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版語文一年級下冊教案3篇
備課是教育教學的一個必需環節,撰寫教案則是目前備課最普遍的方式。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到的:北師版語文一年級下冊教案,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北師版語文一年級下冊教案一
《冬冬讀課文》教學設計
一、回顧、導入。
二、課本劇的表演。
1.小組為單位表演課本劇或小品。(在表演中鼓勵學生的創新精神。)
①議一議:冬冬的心情變化——同學發笑時;得到幫助時。
②想一想:自己遇到困難時你希望別人怎樣做?
③體驗情感,聯系自己的實際說一說:真正的朋友應是怎樣的?
[表演這一環節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體現了學生思維的創新性,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熱忱。通過表演、討論,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這篇課文所告訴我們的道理(不要求學生談得很深),并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中發現對朋友應當真誠,要尊重朋友、愛朋友的道理。]
2.評選優秀。表揚構思新穎,有獨立見解、創新意識的小組及個人。
三、學習寫字。
1.出示生字。2.男女生分讀、齊讀。3.觀察生字,書空自己喜歡的字的寫法。
4.代表發言或到黑板上板演、交流。(老師注意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解決)
5.你認為怎樣寫“這”字會更漂亮?(走之兒的橫捺比較難寫,指導學生用手指在桌面上多連幾遍,然后描紅。)
6.學生各自在田字格中練習寫字。
[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與空間,讓他們學會觀察字的間架結構,培養觀察能力。指導書寫時,注意隨時糾正學生的執筆方法和寫字姿勢,重視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及時表揚認真書寫的學生。]
四、課堂總結,課外延伸。
1.學了這一課有何收獲?
2.善于發現朋友優點,動手制作“朋友卡片”。
3.《找朋友》樂曲中結課。
北師版語文一年級下冊教案二
《看花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經歷讀課文的過程,了解課文內容。
2、認讀 7 個生字、11 個認讀字。認識草字頭,會寫“花” ,知道“正”是多音字。
3、能說出花燈名字,把見過的花燈講給大家聽,感受看花燈的快樂。
4、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點:
識字,會寫花,正確讀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體會看花燈的歡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
課件播放,感受花燈的美麗。
教師提問:
“你知道這是什么節日嗎?” (簡單介紹花燈、正月十五)
二、板書課題“看花燈”
1、學習生字“花” 。 介紹偏旁部首“草字頭” ,你還見到哪些草字頭的字?(苗、節、燕、菜、芳、勞) 結構:是上下結構、上窄下寬。 組詞:紅花、花燈、花草、白花、花朵 生描紅、書寫。
2、 看課題, 你有什么問題?你想知道什么? (花燈是什么顏色的?花燈是什么形狀的? 花燈有名字嗎?花燈是什么樣的) 師:現在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一起來學習課文。
三、理解課文
1、師范讀。要求:聽清老師的讀音和斷句。
2、學生試讀。
(1)看拼音正確讀課文,把標出的生字多讀幾遍。
(2)標出自然段,師巡視指導。
3、檢查生字、詞語。 花燈 正月十五 我和媽媽 大魚 飛走 點頭 街道 墻上 欄桿 世界 蝴蝶 翅膀 甩開
(1)指名讀,領讀、指讀、齊讀。
(2) 、帶拼音讀,去拼音讀。
4、檢查課文,指名讀。
5、理解課文。
(1)誰在什么時候去看花燈了?
(2)課文介紹了哪些花燈?
(2)花燈這么美,讓我們把花燈美美的讀出來吧!
6、拓展。
師:你還見過什么樣的花燈?能為大家介紹嗎?
四、課后小結
學完這篇課文, 你又產生了什么新問題? (中國還有哪些傳統節日?我們是怎樣過其他 節日的)
第二課時:
一、回憶。
我們學習了看花燈,你還記得我們看了哪些花燈嗎?它們都是什么樣的?
二、鞏固生字的讀音。
課文中的生字和認讀字你還認識嗎?
