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歌自身的調節功能閱讀答案
《中國詩歌自身的調節功能》閱讀材料
但是性情與聲色的統一畢竟不能維持多久。盛唐半個世紀一過,二者便又開始分離。重性情的,聲色不足;求聲色的,性情不完。此后二者統一的詩作雖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統一維持一個時代的再也沒有了。中國詩歌史總的看來是輝煌燦爛的,但其頂峰也不過只有這么一個盛唐,半個世紀而已。
《中國詩歌自身的調節功能》閱讀題目
1.下列對中國詩歌自身“調節功能”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調節功能”是指歷久不衰的中國詩歌在其發展過程中不斷求變的一種特性。
B.其語言形式的調節功能體現在不斷形成新的詩句節奏:五七言取代了四言。
C.語言形式的調節功能還體現在格律的逐漸嚴密化:格律體取代了自由體。
D.調節功能還體現在性情與聲色的交互作用,從而使中國詩歌呈現出不同的風貌。
2.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隨著人們對《詩經》興趣的降低,《詩經》的時代結束了,人們由此感覺到二二節奏的四言詩越來越僵化。
B.中國詩歌沒有從五言七言發展成九言,是因為五言七言寓變化于整齊之中,節奏更為活潑的緣故。
C.明代陸時雍和《文心雕龍·明詩篇》都指出了兩代詩風的嬗遞發生在陶淵明和謝靈運之間。
D.晉宋之間,詩歌轉變主要表現在從重寫意到重摹象,從啟示性語言轉向寫實性語言兩個方面。
3.根據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中國詩歌能歷久不衰,是因為人們在詩歌創作中總是保持探索求新的自身調節的狀態。
B.中國詩歌的發展是從自由體走向格律體,后來出現各種技巧被自覺運用的重聲色也就不足為奇了。
C.古詩與近體詩的長期并存,說明在中國詩歌史上對詩歌語言形式層面的追求意義不大。
D.從詩歌的發展來看,性情與聲色兩者只有完美統一起來,才能真正成就詩歌的燦爛輝煌。
《中國詩歌自身的調節功能》閱讀答案
1.C
2.D
3.C
看了“中國詩歌自身的調節功能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