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七年級保護自我教學設計
政治七年級保護自我教學設計
本課教學從多個角度分析青少年可能受到的侵害,在幫助學生樹立自我保護意識的基礎上,為他們提供了適合這個年齡段的操作性較強的自護方法。從學生的身邊現象出發,從學生在家庭、學校和社會生活中常見的或可能遇到的問題入手,為學生提供了很實際的幫助。
二、學生分析
對于十三四歲的青少年來說,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以及他們有限的社會閱歷和社會經驗,常常會受到自然災害、意外事故和社會不良行為的侵害。而通過學習本課,力求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護意識,教給他們必要的保護自己的方法和技巧,可以使他們更冷靜地面對侵害,保護自己,為自己創造一個安全的學習和生活的空間。
三、教學目標
(一)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追求安全而充實的初中生活。
2、樹立自我保護的意識、勇氣和信心。
(二) 能力目標
學會認識和判斷面臨的不法侵害,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三) 知識目標
1、知道身邊存在青少年受侵害的現象。
2、知道青少年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
導入 通過學生課前調查,展現小品《在放學路上》讓學生馬上想起常接觸到的受侵害的例子,導入侵害話題。
投影:
據統計,近年各類未成年人傷害事件呈上升趨勢。每年我國有近2萬14歲以下兒童非正常死亡,40至50萬兒童受到車禍、中毒、他殺、自殺等意外傷害,未成年人已成為危險環境的受害者。
——摘自《北京青年報》2002年8月31日
生活是美好的,但生活也是復雜的,我們的周圍也可能出現各種侵害我們權利甚至生命的情況。你知道自己生活中可能受到的侵害嗎?你知道在受到侵害的情況下,怎樣保護自己嗎?
一、身邊的侵害與保護(板書)
(一)種種侵害(板書)
視頻:《五百道作業題》、《麻將桌上的被告》、《街頭乞兒》
學生分組討論:
這幾段視頻說明青少年所受到的侵害主要來自哪些方面?這些侵害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有什么影響?還有哪些損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現象?
小組代表發言,總結本組討論結果,老師適當補充。包括如下內容:家長、監護人對孩子粗暴對待,甚至虐待,強迫孩子輟學、早婚等;學校忽略學生安全措施,釀成事故,老師教法不當,體罰或變相體罰,使學生身心受挫;社會上一些不法之徒為謀求經濟利益,雇傭童工,兜售不健康的圖書、音像制品,用游戲廳、網吧誘惑青少年。
總結出:青少年正處于長身體、長知識的重要時期,各方面都很不成熟。由于生活環境復雜,存在著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因素,侵犯青少年合法權益和損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現象,還時有發生。
(二)身邊的保護(板書)
學生根據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編成小品或小短劇,課前準備,課堂上表演。內容:各方面對青少年的保護。
總結出:青少年會得到來自家庭、學校、社會等各方面的保護,但在面對侵害行為、自然災害和意外傷害時,身心尚未成熟、社會經驗不足的青少年,往往因處于被動地位而受到侵害。因此,青少年在積極爭取社會、學校和家庭等方面的保護的同時,必須加強自我保護,要盡自己所能,用智慧和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教案點評:
將圖片、視頻等多媒體資料用于教學,讓學生從這些感性材料中了解自己可能受到哪些侵害,又會得到哪些保護。讓學生根據自己生活的見聞編成小品,在課堂上進行表演,然后討論、分析,在活動中學習。
活動一 以小組形式討論并在卡片上記下同學們日常生活中受到的侵害。 通過小組合作形式,暢所欲言,把平時受的侵害都記下,相互交流。
活動二 通過卡片引導同學們歸納侵害主要來自于幾個方面,特別指出心理、精神方面的侵害 以卡片形式主要是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歸納活動中
活動三 共同分析青少年易受侵害的原因 讓同學們了解為何青少年容易受侵害
活動四 結合卡片內容認識在遇到侵害時需尋求保護
