.終老不復取 B.蒲葦紉如絲
C.箱簾六七十 D.諾諾復爾爾
◎5D (A 取———娶;B 紉———韌;C 簾———奩。)
6.選出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
A.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
B.便利此月內,六合正相應 履至尊而制六合
C.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D.東家有賢女,窈窕艷城郭 入則亂發壞形,出則窈窕作態
◎6.C (交通:連接。)
7.下列五幅對聯分別寫出了五個歷史人物,對應正確的一項是( )
(1)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
(2)翁去八百年,醉鄉猶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3)世上瘡痍詩中圣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
(4)千古詩才,蓬萊文章建安骨;一身孤傲,青蓮居士謫仙人。
(5)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
A.謝靈運 歐陽修 杜甫 辛棄疾 諸葛亮
B.歐陽修 范仲淹 白居易 李白 陳壽
C.范仲淹 歐陽修 杜甫 李白 諸葛亮
D.范仲淹 謝靈運 白居易 杜甫 陳壽
◎7.C
8.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
A.《詩經》是中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因它的內容以反映勞動人民生活的《國風》為主,所以文學史上把這類詩歌稱為“風體詩”。“風”“雅”“ 頌”“ 賦”“ 比”“ 興”,合稱《詩經》“六義”。
B.《離騷》在我國詩歌史上是繼《詩經》之后的又一座高峰,也是第一部杰出的抒情長詩。屈原在這首詩中反復抒發了自己要求革新的政治抱負,熱情洋溢地表達了他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和關懷,憤怒地揭露了楚國最高統治者的自私、昏庸和腐朽。
C.南朝的《孔雀東南飛》(和北朝的《木蘭詩》并稱為“樂府雙璧”)全詩長達1700余字,可謂古詩中的鴻篇巨制。它生動具體地敘述了焦仲卿和劉蘭芝婚姻悲劇的全過程,控訴了封建禮教,贊頌了焦劉兩人對愛情的忠貞和寧死不屈的反抗精神。
D.《古詩十九首》是西漢末年一批文人詩作的選輯。它反映了動蕩黑暗的社會生活,抒發了詩人對命運、對人生的看法。它是文人五言詩成熟的標志,劉勰稱之為“ 五言詩之冠冕”,鐘嶸贊之為“天衣無縫,一字千金”。
◎8.D (“西漢”應為“東漢”)
二、填空題。(共36分)
9.按課文內容填空。(每空1分,共22分)
(1)不見復關, 。既見復關, 。
◎(1)泣涕漣漣載笑載言;
(2)士之耽兮, 。女之耽兮, !
◎(2)猶可說也不可說也;
(3)及爾偕老, 。淇則有岸, 。
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 。
◎(3)老使我怨 隰則有泮 信誓旦旦 不思其反;
(4)憂心烈烈, 。我戍未定, 。
◎(4)載饑載渴靡使歸聘;
(5) ,楊柳依依。 ,雨雪霏霏。
◎(5)昔我往矣今我來思;
(6)長太息以掩涕兮, 。
◎(6)哀民生之多艱;
(7)君當作盤石,妾當作蒲葦, , 。
◎(7)蒲葦紉如絲 盤石無轉移;
(8)月明星稀,____________,繞樹三匝,何枝可依?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烏鵲南飛 山不厭高 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10)羈鳥戀舊林, 。開荒南野際, 。
◎(10)池魚思故淵守拙歸園田。
10.閱讀下面這首古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野夕答孫郎擢①
何遜②
山中氣色滿,墟上生煙露。杳杳星出云,啾啾雀隱樹。
虛館無賓客,幽居乏歡趣。思君意不窮,長如流水注。
[注]①孫郎擢:孫擢,何遜的友人,生平不詳。②何遜(?一約518):南朝梁詩人。字仲言,東海郯(今山東郯城)人。曾任尚書水部郎、廬陵王記室等職。
(1)詩題為“野夕答孫郎擢”,詩的前四句是怎樣寫“野”、“夕”的?請簡要分析。(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分)①“山中”、“墟上”把“野”具體化了;②“氣色滿”、“生煙露”則是環繞著“夕”字,將傍晚的景色展現了出來;③寫星星從云中鉆出,又以昏暗的“杳杳”作背景,更讓我們感到了“夕”色;④我們聽到鳥雀在“啾啾”地鳴叫,但卻不見蹤影,因為
它們歸巢深藏在樹林之中,這既為我們描繪出“野”景,又替“野”景抹上了一層“夕”色!
