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考試試卷
高二語文考試試卷:
一 本大題6小題,每小題3分,共18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 簪笏(hù) 顰(pīn)眉? 付梓 (zǐ) 得魚忘筌(quán)
B. 迤(yǐ)邐 蓬蒿(gāo) 寒砧(zhēn) 猶望一稔(rěn)
C. 涎(xián)皮 慫(sǒng)恿 軸(zhóu)線 咬文嚼(jué)字
D. 酒饌(zhuàn) 巖岫(yòu)? 什么 (shén me) 錙(zī)銖必較
2.依次填入下面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①從前做詩文的人都倚靠《文料觸機》《幼學瓊林》之類的書籍,要找詞藻典故,都到那里去乞靈。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嬙西施”,才子都是“學富五車,才高八斗”;談風景必是“____”,敘離情不離“____”;做買賣都有“端木遺風”,到現在用鉛字排印書籍還叫“付梓”“殺青”。
②《三國演義》為我們展現了一幕幕傳奇,那些____的英雄壯舉,只有放在與命運抗爭的大背景下來看,才更顯得____。“秋風五丈原”將這種反抗命運的悲劇渲染到了極點:“孔明強支病體,令左右扶上小車,出寨遍觀各營,自覺秋風吹面,徹骨生寒。乃長嘆曰:‘再不能臨陣討賊矣!悠悠蒼天,曷此其極!’”,這就是令杜甫感嘆的“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A、柳岸灞橋 春花秋月 可歌可泣 慷慨激昂
B、春花秋月 柳岸灞橋 可歌可泣 慷慨激昂
C、柳岸灞橋 春花秋月 慷慨激昂 可歌可泣
D、春花秋月 柳岸灞橋 慷慨激昂 可歌可泣
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 不斷改善并切實保障民生,才能真正保持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進一步提高國民的幸福指數,實現長治久安的目標。
B.有關部門負責人強調,利用互聯(lián)網造謠、傳謠是違法行為,我國多部法律對懲治這類行為已有明確規(guī)定。
C.近年來,我國在海外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漢語教學、漢語推廣等文化交流活動,促進了漢語國際傳播,在世界主要國家和城市越來越受歡迎。
D. 學校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有利于教風和學風建設,而中小學是人生品格形成的重要時期,所以這樣的活動應著力于中小學就要抓緊抓好。
4.把下列句子組成語意連貫的語段,排序最恰當的一項是
①我所知道的一切精神上的偉人,他們的心靈世界無不具有這個特征,其核心始終是單純的,卻又能夠包含豐富的情感、體驗和思想。
②有沒有豐富的復雜呢?我不知道,如果有,那很可能是一顆魔鬼的心吧。
③與此相反的境界是貧乏的復雜。這是那些平庸的心靈,它們被各種人際關系和利害計算占據著,所以復雜,可是完全缺乏精神的內涵,所以又是一種貧乏的復雜。
④對于心的境界,我所能夠給出的最高贊語就是:豐富的單純。
⑤除了這兩種情況外,也許還有貧乏的單純,不過,一種單純倘若沒有精神的光彩,我就寧可說它是簡單而不是單純。
A.④②③①⑤ B.②①③⑤④
C.④①③⑤② D.②④①③⑤
5.下列關于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時拜官授職稱為“拜”或“除”,例如“拜臣郎中”,“除臣洗馬”。 擢是提升官職。升級叫遷升、遷授、遷敘,降級叫遷削、遷謫、左遷,平級轉調叫轉遷、遷官、遷調,離職后調復原職叫遷復。謫,降職貶官或調往邊遠地區(qū)。黜與“罷、免、奪”都是免去官職。
B.古人很注重日常交往的禮節(jié),如走過長者尊者面前,要身體前傾,小步快走,稱為“趨”,以表示敬意。例如《滕王閣序》:“他日趨庭,叨陪鯉對”。古人見面常用的禮儀是拜禮和揖禮。前者主要以拱手為主,后者則以叩頭跪拜為主。