活動五 再次結合卡片,認識在大多情況下需要自我保護 由于許多情況下外界保護不及時不到位,不得不讓學生認識到自我保護
活動六 談談自己的經歷或聽說的有關的自我保護的故事 通過親身經歷或聽說的故事讓學生知道哪些自我保護是不合理的,哪些是合理的
活動七 得出結論要合理自我保護
小結 通過幻燈片一起小結本課主要內容 鍛煉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
五、教學檢測設計
主要以學生是否積極參與活動,在活動中與同組同學的合作情況為評價重點,輔之在教學活動中能否正確認識并運用合法的自護方法。
六、點評
以小品表演等形式用于教學,通過卡片貫穿整個教學活動始末,讓學生從小品表演中認識到現實生活中存在的種種侵害,讓學生從卡片活動中逐漸認識并合理運用自護方法。整個教學通過活動圍繞展開。
課題:防范侵害 保護自己
教學目標:1、初步認識和理解社會生活地復雜性;
2、使學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護地方法和技能,知道對待不同侵害應采取不同地自我保護方法,學會在比較復雜的社會生活中作出正確的選擇;
3、使學生知道未成年人獲得法律幫助的方式和途徑,能夠應用法律武器同違法犯罪行為做斗爭;
4、正確認識成長的社會環境,培養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
5、學會認識和判斷可能面臨的不法侵害,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6、學會運用有效方法,避免不法侵害逐步形成自我保護的能力,初步形成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
7、使學生體驗自我保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樹立自我保護的意識、勇氣和信心;
8、使學生樹立依法維權意識,增強學法用法的主動性。
教學重點:提高防范侵害,保護自己的意識,掌握保護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教學難點:增強自我保護的 勇氣和信心,在實踐中學會有效地運用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巧形成自我保護的能力。
教學方法:本課主要采取討論法、角色體驗法、講故事法等教學方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出示投影:
據統計目前全國有3.7億未成年人。94.1%的孩子認為在社會中自身的安全不能得到充分保障。10%的兒童受到侵害時束手無策。80%侵害兒童的案件都是因為孩子不會拒絕陌生人的要求引發的。
思考:這組數據反映了什么問題?(同桌交流)
以上材料說明:一方面侵害青少年合法權益和損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現象還時有發生;另一方面青少年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因此學會防范侵害,保護自己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出示投影:課題 防范侵害 保護自己
二、新課
出示投影:情景一:通過網上聊天,小燕認識了網友小Q,他們在很多問題上觀點一致,小燕視小Q為知己。當小Q向小燕介紹自己的“真實身份”和基本情況后,小燕也毫不保留地把姓名、學校、家庭電話等真實信息告訴了他。不久,小燕家被盜,而作案者正是小Q。
問題:1、你喜歡上網聊天嗎?
2、小燕家為什么被盜?
3、上網交友應注意些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點評
投影出示:提高警惕 防范侵害
同學們各抒己見,各有道理,小燕后來又怎么樣了呢?
出示投影:情景二:小燕心情差極了,她穿上了新買的吊帶衫和心愛的超短裙,決定獨自出遠門去姥姥家過暑假。站在這座陌生城市的十字路口,放下旅行包,四處張望。一輛風馳電掣的摩托車停在她身旁,車上的男青年問:“怎么我可以幫你嗎?”小燕怯生生地問:“請問人民路怎么走?”“正好同路,我送你。”男青年拿起小燕的旅行包,給了她一個頭盔。摩托車載著小燕駛向前方……
問題:1、根據你的想象和猜測,給故事編個結尾(可以表演)。
總之結局是兇多吉少
2、為了避免悲劇再次發生,你想對小燕說些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點評
對于女同學來說,保持高度的警惕,文明的行為舉止,得體的衣著打扮,是保護自我的防護衣。
出示投影:情景三:四副漫畫(打劫、地震、尾隨、觸電)
討論:1、圖中的同學遇到了哪些險情?
