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學設計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學設計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要盲目自滿,瞧不起別人。
二、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重點: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來理解課文,讀好課文。
難點:理解小松樹說的話,風伯伯說的話。
教學突破:通過多媒體直觀展現,讓學生讀出理解,讀出感受,并創設情景讓學生敢想 敢說。
三、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看圖,朗讀課文
教師準備:大松樹、小松樹和風的頭飾及帖圖,課件
四、教學過程及設計思路:
一 復習導入,揭示目標(約 5 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思路
?、背鍪緢D片:
提問:它們是誰?長在山的什么地方,誰來幫它們找找家?
⒉讓學生填一填,說一說。
出示:山上( )
山下有( )。
⒊揭示本課目標。 ⒈學生紛紛舉手。師指名一學生到講臺上。該生把小松樹圖片貼在山頂上,把大松樹圖片貼在山腳下。
?、蔡钐钫f說。學生背誦第一自然段。
?、趁鞔_要求。 利用貼圖片的形式再現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內容,直觀形象,容易使學生進入課文的情境之中。
通過填填說說的形式,檢查學生背誦情況。
二 精讀第二自然段(約 10 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思路
?、睅煟哼@一天,小松樹對大松樹說了些什么呢?同學們讀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舱n件出示句子:“喂,朋友,你看我長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你呢?”
提問:你們覺得小松樹怎么樣?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匙杂勺x,體會一下小松樹說話時是什么樣的態度?你從哪些詞句看出來的?
?、凑n件出示,讓學生說詞造句: 很 很 ,“很遠很遠”這個詞寫出了什么?
⒌“你呢?”是什么意思?讓學生把小松樹心中想說的話補充完整。
?、墩n件演示小松樹從山上下來,問:大松樹真的長得比小松樹矮嗎?聽了它的話,大松樹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
⒎指導感情朗讀,表演。
?、睂W生自讀第二自然段。
?、沧杂衫首x。例如:太驕傲了!它覺得自己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大松樹卻看不到。太霸氣了!太沒禮貌了!跟大松樹說話時喊“喂”。
?、?ldquo;喂,朋友”,從這兒可以看出小松樹驕傲,看不起大松樹。
?、蠢纾汉芨吆芨撸艽蠛艽缶渥樱哼@座山很高很高。“很遠很遠”進一步說明了遠。
?、祵W生想象,例如:你有我長得高,有我看得遠嗎?
?、洞笏蓸溟L得不矮,他想: 小松樹是小孩子不跟他說。 我不跟他一般見識。 所以大松樹沒有吭聲。
?、肪毩暲首x,同桌互演。 讓學生先自學后 教,以學定教。
這是文中的重點 句,出示句子后, 先讓學生整體感 知人物。 “字不離詞、詞不 離句”,抓住句中的關鍵詞,反復 讀,在讀中體會人 物的心理。 鼓勵學生把想到 的說出來。 通過多媒體直觀展現,讓學生敢想敢說。
三 精讀第三自然段(約 8 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思路
?、毙∷蓸涞尿湴?,沒有禮貌,大松樹都沒有去理會,他沒有回答??墒切∷蓸涞脑挶伙L伯伯聽到了,風伯伯又是怎樣做的,怎樣說的?
?、舱n件出示句子:“孩子,山下的松樹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遠,那是大山爺爺把你托起來的呀!”聯系上下文讀,訓練學生用“比”、“托”說話,體會“托”的意思
?、持笇Ю首x。
⑴體會風伯伯說話時會有什么的動作、表情,加進動作、表情練讀。出示圖片,指名說。
⑵指名讀。
?、峭阑パ?要求不看書) ⒈ 課件出示風伯伯的話:
孩子,山下的松樹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遠,那是大山爺爺把你托起來的呀! 自由練讀。
⒉朗讀句子,練習說話,體會到小松樹比大松樹矮得多,他能看得遠,是大山爺爺的功勞。
⒊自由練讀。
⑴體會風伯伯說話時的態度:
①摸著――-動作
?、陲L伯伯稱呼小松樹孩子。
③風伯伯笑瞇瞇的,和藹可親。
?、茖W生點評。
?、腔ハ嗑毩?。 多媒體演示,想象人物的心理。 創設語言環境,訓 練學生想象說話 的能力,進一步理解課文。 朗讀時加進動作,表情,讓學生讀出理解,讀出感受。
四 講讀第四自然段(約 8 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思路
⒈提問:聽了風伯伯的話,小松樹怎樣呢?
?、蚕胂笳f話:小松樹為什么低下了頭?
?、痴n件出示圖片,理解“慚愧”:小朋友,當我們犯了錯,你會覺得怎么樣?
?、葱∷蓸渥鲥e了事,現在已經認識到自己錯了,它這時的心情就是“慚愧”心情。
?、被卮穑盒∷蓸涞拖骂^。
⒉小松樹知道自己錯了,低下了頭。
?、晨凑n件,練習說話,逐步理解“慚愧”。
?、醋龅皖^動作,體驗小松樹“慚愧”的心情。
通過課件演示,理解文中的關鍵詞,再讓學生聯系語言環境想象小松樹當時的心情,進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五 拓展延伸,進行表演(約 5 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思路
?、碧釂枺哼@時小松樹會對風伯伯說些什么?對大松樹說些什么?
?、蔡釂枺猴L伯伯和大松樹又會對小松樹說些什么呢?
