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名滿天下閱讀練習及答案
《狂名滿天下》閱讀材料
王開林
1928年11月,安徽大學爆發學潮。蔣介石以國民政府首腦身份親臨安慶,施行彈壓,他專門召見相關人員,痛加訓斥,指出這次學潮是“安徽教育界之大恥”。劉文典擔任安徽大學校長,自然首當其沖。可是他并不知“罪”,見到蔣介石,只稱“先生”,不稱“主席”,掃了對方的顏面。更出格的事情還在后頭,蔣介石寒著臉要劉文典交出那些學生領袖的名單,必須對罷課分子嚴懲不貸。劉文典卻不肯配合,根本不買賬,還將蔣介石頂上南墻:“我不知道誰是共產黨。你是總司令,就應該帶好你的兵。我是大學校長,學校的事由我來管。”針尖對上了麥芒,誰也不肯讓誰半個身位。蔣介石惱怒不已,當眾拍桌,聲色俱厲地大罵:“你是學閥!”劉文典素性恃才不羈,有布衣傲王侯、士可殺不可辱的倔犟勁頭,他橫眉冷對,瞋目欲裂,也戟指回擊:“你是新軍閥!”蔣介石乃赳赳武夫,手握槍桿子,集軍政大權于一身,豈容手握筆桿子的文弱書生當面頂撞、挑釁他的戎威?盛怒之下,殺氣騰騰,他不僅狠狠地摑了劉文典兩記耳光,還以“治學不嚴”的罪名將這位名士關進監獄。
誠然,狂傲者若無充足的底氣,最多也只能浪得虛名,但淪為笑柄的可能性更大。狂傲者若有真才實學,他發作起來,別人未必舒服,但也只能忍氣吞聲。他宣稱,西南聯大總共只有三個教授:陳寅恪一個,馮友蘭一個,他和唐蘭各算半個。試想,西南聯大差不多集結了全國的學界精英,他自鳴得意的“三個教授論”會得罪多少同行?劉文典最看不起從事新文學創作的詩人、小說家,認為“文學創作的能力不能代替真正的學問”,巴金、朱自清和沈從文在他的心目中全是跳蚤過秤—一沒斤沒兩的。當年,空襲警報一響,教師和學生就要趕緊疏散到昆明郊外,美其名為“跑警報”。炸彈的厲害人人皆知,跑警報時個個不遑多讓,都只恨爹媽生的腿短,哪顧得上什么斯文氣象?有一回,劉文典慌不擇路,冷不丁發現“山民”沈從文的腳力極佳,倏忽間就如脫兔般搶到前面,成了領跑員,他立刻面露不悅之色,對身邊的學生說:“陳寅恪跑警報是為了保存國粹,我劉某人跑警報是為了莊子,你們跑是為了未來,沈從文替誰跑啊?”
西南聯大的教授會講課的不少,但像劉文典那樣把課講得出神入化的并不多,他深得學生的歡心和敬意,這樣的效果無人可以否認,連他的冤家對頭也講不出什么難聽的微詞。他語出驚人,教學生做文章,緊要處全在“觀世音菩薩”五字,鎮得學生一愣一愣的,對其深意卻大惑不解。他把學生嗷嗷待哺的模樣看飽了,這才揭開謎底:“‘觀’,是要多觀察;‘世’,是要懂得世故;‘音’,是要講究音韻;‘菩薩’,是要有救苦救難大慈大悲的菩薩心腸。”這個解釋通達明晰,學生恍然大悟,豁然開朗。劉文典于“觀世音菩薩”五字上心得幾何?他胸無城府,不夠圓滑,張嘴就會得罪人,至少在“世”字上是頗有欠缺的。但這也正是他一介書生真情至性的地方。
在西南聯大,劉文典開設的《莊子》上座率高,《文選》也有不少捧場的“粉絲”。有一次,劉文典破例只講了半點鐘的《文選》,就收拾講義,當堂宣布:“今天到此為止,下星期三晚飯后七時半繼續上課。”下星期三是什么日子?是陰歷五月十五。劉文典選擇這個晚上講解謝莊的《月賦》,可謂大有深意,老天爺也贊賞他的奇思妙想,以晴煦無云來配合。學生遵囑在室外擺上一圈椅子,劉文典居中而坐。“白露曖空,素月流天”,“日以陽德,月以陰靈”,他念念有詞,細細講解,眾人或抬頭望月,或低頭顧影,心領神會,快莫大焉。高潮處,劉文典吟誦道:“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臨風嘆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眾人擊掌而和,仿佛小小的音樂會,氣氛之熱烈前所未有。
《狂名滿天下》閱讀題題目
19.從全文看,劉文典的“狂名”主要體現在哪些事件上?請簡要概括。(4分)
20.文章寫出了傳主的哪些精神品質?請結合文本分析。(5分)
21.文章第二段引用劉文典的話說“文學創作的能力不能代替真正的學問”,你是如何評價這句話的?請結合具體事例來論述。(6分)
《狂名滿天下》閱讀題答案
19.①大罵蔣介石。②嘲諷沈從文。③語出驚人教做文章。④月夜講解《月賦》。
20.①堅持正義,不畏強權(傲視權貴),比如罵蔣介石為“新軍閥”。②胸無城府,恃才傲物。比如諷刺沈從文跑警報。③風趣詼諧。比如教學生做文章。④任性率真。比如月夜講解《月賦》。
21.示例:
不同意這一看法。研究文學固然是一種學問,但是文學創作也是一種真正的學問,不能只是褒揚自己從事的工作,而否認別人從事的工作。比如中國籍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把中國文學的創作發揮到很高水平,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
看了“狂名滿天下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