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其庸的大國學閱讀答案
《馮其庸的大國學》閱讀材料
馮先生的戲劇愛好和修養,也離不開鄉土的氣息。秋天的時候,無錫各地都保存著社戲的傳統。在抗日戰爭的艱苦時期,一個以演昆劇著稱的劇團,為掙口飯吃,在前洲鎮演出了很長時間。包括馮其庸在內的一幫學生,不用買票就可以入場聽戲,時間久了,馮先生與一些昆曲名角漸漸熟絡起來,并與他們保持了終生的友誼。
1943年夏天,馮其庸再次失學,先是回鄉務農,后來以教書為業,但讀書寫作,已經成為其日常功課。他的國學素養就是在這樣艱難的環境中,“饑一頓飽一頓”地持續修煉著。
1946年初,馮其庸入學無錫國專,接受了系統的國學教育。在當時西風勁吹的大環境下,無錫國專在中國傳統學術的教育上,幾乎 是一枝獨秀。馮先生至今記得朱東潤先生開設的《史記》課和杜甫專題,他正確的學問方法,很自然引得學生登堂入室。馮振心先生開設的《說文解字》課,讓他看到了學問的深奧。有一次,錢穆來國專講學,告訴學子要從大處著眼,稱作“我見其大”,這讓馮先生特感震 撼。
“__”結束,在所有的運動沖擊過后,馮先生留下了累累碩果。《瓜飯樓叢稿》分作三個部分,共三十三卷。另外,還有《瓜飯樓外集》十五卷已經提交商務印書館。
馮先生的國學基礎,歸于文學的范疇似乎過于狹窄;他的許多國學之思,在后來的新學科中,無處投放。直到2005年,中國人民大學決定成立國學院,盛情邀請已經離休十年的馮先生出山,他一生的 國學積累,才終于找到了安身之所,他倡導的導師制、游學制和國學論壇等辦學特色,至今都在國學院施行。
(有刪改)
【相關鏈接】
馮其庸先生以其文人意趣名世,通書畫以涵養學術,兼文史而心性雙修。其書法逸筆草草、氣韻幽遠;其畫卷師法古人、洗盡鉛華;其學術結集《瓜飯樓叢稿》三十五卷冊,以紅學、西域學獨領風騷,亦因所涉浩瀚而令人欽嘆。
(《首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頒獎詞》)
《馮其庸的大國學》閱讀題目
4.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馮先生通書畫,兼文史,擅紅學、西域學,所涉浩瀚,故國學最能概括其學術人生。
B.文中列舉史震林、袁昶等人的作品,意在表現今天中文系大學生的國學素養堪憂。
C.無錫的社戲傳統,與昆曲名角的終生友誼,都促進了馮先生的戲劇愛好和修養。
D.朱東潤、馮振心和錢穆等大師的講學,給予馮其庸學術上的啟迪,使他受益匪淺。
5.下列對馮其庸成為大國學家原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馮其庸雖然出身農家,家境貧困,但是他孜孜求學,享受讀書過程,涉獵廣泛。
B.江南之地傳統文化的豐富留存,使馮先生耳濡目染,獲得了豐厚的文化滋養。
C.無錫國專一枝獨秀的系統國學教育,眾多名師 的指點,使馮先生登堂入室。
D.在國學院施行的導師制、游學制和國學論壇等辦學特色,深為世人學者欽嘆。
6.文中說“國運與國學的背景,就這樣映照著馮先生的一生”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國運”對馮其庸先生的“國學”產生怎樣的影響。(6分)
《馮其庸的大國學》閱讀答案
4.(3分)B
5.(3分)D
6.(6分)
①戰爭年代,處境艱難,馮 先生的國學素養只能斷斷續續地修煉;②“__”時期,社會動亂,馮先生受沖擊,運動結束后,他留下了 累累碩果;③新時期,國家重新重視國學,人大成立國學院,馮先生一生的國學積累,才終于找到安身之所。
看了“馮其庸的大國學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