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復習方法
如果能夠以正確的解題技巧和思路對歷史考試題目進行解析,就能夠使解題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那么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級歷史復習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歷史復習方法
1.化整為段背一背。眾所周知,復習課難的就是提高學習興趣,特別是像歷史這樣的文科,它必須建立在牢固的背誦上,如果沒有扎實的背誦,即使能力再強,也是無法取得理想的效果的。而枯燥的背誦卻往往會讓學生失去對課堂的興趣,那么,如何在45分鐘內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背誦效率呢?首先,應堅決杜絕整堂課布置完背誦任務后,教師就撒手不管的現象,這樣的課堂恐怕連10分鐘的效率都達不到。其次,我采取把當堂背誦內容劃分為一小段一小段,例如,一節課的背誦內容把它分為5段,每一段規定學生在5~10分鐘內背完,同時在每一時段之前,先有教師或學生將要求背誦的內容加以分析,先讓學生聽一遍,然后在短的時間內背完,完成背誦后再由教師或學生互查背誦效果,這樣的話就把一節45分鐘的無聊背誦課變成了一段又一段的短時競賽課,學生的學習效果自然就提升了。第三,抓反復,雖然學生當堂已經完成背誦,但是往往會在背完后出現反復,為鞏固記憶效果,在每次背誦下一課的內容時,我往往會給學生5分鐘的鞏固時間,以避免背完就扔的現象。
當然除了進行短時背誦,還可以穿插一些歷史小故事、趣味歷史、史學新發現等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由于所復習內容相聯系的趣味性較強,一兩分鐘的小講演可消除其復習一段時間后的疲乏,同時又能再次抓住學生的興奮點,使課堂再次活躍起來。
2.抓住重點寫一寫。雖說歷史很長,知識點繁雜,但是作為初中歷史,結合考試要求與每年熱點,仍能抓住一些基礎和重點知識,加以整理和精煉后再交給學生,必然會使學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顧此失彼,到頭來兩頭皆空的結局。當然這需要多位老師的共同探討和研究,為之付出極大的心血和努力,幸而現在網絡發達可以充分借鑒他人的成果再加以自己的改善才能取得成功。當然這一成果可以有老師直接印發給學生,也可讓學生進行聽寫歸納,前者為學生節省了更多的復習背誦時間,后者卻可以轉化為學生自己的查漏補缺。在聽寫過程中可以要求學生將自己不熟悉的內容記下,而自己熟悉的可以略寫或直接不寫,這樣一來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復習狀況,讓自己的復習效率越來越高,需要背誦的東西也越來越少,增強它的成功感,并且還可以加強其錯別字的訓練,盡量避免許多學生會背不會寫的現象。
3.精選習題練一練。基礎知識掌握以后,所需要的就是加強學生解題能力的訓練,否則會背而不會做仍是空談。初中學生學習歷史的時間有限,在基礎背誦上花費大部分時間后,解題訓練所剩的時間極其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其解題能力,就需要教師精心研究考綱,結合熱點焦點,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編寫習題,讓學生進行訓練。訓練可分專題(選擇題、材料分析題、能力與拓展題)訓練和綜合模擬訓練,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訓練的目的是檢測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能力和鍛煉學生應試的心理素質。每次訓練下來,教師都要認真地閱卷,分析總結,根據“錯題檔案”,全面分析學生存在的問題,并與學生交談,收集信息,然后在課堂上集中評講。不僅評講正確的答案,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審題、解題的方法,分析錯誤的原因,以及今后應注意的問題,再舉一反三,讓學生掌握要領。
七年級歷史復習建議
第一、學會尋找線索,歷史事件的發展都是有內在聯系的,所以注意尋找線索。特別是新課改背景下,都是采用專題形式教學,每個專題都會有自己的線索。在復習的時候要注意理清每個專題的最基本線索,然后順著最基本線索進行完善,最后形成知識樹。在理清每個專題自己的線索后,再尋找各個專題間的線索,比如可以按照古代,近代,現代的方式,將內容進行整合。在整合的過程中,還要注意比較,比如經濟史里面,對資本主義的發比展和社會主義建設進行比較。
第二、注重對歷史知識的理解。新課改背景下,歷史已經不是傳統的死記硬背的學科,更加注重的是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也就是真正的以史為鑒,通過歷史的學習,引導學生關注現實。這就要求學生對歷史學習有真正的理解。
第三、注意一些最基本方法的運用。上課的時候還是要認真跟著老師的思路,認真做好筆記,課下多關注社會熱點問題。
七年級歷史復習策略
一、營造學考氛圍,引起學生思想重視,把備考工作抓細抓實。
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面向全體在校學生,其重要性僅次于高考。要有效地提高歷史學考的復習效果,我們要從思想上引起學生高度重視,從行動上要認真抓好學生歷史學考的備考復課工作。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精心研究《歷史學業水平考試說明》,增強學生學科素養。
精心研讀考試說明,準確解讀考試說明,明確復習目標目和思路。注重構建學科知識框架,注重歷史知識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形成歷史學科素養。在歷史復習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對通史和專題史知識的切換。這既是鞏固歷史基礎知識的教學問題,也是提高學生歷史學科素養的重要手段。
三、圍繞《歷史學考試說明》,務必夯實歷史基礎知識。
高中歷史學業考試范圍主要是三本必修歷史教材,考試內容主要是歷史基礎知識。主要包括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的基本線索、重要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制度和歷史現象;既有規律性的認識,也有具體史實,是史論結合的。組成中學歷史基礎知識的要素主要有: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要善于整合教材,提煉教材內容,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備考過程其實就是讓學生熟悉歷史必修教材知識的過程,要做到章節過關,知識到位,基礎夯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