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多美呀教學設計 世界多美呀說課稿
《世界多美呀》教學設計
3、通過朗讀課文,了解小雞的孵化過程,感受大自然的美,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識字、寫字和朗讀課文。
難點是了解課文的兩條線索,一條是小雞孵化的過程,一條是小雞對周圍世界的認識變化,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習慣養成教育點:培養學生正確的書寫姿勢和規范書寫;
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的習慣。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并能正確、美觀地書寫;認識兩個偏旁。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你們周圍的世界是什么樣的?
2、有一只小動物也說“世界多美呀”,板書課題。
(1)讀準“世”的音,是翹舌不是平舌音。
(2)齊讀課題。
3、讀了課題后,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4、你們問題答案就在書中,下面我們來讀課文。
5、播放多媒體課件,再加配音朗讀。
二、初讀課文。
1、借助拼音自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再讀課文,把生字詞用橫線畫出來。
要求:把生字的讀音讀準,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3、檢查自學效果
(出示生字詞)
(1)自己讀讀生字詞,想想:在字音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學的?
(2)正音。
翹舌音:站、湛、澄。 前鼻音:站、湛、茵
后鼻音:澄 邊音:麗
(3)指名讀詞,開火車讀,齊讀。
(4)把生字詞帶入課文中再讀一讀,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師生共同評議。
三、初步了解課文大意。
1、再指名朗讀課文,邊聽邊想:“世界多美好呀”是哪只小動物的說的?
2、它是什么情況下說的?
3、你也能像剛才阿姨一樣,把這篇課文讀給大家聽,好嗎?
老師也為你配上音樂。
4、自讀,指讀,賽讀。
5、全班齊讀課文。
四、教學生字。
書讀得好,字也能寫得好。
1、出示生字卡片,鞏固生字讀音。
2、教學“美字頭”。
3、看課后筆順表,自學生字的筆順并書空。
4、反饋檢查“世、美”的筆順。
5、指導寫字。
在學生自己仔細觀察字形,并說出生字書寫時關鍵筆畫的基礎上,重點指導“乎、世、雞、美”
6、師范寫以上四個字,學生描紅,臨寫。
7、生寫剩余的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理解文中詞語的意思。
3、了解小雞孵化的過程,同時感受大自然的美麗,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抽讀生字卡片。
2、“世界多美好”是誰說的?
3、指名分段讀課文。
二、細讀第1自然段。
1、自讀第一自然段
2、讀完后,你知道了什么?
3、誰能用“先……后……”說說小雞在蛋殼里的活動?造句。
4、它怎么會認為世界是黃色的呢?它認為世界美麗嗎?
(播放多媒體課件:小雞在蛋殼里的活動。)
5、滲透小雞在雞蛋里怎樣孵化的小知識。指導有感情朗讀。
6、你現在能不看書,為我們的電視配音嗎?
指導背誦。
三、細讀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2、課文告訴我們什么呢?
3、你怎么知道小雞啄殼很吃力呢?(啄呀啄呀,啄了很久。)
你能讀出這種吃力的語氣嗎?
4、小雞看到了什么?
(1)(出示句子)它看見天空是藍湛湛的,樹木是綠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2)句中哪些詞是表示顏色的?
(3)“藍湛湛”和哪種顏色相同?
A、(多媒體映示:上面是“藍湛湛的天空”,下面是淡藍、藍、深藍)
B、“藍湛湛”表示什么顏色?
(4)同學們,你們看看這綠茵茵的樹木看上去怎么樣?
邊說邊放多媒體課件。
A、和老師發給你們的絨布有什么相同之處?
B、哪些景物又是綠茵茵的呢?
(5)多媒體映示:上面是一條清澈的小河,下面是一條綠而渾濁的小河)
A、你認為哪條小河是綠澄澄的?為什么?
B、學生交流、討論
積累詞語:紅彤彤 綠油油 黃燦燦......
5、看到這么美的景色,假如你現在是蛋殼中的小雞,你會怎樣說?怎樣做?
6、那么讓我們把美麗的景色記下來,看多媒體課件聯系背誦。
7、指導有感情地背誦。
四、細讀第三自然段。
1、蛋殼中的小雞跟你們一樣,迫不及待地鉆出來了!
老師范讀第三自然段。
2、聽完后,你感受了小雞非常想出來嗎?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3、你還體會到了什么?
4、你們能把小雞這種急切、興奮的心情讀出來嗎?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五、細讀第四自然段。
1、是呀,小雞看到如此美麗的世界后,會說些什么?
