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綱教學設計 智取生辰綱說課稿
《智取生辰綱》教學設計
3、學習作品明暗兩條線索的特殊敘事方法
4、環境描寫對情節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1、了解認識楊志的思想性格。
2、學習作品明暗兩條線索的特殊敘事方法。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好漢歌》。同學們,剛才大家聽了一首歌,這首歌叫什么名字?是哪部電視劇的歌曲?《水滸傳》這部電視劇是根據哪部小說改編的?《水滸傳》中一共有多少好漢?你都知道哪些好漢?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水滸的世界,去看看《智取生辰綱》的故事。
二、檢查預習
1、作者簡介: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說家,著有長篇章回體小說《水滸傳》。
2、簡介楊志:在梁山好漢中,有一個好漢,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塊青記,腮邊微露些赤須,他就是青面獸——楊志,他是宋代楊家將的后代。
三、整體感知
1、課文標題“智取生辰綱”以最簡潔的語言交待了小說的什么要素?
是對小說情節最簡潔的概括。
2、你能補充一些必要的人物信息,使課文題目內容更加完整嗎?
“楊志智押生辰綱,晁蓋吳用智取生辰綱”。
3、學生復述基本故事情節。
要點:楊志智押生辰綱,晁蓋、吳用等人智取生辰綱。
4、通過上面的復述,我們可以知道,課文分為哪幾個部分?
兩個部分:第1~6自然段是寫楊志押送生辰綱,第7~12自然段是晁蓋、吳用等人智取生辰綱,其中第12自然段是補敘。
5、小說以“生辰綱”的爭奪為中心事件,采用了雙線結構,明線是什么?暗線是什么?
明線——楊志押運生辰綱;上路——中計——失綱
暗線——晁吳智取生辰綱;定計——施計——劫綱
6、小說在情節安排上有什么特點?
小說題為“智取生辰綱”,但如何智取,晁蓋、吳用等人如何安排的,并沒有直接寫,這一方面照應了小說前一情節中吳用設計,另一方面則給讀者留下了懸念。
7、課文中有哪些矛盾沖突?
楊志押送與晁、吳等人奪取的矛盾沖突----主要矛盾沖突
楊志與軍健、虞侯、老督管之間的內部矛盾沖突----次要矛盾沖突
四、教學小結
本節課我們主要了解了小說的情節結構,在此基礎上,我們主要學習人物的就是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及環境描寫的作用。
五、布置作業
劃出小說中能夠表現楊志思想性格的語句,歸納其性格特點;找出小說中的環境描寫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一個人事業的成敗與他的性格有很大的關系。同學們根據自己所劃的語句,討論、歸納楊志的思想性格,分析一下他失敗的原因。
二、授新
1、學生討論、交流楊志的思想性格特點。
楊志相當精明,相當警惕。楊志致命的弱點,則是不善帶兵,不善處理關系。
2、寫楊志處處小心,除了突出楊志的性格特征外,對刻畫其他人物形象與展開故事情節有什么幫助?
⑴、反襯出老都管、虞候與眾軍健的無知與草率;
⑵、突出了吳用的“計”高一籌;
⑶、為后文逆轉作好反面的伏筆,使情節更富有趣味性。
3、小說的環境分為社會環境與自然環境,請在文章中找出相應的內容,分析其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自然環境:是指天氣酷熱,伏下文的眾人行動困難,伏下文的軍士買酒解渴;是指黃泥崗上松樹林內,交待劫生辰綱的地方。
社會環境:一方面是指當時的尖銳的階級矛盾,如白勝歌中所唱“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另一方面是指都管等人對楊志的歧視、輕視,如“量你個遭死的軍人”“芥菜子大小的管職,值得恁地逞能”,揭示了內部的矛盾,交待了沖突的內因也暗示了楊志不得志于統治者的悲劇命運。
小說的環境描寫,在作品中一方面為推動情節的發展服務,另一方面則烘托人物性格與暗示人物命運。
4、體會小說中的“智”。
晁蓋、吳用等人的智舉:
⑴利用賣棗子的身份,在黃泥岡上“巧遇”楊志等人;
⑵利用夏日炎炎的時機,讓白勝上山崗賣酒,激起都管、虞候與軍健們的需要;
⑶晁蓋等人先吃掉一桶酒,以示酒中無毒,麻痹楊志,更加激起眾人買酒的欲望;
⑷借舀酒作掩護,一瓢裝作占便宜,二瓢下藥;
⑸白勝與平常小販一樣,爭瓢奪酒,故意斗氣,不賣給楊志,再一次麻痹楊志。
這是八個好漢智設圈套取生辰綱,那還有哪些地方體現了他們的“智”呢?