C.曹操,字孟德:“孟”表示排行第一,“德”(行)與“操”(守)同義。劉禹錫,字夢得:“錫”為“賜”之意,“禹錫”即“大禹所賜”之意,故字為“夢得”。李商隱,字義山:商隱,即殷商隱者之意。商朝末年,武王伐紂,天下宗周,伯夷、叔齊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餓死,故李商隱以字“義山”與名呼應。
D.蘇軾《赤壁賦》:“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斗”“牛”就指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寫景之句,以星襯月。王勃《滕王閣序》:“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 是詠物之句,以星襯物。
6.下列有關《三國演義》和《堂吉訶德》的表述和評價正確的一項是
A.在官渡之戰(zhàn)中,曹操雖然實力較弱,但他知人善任;袁術雖然兵多糧足,但他優(yōu)柔寡斷,目光短淺。故曹操掌握了主動,燒了袁術的糧草,使得袁術兵敗如山倒,逃回了翼州。
B.《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中有“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之說,其中“伏龍”指諸葛亮,“鳳雛”指徐庶。徐庶后雖被曹操用老母騙取,但終生不曾為曹操設一謀,因此后有“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fā)”的歇后語。
C.《堂吉訶德》主人公的游俠冒險非常曲折滑稽,其實折射出16世紀末和17世紀初西班牙社會的生活畫面,展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具有鮮明的人文主義傾向。
D.劉關張于張角亂軍中救了董卓,董卓卻因三人出身低微極為怠慢,因此激怒了張飛,欲殺掉董卓,劉備關羽及時阻止。最后三人連夜引軍投了別處。
二.本大題9小題,共35分
7.選出加點的詞解釋正確的一組(3分)
①脫然有懷,求之靡(浪費)途 ②景(日光的影子)翳翳以將入
③訪風景于崇阿(大的山陵) ④適(恰好)莽蒼者
⑤故九萬里則風斯(這樣)在下矣 ⑥絕(穿過)云氣,負青天
⑦生孩六月,慈父見(指代性副詞,指代第一人稱)背
⑧天之蒼蒼,其(它的)正色耶,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⑨而劉夙嬰(從小)疾病,常在床蓐 ⑩尋(不久)程氏妹喪于武昌
A、③⑥⑦⑩ B、①④⑤⑩ C、②⑤⑧⑨ D、②③⑦⑨
8.選出句式不同的一項(3分)
A、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于小邑 B、復駕言兮焉求
C、胡為乎惶惶欲何之 D、奚以之九萬里而難為
文言文閱讀,完成9~12題。(15分)
康延孝,代北人也。為太原軍卒,有罪亡命于梁。末帝以延孝為左右先鋒指揮使。延孝見梁末帝任用群小,知其必亡,乃以百騎奔于唐。見莊宗于朝城,莊宗屏人問延孝梁事,延孝具言:“末帝懦弱,小人進任,而忠臣勇士皆見疏斥,此其必亡之勢也。”莊宗初聞延孝言梁必亡,喜,及聞其大舉也,懼,曰:“其將何以御之?”延孝曰:“梁兵雖眾,分則無余。臣請待其既分,以鐵騎五千自鄆趣汴,出其不意,搗其空虛,不旬日,天下定矣。”莊宗甚壯其言,卒用延孝策,自鄆入汴,凡八日而滅梁。
三年,征蜀,延孝為先鋒排陣斬斫使,破鳳州,取固鎮(zhèn),降興州。蜀平,延孝功為多。左廂馬步軍都指揮使董璋位在延孝下,然特見重于郭崇韜。崇韜有軍事,獨召璋與計議,而不問延孝,延孝大怒,讓璋曰:“吾有平蜀之功,公等仆相從,反俯首郭公之門,吾為都將,獨不能以軍法斬公邪?”璋訴于崇韜,崇韜解璋軍職,表為東川節(jié)度使。延孝愈怒曰:“吾冒白刃,犯險阻,以定兩川,璋有何功而得旄節(jié)!”因見崇韜言其不可。崇韜曰:“敢違吾節(jié)度!”延孝懼而退。明年崇韜死,延孝謂璋曰:“公復俯首何門邪?”璋求哀以免。