課件出示詞語:
花燈 正月十五 我和媽媽 大魚 飛走 點頭 街道 墻上 欄桿 世界 蝴蝶 翅膀 甩開 指名讀。
三、學習新字詞。
出示生字字。
1、指名讀一讀。
2、用生字組詞。
3、師范寫,生描紅、書寫。
4、在生字本上,每字組。
3 個詞語。
5、出示詞語練習說句子。
(1)指導說句子
(2)生比一比誰說的句子完整。
四、課堂小結
我們已經學完了《看花燈》這篇課文,希望同學們課下把你看到過認為很漂亮的花燈畫 下來,讓我們比一比誰的花燈最漂亮。
北師版語文一年級下冊教案三
《插秧》教案
教學目標:
⒈滲透性識字9個,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⒉背誦《插秧》,理解“秧插在倒影中”的意思。
⒊培養學生有感悟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⒋讓學生感受春天的美,大自然的美和勞動之美。繼續學習在閱讀時想象情景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⒈小朋友們,你們平時喜歡勞動嗎?你們都干過什么活?看來大家是熱愛勞動的孩子。這節課老師要帶大家進行一項特殊的勞動,你們準備好了嗎?
⒉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圍繞課題質疑并解題。
⒈看到“插秧”兩個字,大家都很好奇,你們現在最想知道什么?
(估計學生會問;插秧是干什么?在哪插秧?誰插秧)
(點評:學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勵學生質疑,及時了解學情,適時調整教學,啟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習興趣。)
⒉(出示彩圖)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目的地,看到這幅畫面你的疑問解決了嗎?(學生看畫面,解決以上問題)
⒊老師適機引導學生理解:帶斗笠的農民把秧苗插在水中,田里的勞動就叫“插秧”。
(評析:結合圖畫聯系課外知識和生活經驗,引導學生理解“插秧”一詞,形象直觀。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
三、理解課文;
⒈今天我們就要幫農民伯伯在水田里插秧,你看,這片水田像什么?(引導學生想象人站在水田里可以看見自己的倒影,體會水田像一面鏡子。)隨即出示詩句:“水田像鏡子。”
⒉引導觀察:水田上邊有藍天,白云,水田旁有青山,綠樹,那水中自然就會有()?(師一邊敘述,一邊在黑板上話水,田,藍天,白云,青山,綠樹及各景物的倒影。)。出示詩句:“映照著白云,映照著青山,映照著綠樹。”
⒊看到這么美的景色,我們可別閑著,趕快幫農民伯伯插秧吧!(指名上臺貼秧苗)。
⒋插完了秧苗可別忙著回去,你們不但幫農民伯伯插好了秧苗,細心觀察的小朋友,你還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說出秧苗插在水田里,同時也仿佛插在了綠樹,青山,白云,藍天上。)隨機出示第二小節詩句。
⒌小朋友們,我們不但幫農民伯伯完成了插秧的任務,還在愉快的勞動中創造了一首小詩,大家可真棒。
(評析:教師改變以往教學中常見的串講方式,抓住了一個“點”水田像鏡子,帶動了整篇課文的學習。在引導學生觀察圖畫,進行語言訓練的同時,我自然生成了本文詩句,同時使學生在不經意中對課文進行了理解與感悟,真可謂“水到渠成”。)
四、熟讀課文,自主識字。
⒈誰能把這首詩完整地讀給大家聽?(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
⒉大家把這首詩讀得既正確又流利。生自寶寶真頑皮,一個個條出來想和你們教朋友,看看誰最先叫出他們的名字?
(出示生字卡片,采用開火車,猜字兩種游戲,進行識字組詞檢測)
⒊讓我們把生字寶寶送回課文中,再來讀一讀這首小詩。
(指導學生體驗勞動的愉悅,有感悟地練讀小詩。)
(評析:在學生讀課文之后采用多種游戲形式與字寶寶交朋友,并送字寶寶回家,使學生自主認識并學會了生字,及組詞)
五、背誦課文,擴展延伸。
⒈這首詩你能背嗎?有什么竅門?(啟發學生尋找我一二節的規律)
⒉指名背誦,大家閉眼想像畫面。
⒊水田是鏡子,還能映照出什么呢?(小組內仿照課文編一編)
⒋小組匯報,師生評議
(點評:熟讀成涌,想象續編,不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更能促進學生的語言積累,從生活中來,再回到生活中去,使課堂學習與學生生活融合在一起,為學生樹立“生活就是語文”的思想觀念)
六、作業建議:
把創作的小詩寫下來,讀給父母聽,請他們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