天時:紅日當天,大熱;地利:黃泥岡,松林;人不和:楊志。
楊志的智舉:
⑴扮成普通的商人,開始乘涼行路;
⑵山路地帶,改為天熱行路;
⑶禁止眾人買酒。
5、小說中以“智”對“智”,這樣安排情節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這樣安排使故事情節更加曲折,引人入勝,增強藝術效果。
三、教學小結
《智取生辰綱》故事情節波瀾迭起,扣人心弦,人物刻畫細膩入微,形象生動,環境描寫逼真簡練,恰到好處。它是以晁蓋、吳用為核心的好漢群體第一次向貪官“出手”,與“官家”沖突,是大規模農民起義的前奏。
《智取生辰綱》說課稿
一、說教材
《智取生辰綱》列入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本單元的課文都是我國古代長篇小說中的有名片段,目的是引發學生閱讀此類小說的興趣,培養學生對古典文學的熱愛。其創作總體上呈如下特點:(1)注意人物語言、行動和細節的描寫,在矛盾沖突中展示人物性格;(2)情節曲折,故事完整;(3)語言準確簡練、生動流暢。《水滸傳》是四大名著之一,是施耐庵的代表作,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全過程的長篇小說,在創作上體現了我國古典小說突出的藝術成就。而《智取生辰綱》一文,選自《水滸傳》第十六回:“楊志押送金銀擔 吳用智取生辰綱”。課文節選部分寫了晁蓋、吳用等人劫取梁中書生辰綱的經過。故事圍繞“智取”二字逐步展開,懸念一個接著一個,明寫護送隊伍頭領楊志警惕性之高,暗寫晁蓋等人用計之妙,讀來引人入勝,因而很適合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斗智,抓住這一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完成教學任務。
二、說學生
我教學的是初三學生,他們具有強烈的學習欲望,具有執著的探索精神和協作精神。平時上課積極思考,相互交流,敢說敢做,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這些學生對傳統的填鴨式教學特別反感,對運用多媒體教學特別感興趣,尤其是對聲、情、圖并茂的多媒體教學更是情有獨鐘。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在語文老師的引導下,能夠自主、合作、探究地完成學習任務,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充分體現了現代學習方式的主動性、獨立性,合作性、開放性等特征。
三、說教學設想
由于語言的時間差距,學生讀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因而課前必須讓學生反復自主閱讀文章。為了讓學生透徹全面理解楊志失陷生辰綱的原因,還必須把課文節選部分之前的有關楊志的內容印發給學生,從中找到其性格上的弱點,也就找到了他失陷生辰綱的原因之一。初三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語言感受力,并且已經接觸過小說,能夠了解小說的基本要素和小說的主要特點。同時,學生通過欣賞影視作品、閱讀文本對本文的故事情節、人物形象、主題思想等內容定能整體把握。因此,組織本課教學時,教師如果只停留在對課文情節、語言、動作、心理等逐條分析上,必然會把課文搞得支離破碎,而使學生毫無興趣。所以,我設想利用多媒體課件,緊緊扣住一個“智”字,貫穿整節課,深入挖掘,可能更能激起學生自動探求的欲望,開啟學生的思維,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說教學目標
1. 整體感知課文,了解故事情節。
2. 探究課文的“智”:楊志的智送、吳用的智取。
3. 圍繞 “智”,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及環境。
五、說教學重點
1. 理解課文的“智”:楊志的智送、吳用的智取。
2. 圍繞 “智”,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六、說教學難點
文本對學生構成的閱讀障礙:本文用的是元、明間的白話,還夾雜著一些方言,其中有的詞語,字面上跟現代漢語完全一樣,但意思卻不同,因而學生閱讀起來有些費力,這也構成了教學的難點。
七、說教法
根據教學設想和教學的目標、重難點,我確定如下教法:
1、引導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課文節選部分之前的有關楊志的故事情節,尤其是要熟悉課文節選部分的內容,突破教學難點。
2、影視導入法:播放電視連續劇《水滸傳》序幕的一部分,讓學生迅速從課間休息的渙散狀態進入到精神振奮、興趣盎然的學習狀態。
3、整體感知法:通過課文文本的閱讀和相關影視片段的欣賞,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為“智”的分析作下鋪墊。