繼岌①班師,命延孝以萬二千人為殿,行至武連,聞朱友謙無罪見殺。友謙有子令德在遂州,莊宗遣使者詔繼岌即誅之。繼岌不遣延孝,而遣董璋,延孝大怒,謂其下曰:“南平梁,西取蜀,其謀盡出于郭公,而汗馬之勞,攻城破敵者我也。今郭公已死,我豈得存?而友謙與我俱背梁以歸唐者,友謙之禍次及我矣!”延孝部下皆友謙舊將,知友謙被難,皆號哭訴于軍門曰:“朱公無罪,二百口被誅,舊將往往從死,我等死必矣!”延孝遂擁其眾自劍州返入蜀,自稱西川節(jié)度、三川制置等使。繼岌遣任圜以七千騎追之,及于漢州,會孟知祥夾攻之,延孝戰(zhàn)敗,被擒,載以檻車。車至鳳翔,莊宗遣宦者殺之。 摘自《新五代史》
[注]:繼岌:即李繼岌,后唐將領,后受封為魏王。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乃以百騎奔于唐 以:憑借
B.莊宗屏人問延孝梁事 屏:屏退,使……隱退
C.以鐵騎五千自鄆趣汴 趣:通“趨” 奔赴、趨向
D.知友謙被難 被:遭受
10.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康延孝胸有韜略、驍勇善戰(zhàn)的一組是( )(3分)
①乃以百騎奔于唐 ②因見崇韜言其不可 ③出其不意,搗其空虛 ④破鳳州,取固鎮(zhèn),降興州 ⑤吾冒白刃,犯險阻,以定兩川 ⑥會孟知祥夾攻之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③⑤⑥
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康延孝雖是亡命之身,但他熟諳兵法,洞察實事,他審時度勢,向莊宗分析后梁的弊端,并為其出謀劃策,堪稱后唐滅梁的功臣。
B.康延孝生性耿直,性情暴躁,當位居其下的董璋受到郭崇韜的重用時,他大為不滿,以軍功自居,力勸郭崇韜用軍法處置董璋。
C.康延孝雖立有大功,但恃功自傲,不滿同僚,頂撞上級,猜疑朝廷對其不公,竟至公開謀反,最終兵敗被殺。
D.康延孝本是前朝舊臣,“背梁投唐”是他人生的轉折點,獻計滅梁、征蜀立功更是他人生的輝煌。
12.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⑴末帝懦弱,小人進任,而忠臣勇士皆見疏斥,此其必亡之勢也。(3分)
⑵讓璋曰:“吾有平蜀之功,公等仆相從,反俯首郭公之門,吾為都將,獨不能以軍法斬公邪?”(3分)
閱讀下列二首元曲,然后完成詩后試題:(共8分)
(甲)風飄飄,雨瀟瀟,便做陳摶①也睡不著。懊惱傷懷抱,撲簌簌淚點拋。秋蟬兒噪罷寒蛩②兒叫,淅零零細雨打芭蕉。(關漢卿《大德歌‧秋》)
(乙)隔簾聽,幾番風送賣花聲。夜來微雨天階③凈。小院閑庭,輕寒翠袖生;穿芳徑,十二闌干憑。杏花疏影,楊柳新晴。(貫云石《殿前歡》)
注:①陳摶高臥:陳摶(tuan):五代末、北宋初的著名道士。字圖南,自號扶搖子,曾修道于華山,宋太宗賜號“希夷先生”。每睡常百多天才起來。
②秋蟬、寒蛩(qióng):秋天里容易喚起人們愁思的兩種昆蟲,詩人們往往用它們來形容和點染離人的秋思。蟬,又名知了。寒蛩:即蟋蟀。
③天階:此處指“三臺星”,泛指天空。
13.選出分析正確的選項是(多選)(4分)
(A)甲曲善用迭字渲染自然界的聲響,烘托人物的情懷。
(B)乙曲巧用比擬,化人為蝶,穿梭庭院花徑,側寫春光之爛漫。
(C)甲乙二曲均利用自然物象的摹寫,如蟬噪、杏花等,呈現季節(jié)的特色。
(D)甲乙二曲均寫閨情,甲曲直言“懊惱”、“淚拋”,較為直率;乙曲寄情于景物與動作,較為幽微。
(E)甲乙二曲均書寫室內外空間,甲曲寫人居室內而耳聞室外秋聲;乙曲則由室內走出室外,親見春景。
14. 在關漢卿《大德歌‧秋》中,作者采用了哪些藝術手法來表達“閨怨”之情,試作簡要分析? (4分)
答:
15.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前四句必做,后四句任選二句作答)(6分)
(1) ,鳥倦飛而之還。(《歸去來兮辭》)
(2)木欣欣以向榮, 。 (《歸去來兮辭》)
(3) , ,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滕王閣序》)
(4) ,形影相吊。(《陳情表》)
(5)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 。(《逍遙游》)