⒊指導角色表演。要求展開想象,加進小松樹、大松樹、風伯伯說的話和風伯伯、大松樹對小松樹說的話。
?、刺釂枺耗阕钕矚g故事中誰?為什么? ⒈回答:大松樹哥哥,我錯了,你長得比我高,看得比我遠。
大山爺爺,我錯了,我不應該瞧不起大松樹。
?、不卮穑猴L伯伯說:“知錯就改還是好孩子。”大松樹說:“以后我們倆還是好朋友。”
?、辰M內演練,再選表現好的幾組上臺表演。
⒋學生討論后,全班交流。 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與文本中的人物對話,在對話中感受、體驗。
讓學生戴上小松樹、大松樹、風伯伯的頭飾,在表演中去體驗、感受不同角色的不同個性。
六 本課總結(約 1分鐘):
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樹覺得自己長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樹。課文批評了小松樹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驕傲自大的行為。告訴我們做人要謙虛謹慎,不要盲目自滿,瞧不起別人。
《小松樹和大松樹》說課稿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則語言故事,講的是山上一棵小松樹覺得自己長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樹。課文批評了小松樹缺乏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行為。全文共有4段,第一自然段講山上有棵小松樹,山下有棵大松樹。第二自然段講小松樹想大松樹夸耀自己長得高,看得遠。第三自然段講風伯伯批評了小松樹盲目自大的行為。第四自然段講小松樹聽了風伯伯的話很慚愧,本課的教學難點是理解風伯伯對小松樹說的話。
教學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6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可盲目自滿,看不起別人。
教學重、難點: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風伯伯對小松樹說的話。
教學構想:
在讀熟課文的基礎上,采取分角色朗讀的形式調動學生讀課文的興趣。
學情分析:
這篇課文比較短小,童話的口吻負荷校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想學生肯定很喜歡這篇文章。
教學準備:
電腦課、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的生字,并能正確、美觀地在田字格中書寫。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學生學習過程:
一、引入新課。
今天,我們要學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故事。
1、板書課題。
2、讀準“松”的平舌音、翹舌音。
3、齊讀課題。
4、讀了課題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讀課文
1、放多媒體動畫,聽故事。
2、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上小節號,畫出生字詞。(生按要求自學課文,師巡視指導。)
4、檢查自學效果。
5、正音。
聽:是后鼻音。
呢:讀輕聲。
慚:讀平舌音。
伯伯:第二個伯讀輕聲。
(1)自讀,同座位互相讀,互相糾正。
(2)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3)把生字詞帶入課文中再讀一讀,把課文讀通順,碰到長句子多讀幾遍。
(4)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評議。
(5)以下幾個詞作重點指導:“地方”、“孩子”、“爺爺”等詞語的第二個音節讀輕聲。
6、再讀課文:邊讀邊想:這篇課文主要寫了誰的事?(小松樹 大松樹 風伯伯)〔讓學生認讀生字詞,能鞏固生字的音和形,同時能使學生更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為學習課文作好鋪墊?!?/p>
二、指導朗讀,感悟體驗。
1、精讀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問:讀完了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誰能用“(誰)長在(什么地方)?”的句式說說。
(2)誰來幫小松樹和大松樹找找家?
師簡筆畫“大山”,指名將“小松樹”和“大松樹”畫在相應的地方。
(3)齊讀第一自然。
[利用簡筆畫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習下文打下基礎,同時采用變換句式練習說話的方法,讓學生感悟、體驗,了解同一種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達。]
2、精讀第二自然段
過渡:看來,小松樹和大松樹是鄰居,那它們一定經常在一起說話聊天。這一天,小松樹和大松樹說了些什么呢?
(1)自由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你從小松樹的話中知道了什么?(小松樹認為自己長得高,看得遠,很驕傲。)
(2)你是從哪些詞語中讀出小松樹很驕傲的呢?指導讀有關詞語。(要讀出小松樹驕傲的樣子,“多高哇”、“很遠很遠”應加重語氣讀。)
(3)讓學生說說除了看出小松樹很驕傲外,還看出他怎么樣?(沒禮貌,瞧不起人。)指名讀讀有關詞語,(“喂”、“你呢”等詞)讓學生學小松樹說話的語氣。
(4)指導朗讀。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把小松樹說這些話時的神態表演出來。(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讀出小松樹驕傲、神氣的樣子。)〔“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通過對重點詞的感悟以及演一演小松樹驕傲的樣子,可以充分發揮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自主性、創造性,讓他們在動情的語文實踐中積淀語感,增強體驗?!?/p>
(5)看圖討論:如果你是大松樹會怎么樣?大松樹聽了小松樹的話以后,生氣了嗎?它在想些什么?(看圖說說) [采用假設的方法,讓學生裝扮大松樹,把自己的生活經驗引調出來,將自己的做法和大松樹的態度進行比較,體會大松樹對小松樹的愛護和寬宏大度。]
3、精讀第三自然段。
過渡:大松樹心胸寬廣,不和小松樹計較??尚∷蓸涞脑挶伙L伯伯聽到了,它是怎么說的?
(1)自由讀、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問:風伯伯的話你們聽懂了嗎?(指名說說)
(2)讓學生把小松樹與大松樹比一比,從而體會小松樹之所以高是借助了大山的力量。
[這一環節的設計,既突破了本課的難點,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指導朗讀。(讓學生裝扮風伯伯,對小松樹說幾句話。指導使用和藹的語氣朗讀)
4、精讀第四自然段。
(1)小松樹聽了風伯伯的話后,——(生齊讀第四自然段)
(2)小松樹為什么“低下了頭”?(理解“慚愧”的意思)
(3)你能學學小松樹的樣子嗎?
(4)引導學生想象:小松樹低下頭會想什么?會對大松樹說什么?(同桌討論、交流)〔文章沒有直接寫出小松樹認錯的話語,這給學生留下了更多的思考和想像的空間。在這里,我讓他們代表小松樹,再給大松樹說句話,引導他們在相互交流中,利用原有的知識,補足文章省略的信息,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容,獲得思想的啟迪。〕
三、總結全文。
看了“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