4、合作探究法:以小組的方式,引導學生相互交流、合作、探究,共同分析“楊志的智送、吳用的智取”及概括人物形象,落實教學重點。教師也要參與到小組合作探究的活動中去,師生合唱《好漢歌》,共同感受好漢的英雄氣概。
八、說學法
1、自主學習:學生自主學習,完成對課文節選部分之前的有關楊志的故事情節及課文節選部分內容的熟悉和理解,化解教學的難點。
2、合作探究:在教師的指導和參與下,學生以小組的方式完成對“楊志的智送、吳用的智取”的分析及人物形象的概括,實現學習重點的落實。
九、說教學資源
1、《水滸傳》的相關影視片段。
2、《智取生辰綱》的多媒體課件。
十、說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主要分四個步驟,即:
1. 導入新課
2. 整體感知
3. 合作探討
4. 名曲合唱
十一、說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1.把課文節選部分之前的有關楊志的內容印發給學生,讓學生歸納楊志的故事情節,并概括他的性格特點。
2.讓學生反復閱讀課文,熟悉故事情節。
(設計依據: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熟悉課文節選之前的楊志的故事情節,歸納其性格特點,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并為后面分析“楊志的智送、吳用的智取”作下鋪墊。)
(二)導入
按“導入新課”按鈕,播放電視連續劇《水滸傳》序幕的一部分。(只截取了出現“水滸傳”開頭的這一部分)
剛才大家欣賞的就是大型電視連續劇《水滸傳》序幕的一部分,由此可見《水滸傳》在我國文學史上的地位非同一般。今天就一起來學習其中一小部分,感受一下它獨特的藝術魅力。
(設計依據:播放視頻片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廣泛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這為課堂的展開奠定了基礎。同時也能讓學生體會到《水滸傳》在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地位,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三)整體感知
按“整體感知”按鈕,進入“整體感知”界面。
1.教師讓學生自己思考或同學相互討論、概括:在課文節選部分前,楊志有哪些故事,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學生課堂交流后,教師點評并總結,并按“相關故事”按鈕,大屏幕顯示:
故事(附圖片):楊志失陷花石綱
楊志殺牛二充軍
楊志比武受重用
性格特點:光宗耀祖,封妻蔭子,熱衷功名
2.楊志比武受梁中書重用,于是派他護送“生辰綱”,課文就從這里開始。教師請學生快速瀏覽全文,思考:根據課文的情節,將課文分成幾個部分。學生交流后,大屏幕顯示:
第一部分(開頭到“今日天下怎地不太平”)寫楊志在押送生辰綱途中與同伙之間發生矛盾的情形。
第二部分(“楊志卻待要回言”到最后)寫楊志與晁蓋等八條好漢的斗智斗勇。
(設計依據: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權,培養快速閱讀文章、整體感知文章的能力,以及培養他們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理解故事情節)
3.從剛才的故事情節可見本文非常精彩有趣,讓我們一睹為快吧。教師按下“影視共享”按鈕,進入模擬電視界面播放課文相應的影視片段。
(設計依據:這是一個創意的設計,有效地利用和開發了語文課程資源,符合學生喜歡影視作品的心理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整體印象,從視覺上感受到當時的環境和人物形象。)
(四)研究探討
按下“合作探討”按鈕,進入“合作探討”界面。
1.欣賞了剛才的精彩片斷,大屏幕顯示:楊志最終失陷生辰綱,在他身上是否確無“智”可言呢?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教師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并從課文中去尋找答案。然后課堂上交流,教師點評后大屏幕顯示:
A.首先要求扮成客商,悄悄趕路,避免大張旗鼓,引人注意。
B.要求梁中書給自己提調眾人的權力,防止內部不和,被“賊人”鉆了空子。
C.一路上,處處小心,事事留神。
1楊志在“人家漸少”之后,推遲每天動身時間且提前休息(由原來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為“辰牌起身申時便歇”)。他寧可逼迫軍漢冒酷熱前行而落得怨聲載道,也要保全生辰綱,無非是怕有人趁著晨光或暮色中偷襲。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動。
2楊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選擇了連強盜也不愿行走的艱難路徑,以此來保護生辰綱。