(6)同來望月人何在, 。(趙嘏《江樓感舊》)
(7)裊裊兮秋風, (屈原《湘夫人》)
(8)雨中黃葉樹, (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
三、本大題4小題,共1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小題。
中國文化—— 一種詩性的文化
詩歌在中華文化里成就較高,在整個中華文化大系統(tǒng)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西方文化以哲學為代表,而詩歌,便是中華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如果說西方文化的深層結構在他們的哲學中,那么中華民族的最高智慧則在詩歌里。
說中國文化是“詩性文化”,因為“詩”在中國藝術中占有著特殊地位。從“詩經”到“楚辭”再到“樂府”,從“唐詩”到“宋詞”再到“元曲”,再到現代的自由詩,形式雖然千變萬化,但卻始終占據著中國藝術的主導地位,并滲透到以后出現的其他藝術形式之中。無論何時,都講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由于傳統(tǒng)中,人們將“意境”作為一切藝術所追求的最高目的,而詩詞更重意境,因而,從這一意義上,我們可以毫不夸大地說,傳統(tǒng)的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
詩歌無處不在,無處不用,它的精神主宰著中國藝術的整體精神。凡有人煙處,皆有詩歌:喝酒、行酒令,說的是詩;奏樂、起舞處,唱的是詩;揮刀、舞劍時,吟的是詩。如果說,藝術的發(fā)展總是以“人生”做基礎,總是激勵人們思考生活、批判生活和指導生活的,那么詩歌便指導著我們中國人的生活。我們追求詩中的理想境界,感悟詩里的人生哲理,不論是低吟“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還是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我們從詩詞中領悟生命、從詩詞里觀照人生。
從語言的角度來看,與西方語系相比,漢語的精煉美妙是不言而喻的。漢語在詞匯上具有多義性、模糊性的特點,在語法上具有靈活性、隨意性的特點,在語音上也會因聲調不同而帶來不同的色彩。更何況詩詞講究對仗、平仄、押韻等音樂性的特點,所以詩歌具有音韻美,和諧美。一個民族的語言,不但是一種特殊的表述方式,而且是一種獨特的思維、感受乃至存在方式。詩詞有利于形象性的表述和藝術性的展現,中國人自古就以一種詩性的思維和詩性的態(tài)度來對待世界。辜鴻銘說,“漢語是一種詩的語言,它具有詩意和韻味”。
古代中國,無論是自發(fā)的藝術創(chuàng)作,還是自覺的藝術理論,都沒有將感性和理性割裂開來。這使中國文化長于實踐理性而短于思辨理性,而西方文化偏向理性。例如,傳統(tǒng)的火藥不是依據化學方程式配制出來的,而活字印刷更不具備理論科學的特征。在雕塑、繪畫、書法、小說,甚至園林藝術方面,與西方文化不同的是,中國人一開始就不以純粹科學的手法來摹仿自然,不以純粹客觀的態(tài)度來再現生活;于是,無論是雕塑、繪畫還是小說或書法,總有一種“氣韻生動”的美學效果,都達到了一種“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的精神境界,而在戲曲文化和園林藝術上,總讓人有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實現了一種“神與物游”、“物我兩忘”的審美理想,實為一種登峰造極的藝術形式。
中國沒有“擲鐵餅者”,沒有《圣經》,沒有《哈姆雷特》,沒有凡爾賽宮。但中國有《詩經》,有《離騷》,有《紅樓夢》,有紫禁城,有蘇州園林。我們只要將它們拿來比較一下,我們就會發(fā)現誰更講究天地自然融為一體,誰更在乎天人合一,誰更懂得和諧美。中國古代的士大夫們可以不懂天文、歷算知識,不懂科學哲學,但卻必須用琴、棋、書、畫來修養(yǎng)身心。這不正是“詩性文化”的顯著標志嗎?
