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行測備考古詩歌資料
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關雎》《蒹葭》等名篇便出于此。
2、戰國時期:屈原用楚國方言,創造出一種新的詩歌體裁,楚辭體。代表作:《離騷》。
3、兩漢時期:漢代詩歌以“樂府”為代表,形式樸實自然,內容豐富多彩,語言通俗深刻代表作品《十五從軍征》《陌上桑》《孔雀東南飛》等。
4、魏晉南北朝時期:
(1)建安文學: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為代表。
建安七子包括: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玚、劉楨。
代表作曹操的《觀滄海》《短歌行》,王粲《七哀詩》,蔡文姬《悲憤詩》
(2)田園詩:東晉陶淵明,代表作《歸園田居》《桃花源記》,內容清新自然,風格樸實恬淡。
5.唐朝時期:中國的古典詩歌在唐朝進入黃金時代。
(1)初唐:初唐四杰:王勃、駱賓王、楊炯、盧照鄰。
(2)盛唐:詩歌成就最大,詩人輩出。
山水田園詩代表人物有王維、孟浩然,二人合成“王孟”;
邊塞詩代表人物有高適、岑參以及“七絕圣手”王昌齡。但眾多詩人中當屬“詩仙”李白,“詩圣”杜甫成就最高。
李白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蜀道難》《將進酒》《早發白帝城》。
杜甫的代表作有三吏三別。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
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3)中唐:詩壇倡導詩歌要反映生活,代表人物白居易、劉禹錫。
(4)晚唐:杜牧、李商隱,別創新格,詠史詩感人至深,兩人號稱“小李杜”。
6、兩宋時期:文學的主要成就是“詞”。
(1)豪放派:蘇軾是豪放派的創始者,主要代表《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辛棄疾繼承和發展了蘇軾的豪放詞風,在思想上和藝術上都達到很高水平,作品經常流露出對祖國山河分裂的悲痛,散發著濃厚的時代氣息。代表作《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等。陸游,其詞不乏感慨國事的豪放之作,充滿了國恥未雪、壯志難酬的悲憤激情。代表作《示兒》《游山西村》等。
(2)婉約派:柳永是北宋詞壇婉約派的主要代表。他的詞主要反映市民的生活面貌,具有濃厚的市民氣息。代表作《雨霖鈴》《望海潮》等。李清照亦是婉約派的集大成者,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譽。代表作有《一剪梅》、《聲聲慢》《如夢令》《醉花陰》等。
7、元朝時期:元朝文學的主要成就是“元曲”,在文學史上與唐詩宋詞并稱。
元曲四大家為關漢卿、白樸、鄭光祖、馬致遠四位元代雜劇作家。
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時期不同流派雜劇創作的成就,因此被稱為“元曲四大家”。其中,關漢卿的《竇娥冤》,白樸的《梧桐雨》、鄭光祖的《倩女離魂》,馬致遠的《漢宮秋》為名篇代表。
公務員行測備考古詩歌資料精選篇2
1.多做題,一定嚴格按照規定時間做,時間到了必須停筆
“題海戰術”針對行測還是很有用的,準備國考的一定珍惜歷年國考題,把其當做教材來研究,當做經典來練習,但歷年的題也不多,做完了就做聯考題吧,選題順序最好是這樣的:“歷年國考題-歷年聯考題-不參加聯考的各省市題-模擬題”(注意:模擬題還是排在最后,有真題盡量練真題,因為很多真題的答案還是比模擬的答案準確一些,畢竟經過很多人的討論研究)樓主當年做了國考、聯考以及之前沒有聯考的各省市歷年題目一共100多套,當時也是不惜金錢在網上買的真題,模擬我是一套都沒做,都是真題。
多做題的好處太多了,可以鍛煉注意力的集中,可以見到很多不同題型,提升自己反應能力,而且做完題要給自己時間做總結,看看錯哪了,認真看解析,有心人可以做個錯題本。
2.一定把每天練題時間調整在考試時間范圍內
這一點針對專職準備公考的人說的,如果一邊上班一邊準備公考的人也最好將一天中的興奮點調整到早上,而不是晚上,這樣對身體有好處,日出而落日落而息是大自然的規律,人要順應自然才能健康、才能發揮你身體的潛能。另外飯后最好不做題,因為做題質量會下降的。
3.早睡早起
早睡早起,無論考試期間還是平時練習期間都要保證睡眠充足,充足的睡眠特別重要,頭腦得到很好的休息才能夠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公務員行測備考古詩歌資料精選篇3
把握方向
也就是說首先要了解所報區域所報職位的考試題型有哪些,這些題型的分布情況是怎么樣的。其次,認真分析自身的實際情況,所有題型中其中哪些是你的強項,哪些是你的弱項,并以此做為你分配復習時間的依據。一定要有針對性不要盲目地做題、對答案、再做題、再對答案,這樣會影響你的復習效率。
掌握技巧
也就是說,你一定要把精力放在真題上面,真題是經過出題專家們嚴格討論而產生的,它的秘訣不是我們花一分鐘做題就能完全領悟的,很多題也許我們用自己的方法常規的方法也能做,但是行測考試的時間是很緊的,所以我們的目的不是把一個題目做出來,而是想到一個更簡便的方法快速把答案得出來。
比如數字運算,不同的類型題是有不同的簡便思路的,再比如概括主旨的閱讀題,雖然內容很多文字很雜,但我們只用找到關鍵詞讀懂關鍵句,而不用閱讀文字而浪費時間就能做對。再比如,資料分析題中的計算題,只用計算尾數就知道選哪個,而不用老老實實進行繁瑣的運算。當然這樣的例子太多了,都需要自己加強對真題的研究,學習相關的解題技巧,從而慢慢地揣摩,熟練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