2、齊讀第四自然段。
3、誰愿意當當這只小雞來贊美一下這美麗的世界?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六、總結。
1、學完課文后,你收獲了些什么?
2、齊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讓我們把這么美的課文用我們聰明的大腦記下來吧!
《世界多美呀》說課稿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5課《世界真美呀》第2課時,我準備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結構和說練習、板書設計這5個部分來進行本次說課活動。
首先,我說一下教材。《世界多美呀》是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一篇圖文優美的童話故事。它借一只艱難破殼而出的小雞的口吻,敘述了她認識世界的全過程,整篇課文想象豐富,語言活潑,通俗易懂,富有童趣。能讓學生在字里行間中感受大自然之美,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閱讀教學,讀是根本。它是學生對課文感受、品味、領悟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是閱讀教學過程的主旋律。而對于低年級的孩子們來說,知識面較窄,能力有限,生活經歷不是很豐富,有些東西不可能讓他們自己體會出來,只有讓他們在朗讀中體會、感悟,因此,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我根據“以讀為先,以讀為重,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的教學思想,設定如下的教學目標之一,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并積累優美語言;
想象是孩子的天性,語文課文應該是孩子馳騁想象的天地,語文教學應當抓住語文學科這一奇特屬性,竭力煽動學生想象的翅膀,讓孩子在課文創設的意境里自由飛翔,因此我將教學目標2設定為:2、了解小雞孵化過程,體會并想象小雞艱難啄殼到驚訝于“世界多美呀”的心情歷程,
語文是培養孩子積極情操的地方,因此我將教學目標3設定為:3、經歷感受大自然的美,激發熱愛世界、熱愛生活的情感熏陶的過程
根據這樣的教學目標和我的教學理念,我將教學重點設定為: 朗讀課文,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學難點設定為: 1、啟發并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培養學生的想象力;2、了解小雞認識世界的感情變化,激發學生認識自然,熱愛世界的感情。
這篇課文是第二單元的最后一課,它是在學生們學習了《山青青》、《小樹謠》、《古詩兩首》和《春雨的色彩》這幾篇課文,充分感悟到了,春天來了,山也青青,樹也青青;春雨過后,梨花潔白,桃花粉紅,在這樣的基礎上,帶領學生們在童話故事里進一步發現、想象并用心感悟:世界多美呀。這是一篇培養學生善于發現美,感悟美的優美課文,也是一篇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和大膽想象的文章,擴大了學生們的視野,豐富學生們的想象,積累寫作經驗。
二、說教法
語文教學無定法,貴在得法,好的教法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我僅僅根據“以讀為本,自讀自悟”這一新課程理念所折射出的新的教法,以“讀”為主線,以“想象”為副線,領起并貫通全課,采用讀一讀、品一品、想一想、說一說的教學方法,層層推進。把“讀”貫穿于整堂課中,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反復朗讀、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品味自己的體驗、感受,用自己的有聲言語盡情地說出來!讓 看、聽、說、演多種感官參與其中,讓學生獲得立體的、多層面的審美感受。
為了能讓學生們切身體會到世界的美麗,在教學過程中,我會穿插一些背景音樂,如模擬小雞啄雞蛋殼、嘰嘰叫的聲響;朗讀課文時,貫穿著班得瑞樂團的一段森林自然情境樂曲,以此調動學生的感官,達到有感情地朗讀,并在充分朗讀感悟的基礎上,組織學生看小雞出殼的動畫,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我還會用天空、大海、草地、清澈和混濁的兩條小河等圖片,用觀察、比較、辨析、聯想、說話等方法,讓學生辨析大自然的色彩,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情趣,培養了他們生活學習語文的能力。同時也在不斷地調動孩子想象的積極性,讓孩子們能在想象之中感受到課文的精妙,感知到世界的美好,進而潛移默化地培育了孩子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緒。