(16題按正確選項給分、多選不給分)
16.下列各項對文意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表現了中國的詩性文化之特征。
B. “詩性文化”是指古代中國以一種詩性的思維和詩性的態(tài)度來對待世界。
C. 中國文化在雕塑和繪畫方面,不是以純粹科學的手法來摹仿自然,而是著重追求一種“氣韻生動”的境界。
D.西方語系不具有漢語那種精煉美妙的特點,因而西方文化無法形成詩性的文化。
E.中國文化是一種“詩性文化”,中國人總是講究以琴、棋、書、畫來修養(yǎng)身心。
17.根據文意,下列判斷不正確的項是(3分)
A.中國藝術受詩歌的影響頗深,中國人連揮刀、舞劍時,吟的也是詩。
B.在古代中國,火藥并不是依據化學方程式配制出米的,這反映了國人崇尚感性而不重科學的特點。
C.中國藝術中沒有“擲鐵餅者”,中國藝術不以純粹客觀的態(tài)度來再現生活。
D.中國有紫禁城,中國建筑講究天地自然融為一體,追求和諧的審美情趣。
18.作者認為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有哪些方面的不同?(3分)
19.為什么說“中華民族的最高智慧則在詩歌里”,請結合全文加分析概括。(4分)
四、本大題有3小題,共l2分。
閱讀下文,完成文后試題
繼 父
邵寶健
不怕你笑話,巷口那個駝背鞋匠是我的繼父。他是背上先有座“小山”才不得已弄了個鞋匠的行當,還是因為長期弓著背補鞋釘掌才弄了個“小山”在背上,未可知。他還喜歡喝酒。他那難看的始終緋紅的酒糟鼻,就是因為酒喝得過多的緣故。在他兩年前和我母親結婚時,我正對司畫女神愛得瘋狂。
20歲的男子漢嘛,是很要面子的。繼父剛來我家時,我連出門也不好意思。我沒有理由恨母親。她嫁給那個駝背,完全是為了不務正業(yè)的我和尚在初中讀書的小妹。我有了個繼父后,畫畫就有了物質保障。盡管這樣,我一點也不喜歡他。我從來沒有叫過他一聲“爸”。
他對我的游手好閑,并不反感;而對我鐘情于畫畫,卻有點不以為然。這自然是我的花銷要威脅他的酒錢。我還從他的眼神里,感覺到他對我的警告。
我自小愛好畫畫,也許是天賦不足,抑或是未遇到機遇,學畫多年,至今仍一事無成。但我不氣餒。高考落榜后,我索性關起門來潛心作畫。那些畫友,自從知道我有了個駝背繼父,似乎也不大愿意和我切磋畫技了。哼!
這天,我恐怕是向母親要錢多了一點。繼父也似乎多喝了點酒,說了許多含糊不清的話。經過母親的翻譯,才知道——他說我已是條漢子了,不能老呆在家里吃閑飯,將來他們兩口子總會死的,到時再想成家立業(yè)便來不及了,實在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可和他學習補鞋,以后就可以繼承他的鞋鋪。
這是什么話!我一氣之下,三天不回家。后來還是母親和小妹把我從我的同學家找回去。
我了解到縣城那家裘一品畫齋,代人出售畫作。我躍躍欲試,手舞之,足蹈之。
經過七天七夜的苦戰(zhàn),我終于完成了一幅油畫,題為《傍晚》。我決定用這幅油畫去裘一品畫齋碰碰運氣。一位戴金絲邊眼鏡的白須長者細細鑒定后,問我想定怎么個價。我踟躕了。我老做寄生蟲,臉上無光啊。我渴望錢。我伸出右手,五個手指撐開:“500元。”那位長者以為定價過高了點,用體恤的口吻要我掉價。
我不想掉價,咽了一口唾液:“就這樣定了!”