3楊志在黃泥岡提醒軍漢們此地險要,發現劉唐頓生疑心,唯恐白勝酒中有蒙汗藥……
總結:
從以上幾點可以看出楊志是個十分精細、警覺且有智謀的“押解官”。 諸多方面表現楊志用心、用智,實非常人可比。
2.盡管如此,楊志卻失陷了生辰綱,為什么?我們不得不從吳用一方取尋找答案,大屏幕顯示:晁蓋、吳用劫取生辰綱的“智”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教師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讓學生從課文中尋找答案,然后課堂上交流,教師點評后大屏幕顯示(這部分內容較多,我制作的是一個滾動窗口,可按住右邊的滾動條上下拖動,顯示相應的內容):
A. 智用天時。楊志押送生辰綱正是趕上酷熱的季節。“此時正是五月半天氣”,過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氣未及晌午,一輪紅日當天,沒半點云彩,其實十分大熱”“眾軍人看那天時,四下里無半點云彩,其實那熱不可當”。在短短的幾行文字中便出現了兩次“熱”,天氣的特征已得到極鮮明的表現。所以眾軍漢們一見到迎面的土岡子,便“都去松樹下睡倒了”。暑熱加上一路疲憊使楊志的隨從幾乎沒有還擊之力。而晁蓋等人卻早已等候在此,以逸待勞,可以說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B. 智用地利。晁蓋等人選擇了山岡和樹林作為劫取生辰綱的最佳地點,自然有其中的原因。黃泥岡可以作為掩護,松林既可引誘急欲避暑的楊志一行人進入,又可以模糊敵人的視線,使他們看不清松林內的真切情況。小說中“中見松林里影著一個人”一句中的“影著”足以說明問題。這前兩“智”充分說明晃蓋、吳用等人做到了知已知彼,且深入調查研究了楊志一行人的行進時間、速度和路線。他們斷定在近正午時分,楊志一行人將抵達黃泥岡,而且軍漢們將急于進入松林避暑歇息。晁蓋、吳用等人為楊志一行人畫好了他們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將進入的“伏擊圈”。
C. 智用矛盾。同樣通過仔細的觀察和分析,晁蓋等人發現了楊志一行人內部的矛盾并且利用這一矛盾。楊志擔心生辰綱出事,推遲每天動身的時間,讓軍漢們擔著百余斤擔子在烈日下行走,還時常用鞭子抽打他們,唯恐在休息時發生意外,軍漢們早已怒忿在胸。虞侯、老都管同樣對楊志有強烈不滿,楊志一行人內部矛盾已達到激化。這注定在松林中休息,無人再去理會楊志的打罵。矛盾致使內部分裂,給晁蓋等人可乘之機。此智更能說明晁蓋等人運用一二兩智的高明、得當,此智亦與前兩智密切相關。
D. 智用計謀。前面所有“智”的最終實現靠的就是“半瓢酒”。在雙方眾目睽睽之下,晁蓋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楊志等人喝的是“藥酒”,劉唐與白勝的表演天衣無縫,不能不說是吳用的計謀用到了家。楊志等人在“倒也”聲中眼睜睜地看著生辰綱被劫持而去……
3.大屏幕顯示:楊志不乏“智”,那么他的“智”最終輸給晁蓋、吳用等人的“智”,原因何在?教師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然后課堂上交流,最后教師點評后大屏幕顯示:
一方面是吳用計策的高妙和無懈可擊。
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性格的另一面:急功近利(光宗耀祖,封妻蔭子),粗暴蠻橫。這種性格使得他對手下“輕則痛罵,重則藤條便打”,連老都管和虞候也不放過,徹底激化了內部矛盾。老都管斥責楊志的一番話,順應了軍漢、虞候的心愿,而使楊志最終妥協,同意軍鍵們買酒、喝酒,自己也身受其害。由此可見,楊志的“智”敗于晁蓋、吳用的“智”下,主要在于自己的性格使自己失去了“人和”。
(設計依據:以上問題的設計是一個連環扣,希望學生通過這些問題的討論、交流,加深他們對故事情節構思的精妙、人物形象的鮮明的理解,還可以讓他們感受到語文之美、語言之美,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些問題都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并從課文中去尋找答案,然后課堂上交流,最后教師點評,出示大屏幕,其目的就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良好習慣。課堂民主、開放、互動,有利于學生可持續性發展。同時要求學生從文章中找答案,培養學生通過語言分析課文的方法,因為任何架空語言的分析都不是真正的語文學習,要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語言去歸納、表達,從而實現閱讀能力的遷移。)
(五)名曲合唱
課堂小結:在我們的心中,晁蓋、吳用是英雄、是好漢,楊志護送“生辰綱”的雖然失敗了,但我們不能“以成敗論英雄”,他也是一位有智有謀的好漢,《水滸傳》后面的內容有細致的描寫和敘述。讓我們一起為這些英雄、好漢送上一首贊歌。
看了“智取生辰綱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