三、說學法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基礎,為了較好地掌握重點、突破難點,達到結實的教學目標,我將學生的學法確定為,自主合作、讀、說、想、練。指導學生學著“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小雞”來讀課文,盡可能地讀,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說出自己的想法,和伙伴討論問題,以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生活的熱愛。
四、說結構
在這一部分,我分為以下幾點來說明,
1、創設情境,發揮想象
我們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文導入應能充分激起孩子們的興趣,激活孩子們的求知欲望。因此我會出示以下圖片,讓學生們在理解課文之前,觀察圖片:畫面上有些什么?它們都是什么樣子的?我會引導學生用生動地詞語說出有藍藍的天空、綠綠的小樹、清清的小河、紅艷艷的小花,以豐富他們的視野,展開想象。
2、細讀課文,感悟想象
我會運用多媒體課件,在孩子們面前展現一個將要破殼而出的小雞,同時發出一連串有力的聲音。畫面和聲音的有機組合一下子會把孩子們帶到一個童話般的神奇世界。生動形象的畫面與聲音有機結合,一下子把孩子們引入神奇的童話世界,誘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愉快地步入學習課文的殿堂。
那么小雞在蛋殼里看到了什么?為什么小雞看到的世界會是黃乎乎的呢?雞寶寶的想法對嗎?小雞、小雞,世界可不全都是黃乎乎的,而是……通過這一系列地問題,可以不斷地讓孩子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創造出世界的真正美,從內心體會心靈的美,陶冶情操。
在讀“整個世界都是黃色的呀!”要幾個學生試讀一下,指導他們用驚奇而天真的語氣讀出來,在讀中體會出小雞的可愛,一個勁兒地啄蛋殼,往外面鉆。
在小雞“啄呀啄呀”的艱難歷程中,讓學生通過用艱難的語氣讀,體會小雞出殼的艱難過程,適當滲透一些科學常識來幫助學生理解小雞啄蛋殼的辛苦。比如,告訴學生雞蛋被孵出小雞要21天,小雞啄蛋殼要啄2、3天,這樣,他們對小雞就更有感情了,讀起來也更帶勁了。同時滲透教育意念:做事情,只有努力,才能做好。
透過小小的洞眼,小雞看到的世界有多美呢?這時我會出示一些圖片,“藍湛湛的天空,綠茵茵的樹木,碧澄澄的小河”這些對孩子們來說,要準確地理解是很難!但當這些抽象的詞兒和多媒體展示的畫面融合在一起時,世界的豐富多彩就淋漓盡致地展現在孩子們面前了。看著這五彩的世界,讀著這美麗的詞兒,孩子們會陶醉的。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要充分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想象是孩子的天性,語文課文是孩子馳騁想象的天地,書面言語還原為生活情境必需依托想象,語文學習離開了“想象”堪謂不可想象。因此,這時,我會接著問:假如你是那只小雞,你通過這只小眼看到了什么?學生的答復可能精彩紛呈,會說我看到太陽是鮮紅鮮紅的,花兒是五顏六色的,天鵝和白云是雪白雪白的。我要適時地引導學生用上疊詞,如綠油油、紅艷艷、黃燦燦、黑壓壓等等,讓孩子們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個美麗的、熟悉的世界,這樣一個更絢麗的世界深深印在孩子們的心里,這是在感受世界的同時,也為孩子們積累、運用語言創設了情境,提供了條件。
小雞剛從黃乎乎蛋殼一下子看到外面藍湛湛、紅艷艷、金燦燦五彩繽紛世界,小雞的心情是什么樣的呢?學生可能有的會說激動、高興、驚喜、驚訝,還有的學生可能會說快樂、感動、驚嘆。
小雞說:世界多美呀!這句話指導學生用高興、興奮的語氣來讀,在讀“多”字時音稍重些,拖長,表達它對世界的喜愛之情。同一句話,不同的學生會讀出多樣的感受。這樣的朗讀訓練,不僅可以讓學生感情逐漸細膩起來,還可以培養學生帶著情感去凝視周圍一切的習慣。
五、說練習、板書設計
練習方面,根據教學目標,我著重從培養學生讀和想象的能力出發,設置2個題目
1、讀一讀,讓學生體會大自然中的聲音,跟隨著春雨和小雞一起歡起來。
2、畫一幅畫:小雞出來后還到了哪里?讓學生靠自己的想象力來豐富這個童話故事。
板書設計方面
在課文的開始,我會貼上這張美麗世界的圖片,促使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體會世界很美,并板書課題《世界多美呀》。從小雞在蛋殼里看到了黃黃的世界,板書:蛋殼里的小雞:黃乎乎的,它艱難地啄呀啄呀,板書:啄呀啄呀。到伸出頭見到了一個美麗的世界,板書:蛋殼中的小眼:藍湛湛、綠茵茵、碧澄澄。于是鉆出來了,板書:出殼:世界多美呀。整個板書設計遵循簡單、明了的原則,方便學生們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
看了“世界多美呀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