幾天過去了,沒有買主。一個月過去了,畫面上蒙上了些灰塵。
我終于病了。高燒,昏睡,說胡話。我被送進醫(yī)院,繼父的鞋鋪停業(yè)了半個月。他在我的病榻前守護了許多個夜晚。這是事后聽母親說的。我在昏睡中還盡說些“傍晚——500,500——傍晚”的胡話,誰也不悟其義。
病愈后,我回家養(yǎng)息。我變得終日無力,不思茶飯,人瘦臉黃,判若兩人。
這天,我接受母親的勸告,外出散步。不知不覺又踱到裘一品畫齋。再也沒有勇氣進去了。那位白須長者發(fā)現了我,走出店堂喊住我。我運氣像太陽一樣升起來了——《傍晚》已在三天前被人買去。
母親不敢相信,眼眶也濕潤了:“原來你的畫這么值錢啊。”
繼父聞悉此事,特意買了些酒菜,以示祝賀。
自此,我的身體恢復了元氣。我畫畫的熱情高漲。
繼父繼續(xù)拼命地做鞋活,還把鞋鋪的門面開大了些。為了省錢,他自己動手搭了個綠色的玻璃鋼雨棚。記得那天,繼父特別高興,哼著小調,把竹梯靠在墻上。他背了座“小山”往上爬的樣子,叫人看了直想發(fā)笑。突然,只聽見他輕輕地“唔”了一聲,人便從竹梯上滑落下來。
腦溢血。當夜,繼父再也說不出話,心臟停止了搏動。他含著笑睡去,帶走屬于那個已經消逝的歲月里的沉沉的嘆息。
我在整理繼父的遺物時,意外地發(fā)現了一幅油畫藏品——我的杰作《傍晚》!
我捧著畫,哀傷和蒼涼的情緒急劇地襲來,我號啕大哭。大哭一場后,看著繼父的遺像,我決定做鞋匠。至于將來我有沒有希望當上畫家,那要看我的運氣了。
(選自2011年第10期《微型小說選刊》,有刪改)
20.小說第一自然段對繼父的外貌描寫主要有什么作用?(3分)
21. 簡要分析“我”終于改變主意“決定作鞋匠”,主要有哪些原因。(4分)
22.這篇小說寫的是平常人、平常事,但寫得很感人。請你結合“繼父”的形象加以分析。(5分)
五 本大題有兩道題,共10分
23.請根據下面一段文字,用一句話準確概括“文人的清高”的含義(4分)
文人的清高源自于文人對理想人格的企盼。理想人格是人類精神的高度凝聚,歷代思想家肩負著理想人格設計的使命身體力行之,在人類精神的發(fā)展進程中,樹起了一塊塊界碑。理想人格以“雖不能至然人心向往之”、“朝聞道,夕死可矣”的特殊功力提升和矯正著現實人格。中國文人從小就讀經史子集,耳濡目染的均是“圣人之言”,久而久之,便不自覺地以書本所描繪的理想人格自居。但環(huán)顧左右,都是活生生有欲望、汲汲自營、少管他人、且情感日趨功利化的感性人,心靈便受到重創(chuàng),心境便大失衡。然自身修養(yǎng)的慣性,使文人不甘“淪落”,便滿懷憂怨自我恪守。于是,清高就成了文人操守的最后一塊盾牌,可憐可嘆,但悲壯。
文人的清高是
24.紅嶺中學各班門前的開放性書架,每學期都會存放一定數量的圖書,假如你是班級圖書管理員,定期要向班級同學推薦開放性書架中的重點書目,請你向同學們重點推薦一本書,要求寫一段話以引起同學們的閱讀興趣,字數在90字以內,要運用兩種修辭方法。(6分)
六 寫作(60分)
每個人心中都有對遠方的憧憬,陶淵明為此構筑了桃花源,哥倫布為此勇渡大西洋。你的心中是否也有一個遠方在呼喚?也許是個神秘的國度,也許是一個向往的生命形態(tài),也或許是一個人生的目標。請以“遠方”為題,寫一篇文章,論說、記敘、抒情皆可。
以上是由小編分享的高二語文考試試卷全部內容,希望對你的學習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