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是生活的審美超越閱讀答案
《詩歌是生活的審美超越》郭國昌 原文閱讀
③在現實生活中產生的情緒和感受并不能全部進入到詩歌的創作中。因為,文學的創作過程是一種審美選擇的過程,是一種情緒升華的過程。詩歌的創作需要飽滿的情感。讀郭沫若的詩,我們感受到的是詩人渴望民族新生的期盼;讀艾青的詩,我們感受到的是詩人面對民族抗爭的悲壯;讀穆旦的詩,我們感受到的是個體生命在艱難境遇中的痛苦。然而,進入詩歌中的情感必須是以真善美為核心的。像郭沫若、艾青、穆旦等現代詩人的詩歌之所以能夠感動讀者,就是因為他們作品中的情緒和感受是經過了詩人的審美超越的。
④古人云:“在心為志,發口為言,言之美者為文,文之美者為詩。”詩歌創作中的審美超越也是一個語言的選擇過程。“五四”新文學革命以后,口語化成為現代漢詩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向。然而,日常口語成為詩歌的語言,必須是經過詩人的審美加工的,是詩意化的口語。卞之琳的《斷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正是詩人通過詩化的日常生活語言和意象的排列與組合,表達了自己獨特的人生體驗和情緒。托爾斯泰說過,一個高明的作家“并不在于知道他用什么語言寫什么,而在于知道不需要用什么語言寫什么。”當我們的詩人也知道這樣做的時候,現代漢詩的口語化也就不會成為一個廣受人們爭議的問題了。
《詩歌是生活的審美超越》閱讀習題
1.根據文意,下列說法錯誤的兩項是( )
A.“詩歌是人的內心情感的表達”這一觀點,在當今應該還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雖然有人對現代漢詩抱有質疑的態度。
B.生活與藝術是統一的,詩人只要與普通大眾在一起生活,獲得的就會是真誠的詩歌情緒,而不是封閉孤獨的自我情緒。
C.真正的詩人,其詩歌的情感都是來自現實社會生活,來自對普通大眾人生的真正體驗。
D.現代漢詩創作需要飽滿的情感,需要的是以真善美為核心的感情,否則,是無法創作出詩歌作品的。
E.口語化是現代漢詩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向,但進入詩歌的日常口語必須經過詩人的審美加工的,是詩意化的。
F.我們的詩人“要知道不需要用什么語言寫什么”,這樣,現代漢詩才能免遭質疑,才能發展提高。
2.下面不能證明“詩歌是表達人的內心情感的”的一項是( )
A.胡適、陳獨秀等倡導“文學革命”,對古典詩歌進行了大力否定。
B.胡風說:“詩歌是發自作者對于現實人生的感受或追求。”
C.古人云:“在心為志,發口為言,言之美者為文,文之美者為詩。”
D.卞之琳的《斷章》用詩化的口語,表達了自己獨特的人生體驗和情緒。
3.在第①和第③自然段的論述中,分別舉郭沫若、艾青、穆旦等人的作品為例,其作用分別是什么?
4.為什么說“詩歌是生活的審美超越”?
《詩歌是生活的審美超越》閱讀答案
1 BD
2 A
3 前者論述了詩歌所表達的情感與現實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的觀點。后者論述了詩歌的創作需要飽滿的情感,詩歌中的情感必須是以真善美為核心的的觀點。
4 因為詩歌創作中,從現實生活中獲得的情緒和感受必須以真善美為核心進行選擇和升華才能夠感動讀者,日常生活口語也必須是經過詩人進行選擇和審美加工才成為詩歌的語言的。
看了“詩歌是生活的審美超越閱讀答案”的還看了:
1.跑著跑著就到了閱讀題答案
2.永遠的冒險家閱讀題答案
3.《超越時空的量子通信》閱讀理解的答案
4.遼寧高考現代文閱讀習題及答案
5.福建高考現代文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