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歷史復習方法
“學而時習之”,復習是學習過程中的一個環節。因為歷史知識的特點,復習對掌握歷史知識是必不可少的。小編整理了初一歷史復習方法及技巧,一起看看吧!
初一歷史復習方法
1、名詞五點法
即用五個要點概括名詞
即:①時間;②地點;③人物;④內容;⑤評價或意義。此法適合于人物、事件、著作等類別的名詞。
如:《孫子兵法》可這樣概括:①春秋時期;②吳國;③軍事家孫武所著;④總結了前人及自己作戰經驗寫成《孫子兵法》;⑤世界聞名的古代兵書。
2、數學代表法
即把某一歷史知識通過一個或幾個數字概括出來,形成要點。
如:中國共產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的內容,可概括為“一化三改”即:工業化、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3、提取字頭法
即提取某一歷史知識每一句的頭一個或幾個字為要點,組成另一個詞或一句話。
如:記646年日本大化改新的內容時,可記為“分田土改”即分配土地給農民;田地不得買賣;土地屬國家;改革行政制度。
4、諧音趣味記憶法
即把某一歷史知識的幾個關鍵知識用諧音或組成有趣味的幾個字幫助記憶。
如:記蘇聯在1924年剛成立時的加盟共和國,可記做“烏外有兩只鵝”。即烏克蘭、白俄羅斯、俄羅斯、外高加索。這樣趣味性強,記得快而牢。
5、關鍵字詞法
即抓住某一歷史知識的關鍵字詞歸納成要點從而提高記憶效果。
如:我們可將形成的過程用幾個關鍵字掌握:即①開始;②進一步;③大大加深;④完全陷入。然后聯系幾次列強侵華戰爭的影響:①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②第二次鴉片戰爭進一步加深;③甲午中日戰爭及《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④八國聯軍侵華及《辛丑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淵。
6、概括記憶法
就是將某一歷史知識加以概括,使之簡單化。
如:拉美革命的過程可概括為:一場革命、二個階段(1810—1815;1816—1826)、三個中心(墨西哥、委內瑞拉、阿根廷)、三個領導人(伊達爾哥、玻利瓦爾、圣馬丁)、反對2個殖民者(葡萄牙、西班牙)、一場決戰(阿亞庫巧戰役)即“123321”就可以將整個拉美革命進程完全掌握。
初一歷史復習技巧
第一、學會尋找線索,歷史事件的發展都是有內在聯系的,所以注意尋找線索。特別是新課改背景下,都是采用專題形式教學,每個專題都會有自己的線索。在復習的時候要注意理清每個專題的最基本線索,然后順著最基本線索進行完善,最后形成知識樹。在理清每個專題自己的線索后,再尋找各個專題間的線索,比如可以按照古代,近代,現代的方式,將內容進行整合。在整合的過程中,還要注意比較,比如經濟史里面,對資本主義的發比展和社會主義建設進行比較。
第二、注重對歷史知識的理解。新課改背景下,歷史已經不是傳統的死記硬背的學科,更加注重的是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也就是真正的以史為鑒,通過歷史的學習,引導學生關注現實。這就要求學生對歷史學習有真正的理解。
第三、注意一些最基本方法的運用。上課的時候還是要認真跟著老師的思路,認真做好筆記,課下多關注社會熱點問題。
初一歷史復習的小妙招
1.化整為段背一背。眾所周知,復習課難的就是提高學習興趣,特別是像歷史這樣的文科,它必須建立在牢固的背誦上,如果沒有扎實的背誦,即使能力再強,也是無法取得理想的效果的。而枯燥的背誦卻往往會讓學生失去對課堂的興趣,那么,如何在45分鐘內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背誦效率呢?首先,應堅決杜絕整堂課布置完背誦任務后,教師就撒手不管的現象,這樣的課堂恐怕連10分鐘的效率都達不到。其次,我采取把當堂背誦內容劃分為一小段一小段,例如,一節課的背誦內容把它分為5段,每一段規定學生在5~10分鐘內背完,同時在每一時段之前,先有教師或學生將要求背誦的內容加以分析,先讓學生聽一遍,然后在短的時間內背完,完成背誦后再由教師或學生互查背誦效果,這樣的話就把一節45分鐘的無聊背誦課變成了一段又一段的短時競賽課,學生的學習效果自然就提升了。第三,抓反復,雖然學生當堂已經完成背誦,但是往往會在背完后出現反復,為鞏固記憶效果,在每次背誦下一課的內容時,我往往會給學生5分鐘的鞏固時間,以避免背完就扔的現象。
當然除了進行短時背誦,還可以穿插一些歷史小故事、趣味歷史、史學新發現等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由于所復習內容相聯系的趣味性較強,一兩分鐘的小講演可消除其復習一段時間后的疲乏,同時又能再次抓住學生的興奮點,使課堂再次活躍起來。
2.抓住重點寫一寫。雖說歷史很長,知識點繁雜,但是作為初中歷史,結合考試要求與每年熱點,仍能抓住一些基礎和重點知識,加以整理和精煉后再交給學生,必然會使學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顧此失彼,到頭來兩頭皆空的結局。當然這需要多位老師的共同探討和研究,為之付出極大的心血和努力,幸而現在網絡發達可以充分借鑒他人的成果再加以自己的改善才能取得成功。當然這一成果可以有老師直接印發給學生,也可讓學生進行聽寫歸納,前者為學生節省了更多的復習背誦時間,后者卻可以轉化為學生自己的查漏補缺。在聽寫過程中可以要求學生將自己不熟悉的內容記下,而自己熟悉的可以略寫或直接不寫,這樣一來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復習狀況,讓自己的復習效率越來越高,需要背誦的東西也越來越少,增強它的成功感,并且還可以加強其錯別字的訓練,盡量避免許多學生會背不會寫的現象。
3.精選習題練一練。基礎知識掌握以后,所需要的就是加強學生解題能力的訓練,否則會背而不會做仍是空談。初中學生學習歷史的時間有限,在基礎背誦上花費大部分時間后,解題訓練所剩的時間極其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其解題能力,就需要教師精心研究考綱,結合熱點焦點,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編寫習題,讓學生進行訓練。訓練可分專題(選擇題、材料分析題、能力與拓展題)訓練和綜合模擬訓練,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訓練的目的是檢測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能力和鍛煉學生應試的心理素質。每次訓練下來,教師都要認真地閱卷,分析總結,根據“錯題檔案”,全面分析學生存在的問題,并與學生交談,收集信息,然后在課堂上集中評講。不僅評講正確的答案,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審題、解題的方法,分析錯誤的原因,以及今后應注意的問題,再舉一反三,讓學生掌握要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