2、我們為他們脫離危險想想好辦法吧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點評
投影出示:用智慧保護自己
要保護自己首先要提高警惕,增強自己的防范意識,不能輕信別人,積極應用自己的智慧,因此未成年人也是有能力保護自己的,對自己的自護能力要有信心。
我們看看小燕又發生了什么吧
出示投影:情景四:小燕到超市買CD,超市的保安懷疑小燕偷了東西,保安恐嚇小燕,并要搜她的身……
問題:小燕又該如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呢?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點評
投影出示:用法律保護自己
我國法律保護青少年的合法權益,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我們要勇敢的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三、小結
這節課我們主要針對人身侵害了解了一些防范侵害,保護自己的方法,但社會生活是復雜多變的,侵害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因此,我們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同時我們需要掌握幾條防范侵害的基本原則,老師遍了首兒歌:
青少年 經 驗少 自我保護很重要
自尊自愛做防護 公共場所莫露富
提高警惕是關鍵 遭遇侵害別慌張
靈活機智用智慧 法律伴隨你左右
四、板書設計:
提高警惕 防范侵害
防范侵害 保護自己 用智慧保護自己
用法律保護自己
第二框 防范侵犯,保護自己
義烏市稠州中學 余根輝
【教學任務分析】
本課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九課《保護自我》。從 “身邊的侵害與保護”談起,青少年可能面臨家庭、社會等各方面的侵害,因而要學會自我保護。在“防范侵害,保護自己”一框中,教材提出了學生應提高警惕、學會用法律和智慧來保護自己。通過教學,讓學生能正確面對可能受到的意外傷害和不法侵害,敢于并善于保護自己,使自己健康成長,也體現課程標準與內容。
本課主要落實了課程標準中的以下內容:
“成長中的我”的第三部分“學法用法”中“知道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了解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的基本內容;學習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獲得法律幫助的方式和途徑,樹立自我保護意識,能夠運用法律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
本課是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日常生活中實際問題的重要內容,也是將心理品質教育與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有機結合的重要內容。
【學生情況分析】
本課時授課對象為七年級的學生,對于十三四歲的青少年來說,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以及他們有限的社會閱歷和生活經驗,常常會受到自然災害、意外事故和社會不良行為的侵害。因此,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護意識,教給他們必要的保護自己的方法和技巧,可以使他們更冷靜地面對侵害,保護自己,為自己創造一個安全地學習和生活空間。我們可以圍繞學生的生活實例,通過學生自己的活動,去領悟,去覺醒,使學生樹立自我保護意識,掌握一些自我保護的有效辦法,使教學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系,并對學生的生活帶去積極的影響作用,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教 學 目 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讓學生追求安全而充實的初中生活;樹立自我保護的意識、勇氣和信心,
學會依靠家庭、學校和社會保護自己,學會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2)能力目標:
要求學會認識和判斷面臨的不法侵害,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學會運用有效方法,逐步形成自我保護的能力;初步形成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
(3)知識目標:
知道身邊存在青少年受侵害的現象;知道我國法律為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有特殊保護;知道青少年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巧。
【教學過程安排】
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
活動一(導入) 生活體驗——人生AB劇 以情景模擬、參與體驗的活動方式使學生知道身邊可能遇到的種種侵害
活動二 生活觀察——還有哪些侵害 依托現實的活動情景,幫助學生獲得防止侵害,避免危險的方法
活動三 生活小結——分析造成侵害的原因、防范侵害的對策 幫助學生識別判斷各種受侵害的原因,從中提煉防范侵害方法
活動四 生活探究——編寫《自我防護手冊》 通過資料收集活動,增強學生的分辨能力和自護能力,培養中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責任意識
小結
政治七年級保護自我知識點總結
1、青少年應怎樣學會自我保護? ①遠離危險,拒絕侵害,樹立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警惕,遠離危險環境。②學會求救和自救,采取靈活機智的自衛策略,樹立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并注意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③善用法律武器,我們要學法、知法、守法,不做侵害別人的事情又要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
2、面對歹徒行兇,青少年怎么辦?(青少年遇到不法侵害時怎么辦)①面對侵害,不要害怕,保持冷靜,勇敢地向侵害者說“不”勇敢地、機智地拒絕侵害、反抗侵害;②機智地求助他人,巧妙周旋,趁機逃脫險境;③記住不法分子的相貌特征和去向;④事后報案及時,撥打110電話報警。3、遠離危險是我們青少年自我保護的基本措施
4、當我們遇到或者遇到比較嚴重的危險時,該怎么辦?能夠有效地求救和自救是至關重要的
5、當你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怎樣維護合法權益?
①向老師,學校,家長報告或反映情況。②向有關門報告。③向法院起訴。④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尋求法律幫助的途徑和方法。
6、提供法律服務的機構:律師事務所、公證處、法律援助中心等
7、法律幫助的方式和途徑主要包括:法律服務、法律援助(方式)、非訴訟途徑和訴訟途徑。
8、非訴訟途徑主要指:投訴、調解、裁決、仲裁、申訴等。
9、打官司要到法院,打官司即訴訟。
9、訴訟分為:①刑事訴訟。②民事訴訟。③行政訴訟。
10、訴訟是我們最權威、最有效、最正規和最終的維權途徑。
11、請你就未成年人保護提幾條建議?
①要做好家庭保護:家長應引導未成年人開展健康的活動,預防未成年人走上歧途。②要做好學校保護工作:學校要創造良好學習環境,引導青少年健康成長。③加強社會保護工作:政府應抓好社會治安管理,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④未成人要學會自我保護:提高自我保護能力,要認真學法,自覺守法,勇于運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看了“政治七年級保護自我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