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開會去了閱讀答案
《兒子開會去了》閱讀材料
然而現在阿向也到了要去參加什么“運動”的時候了呢!十一年前無數的跟阿向同樣大小的孩子現在大概也同阿向一樣懷著又好奇又熱烈的心情準備去參加第一次示威。
父親想著,心里覺得有點難過,又有點快慰。
兒子匆匆忙忙地在吃蛋炒飯了。父親覺得他應該對兒子說幾句話,可又覺得要說的太多了,兒子也未必全懂,兒子畢竟是太小了一點。
母親卻先開口了:
“開過會倘使去游行,阿向,你還是不要去吧。”
兒子只管扒飯進嘴里。
“游行可以不去。你的肺病剛好,多走要傷身體的。況且,要是在半路里被沖散了呢?你又不認識路,怎么回來呢?”
父親也說了。但是兒子狡猾地笑了笑,匆匆地把飯吃完,這才很不平似的叫道:
“不怕,不怕!不認識路,我會問,會叫車子!”
他伸出手來,又說:“車錢呢?”
父親給他兩張角票,他就走了。母親一直站在后門口看他走出了巷堂門。
“你不應該先允許他去的!”母親回到客堂里就抱怨起父親來。
“不許他去,以后他可能就瞞過你!”
“可是到底太小了!”母親嘆氣說。
父親和母親面對面吃午飯,覺得比往常冷清許多。
“我原先打算和他同去,倘使要游行了,就帶他回來;可是后來一想,一則不免要碰到許多認識的人,二則他也不肯跟我回來的。……”母親自言自語地說。
“自然,”父親笑得很響,“他要跟群眾走,怎么肯跟你母親呢!”
“他是什么也不懂的,就憑一股血氣,膽又大,你應該教教他。”
“怎樣教?教什么呢?對他說,要避免無謂的犧牲么?他太小了,不能理解的。”
父親說著忽然又很響地笑了,臉上的肌肉卻是繃緊的。
直到吃完飯誰也沒有再提這件事。
吸著香煙踱方步的時候,父親好幾次站住了朝母親瞥一眼,父親的臉上有一層興奮的紅暈。終于,他站在妻的面前說道:
“恐怕要到阿向的兒子做了小學生,這類群眾大會才是沒有危險的。中國革命是長期的艱苦的斗爭!”
“我們阿向將來一定是勇敢的。如果現在他是二十歲了,我一點也不擔心。可是他不過十三歲—我巴望著他馬上就是二十歲!”
“放心。日子有時候是過得很快的!”
整個下午過去得很快。但到六點鐘以后,“時光老人”卻又變得極古怪了:有時覺得它的腳步太慢,有時又覺得它太快。母親已經在考慮,應當到哪幾個地方去打聽,以及找哪幾個人去探詢。
八點鐘過后,父親也著急起來了,然而有一個朋友來了,帶著他在當天大會里收集來的各種傳單。問過他,知道當天沒有出事情,母親這才略放了幾分心。
可是她又憂慮另一方面了:“迷路了?或是給汽車撞了?”
孩子在母親心中始終是像剛出世的小羊羔似的。
直到九點十五分光景,兒子這才回來了。他一進門就看見桌子上的大會里的傳單。他叫道:
“這是哪里來的?”
他趕快從衣袋里摸出他自己帶回來的那一份。
父親和母親都哈哈笑了。
母親捉住了兒子問道:
“怎樣游行的?講給媽媽聽。”
“到了五卅公墓,后來到北車站,有兵攔住了,就散隊。腳底一點不痛。”
兒子一邊回答一邊就又摸出一張印著紅字的小紙來,說著:“這是口號。喊得真高興呀!”
《兒子開會去了》閱讀題目
1.小說開頭五段主要運用了什么描寫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親對兒子的了解和關懷表現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簡要分析這篇小說在語言上的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說中的父母勸阻兒子參加抗日游行,有人認為這些情節會對讀者產生消極影響,你又是怎么看的?請結合文意說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兒子開會去了》閱讀答案
1.小說開頭五段運用心理描寫表現了父親的心理活動,暗示了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有助于刻畫人物形象和表現小說的主題。
2.了解兒子的心理,如父親說“不許他去,以后他可能就瞞過你”;懂得兒子的思想已趨向成熟,如雖擔心去開會有危險卻又支持兒子參加游行;關心兒子的身體狀況,如勸阻兒子參加游行,知道兒子身體不好,給車錢讓他坐車。(意對即可)
3.首先,小說語言真切自然,樸實平易,富有濃郁的生活情味。小說寫少年積極參加示威游行革命活動,表現的是重大主題,卻置于富有濃厚家庭親情的環境中從側面表現,人物語言極具生活氣息。其次,對話簡練而符合人物的身份,如通過語言描寫表現父母對兒子的關心、擔憂、牽掛等心理,真實感人。(意對即可)
4.不會對讀者產生消極影響。因為:
(1)小說中的父母都經歷過革命的風雨,還是理解、支持兒子參加革命活動的。如小說開頭父親的回憶,就暗示了父母親經歷過革命的風雨;父母最終允許兒子去游行,表明父母還是理解、支持兒子的。
(2)父母擔心兒子的安危是人之常情,兒子的肺病剛好,年齡又小,作為父母肯定會擔憂、勸阻,這樣的情節設置更真實,作為讀者是能夠理解的。(意對即可)
看了“兒子開會去了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