(2)這首詩表現出詩人什么樣的心情?末句中的“流水”比喻什么?(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分)表現出詩人因“幽居”、“無賓客”而“乏歡趣”的心情。詩人末句中用“流水”來比喻對朋友的一種連綿不斷的思念之情。(第一問1分,第二問2分)
11.閱讀下面這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上 邪 漢樂府民歌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無 題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1)以上兩首詩同寫對愛情的堅貞、執著,但是語言風格迥異:前一首風格是 ,后一首風格是 。(2分)
(1)率真直接,熱烈潑辣;清麗優雅, 婉媚含蓄;
(2)兩首詩的藝術技巧也不相同:前一首主要用 方法,后一首綜合運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其好處分別是
。(4分)
◎(2)前一首民歌運用了浪漫想象(或夸張);用典、寓情于景;想象愈奇就愈見其心至純,其情至深,其志至堅,其愛至貞。后一首,綜合運用比喻、對偶、擬人和典故,借景抒情等藝術手法使情感顯得含蓄、深沉而純一,給人以永長的回味。(要結合詩句分析)
五: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40分)
一位裁縫在吸煙時不小心將一條高檔裙子燒了一個窟窿,這致使其成了廢品。這位裁縫為了挽回損失,憑借其高超的技藝,在裙子四周剪了許多窟窿,并精心飾以金邊,然后,將其取名為“金邊鳳尾裙”。不但賣了好價錢,還一傳十,十傳百,使不少女士上門求購,生意十分紅火。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或其含意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高一語文必修3復習題作文解析
這是一篇新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裁縫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技藝,使自己擺脫了失誤不利的局面,變廢為寶,走向成功。在理解題意的時候要抓住材料中的關鍵詞句來準確把握立意的關鍵。“不小心”“廢品”“為了挽回損失”等詞可以幫助我們明確“金邊鳳尾裙”的發明并不是主觀創新和時尚潮流的產物,而是一種“挽回損失”,靈活地變“廢”為寶的作品。“憑借其高超的技藝”“精心”“取名為‘金邊鳳尾裙’”等詞句告訴我們裁縫能夠變廢為寶的主要原因是他主觀上并不放棄,甚至非常用心,加上技藝高超,創意無限。
因此,從立意上看,我們認為以下幾種立意屬于準確地理解材料,應判切合題意,內容項在一檔打分。
(一)人要從不利走向有利,就要依靠自己永不放棄的精神。
(二)人要從失誤的陰影中走出來,就需要聰明過人的智慧、靈活變通地思維、高超絕妙的技藝。
其中(一)(二)兩點可同時采用,也可從任意一個或幾個角度立意。
以下幾種立意屬于二類立意,內容項在二檔打分。
(一)做人不能被失誤打倒。
(二)要戰勝困難才能成功。
(三)挫折不可怕,戰勝挫折才能成功。
這幾類立意只是抓住了材料的表面現象,而沒有深入理解裁縫成功的根本原因,因此在內容只評為二類。
以下立意屬于對材料的理解存在一點偏差,應判基本符合題意,內容項在三檔打分。
(一)創新塑造成功。
(二)天生我材必有用。
其它立意則屬于偏離材料,應判離題,內容項在四檔打分。如“潮流往往是偶然的創作”“我們不應盲目追求潮流”等。
扣分規則:缺題目扣2分;字數不足800字的,每少50字扣1分,400字以下按15分
處理,200字以下的按10分處理;每個錯別字扣1分,重復的不計。
四、樣文及評價
【樣文一】
絕望之處孕育的新生
高檔的裙子被一個小小的煙頭燒出了一個窟窿,看著完美作品轉眼成空的你如何是好呢?或許你會咒罵那承擔了千古罪名的煙頭毀了你藝術的高峰,或許你會終日想著如何把它復原到起初無瑕的完美而再無新作誕生……可是他卻不一樣,誰說這窟窿不是上帝仁慈的扶持?復制幾個,飾以金邊,一條“金邊鳳尾裙”把這裁縫推上了更高的云端。
世界很多時候就是這樣,正如《無望井》一書里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在最深的絕望中,你會看到最美麗的希望的星空。”絕望與希望本來就只差一線,以勇氣掙開絕望的束縛,用心去拓展希望的疆域,一個人總能創造出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的奇跡。
敵軍的第五次圍剿終于沖破了我軍戰士們死守的防線,人民的軍隊陷入了最大的危機中,這是令人絕望的黑暗。可是深知歷史發展的我們都清楚,正是這次危機促成紅軍壯烈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在毛主席的領導下,人民軍隊在陜甘寧地區憑著地形的優勢從此站穩了腳跟。更不用說,后來還在那里團結了西北人民強大的力量,成立了敵后根據地,給予了日本侵略者最沉重的打擊。如此看來,這一危機不也是讓黨的軍隊真正扎根于廣大農民群眾的轉機嗎?
絕望的危機總能激發人最深最尖銳的智慧,而往往正是逼近中壓力下迸發的思考照亮了漆黑一片的夜空。
我很佩服中國人民“置諸死地而后生”的見識與睿智,正如小說中虛竹的那一步棋,失了一大片疆土的同時卻換得柳暗花明的新局面。人是應該有點放手的胸襟,為什么非要保住大手大腳的占地呢?為什么非要死守原來的絕妙呢?死守的結果可能是連原有的高度也不能保證,但敢于嘗試新的路向卻可能給予你更意想不到的“洞天之所”啊!又想起那孔明聞名于世的“空城計”,原有的勢單力薄是絕望,但這智者并沒有因此放棄,帶著對司馬懿的了解與放手一搏的信心,他大開城門,焚香彈琴,以出人意料的計謀贏得了漂亮的勝利。
掙開絕望吧,你就能看到希望的新光!
評分:22+23+7=52
評語:本文以“絕望之處孕育的新生”為題,把握住裁縫在壞事出現后擺脫不利的局面,變廢為寶這一材料重點,審題準確。文中組織多個材料,均扣住人們在絕望處如何通過主觀努力,巧妙地化腐朽為神奇這一題意,論述語言自然流暢,語句使用準確到位,思路清晰,內容環環相扣。美中不足的是文章后半部分由于時間掌握不好,顯得較倉促。
看過“高一語文必修3復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