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花的姿態閱讀答案
《看花的姿態》閱讀材料
今年的哈爾濱酷熱難當。這個時候,我會放下筆來“歇伏”,以讀書為主。好書是可以帶來清涼的。
我從書架鄭愁予先生贈送的三本詩集取下。愁予先生的詩歌,韻律優美,婉約惆悵,在港臺影響極大。他與白先勇先生一樣,根扎在臺灣,后來到美國發展,執教于名校。愁予先生愛酒,有一天晚上,他請我和臺灣作家劉克襄到港大他暫居的寓所去坐坐,我們圍聚到桌旁,喝酒談天。近午夜時,愁予先生舉著杯,邀我到陽臺看海。與其說是看海,不如說是賞月,那晚上的月亮實在太明了。海上月光飛舞,好像海上生了一片白樺林。愁予先生無限感懷,輕輕地哼起歌來。那低沉而憂郁的歌兒在月色中回旋,宛如夜鳥的翅膀輕觸著花樹。
愁予先生的詩歌意象綺麗,他有一首詩的名字就叫《寂寞的人坐著看花》,讀這首詩的時候,我忽然聯想起了白先勇先生,想起他看花時那顧眷的神色。他們倆,雖然年過古稀,但他們身上那種美好的情感,從他們看花的姿態上,可以充分感受得到。
有一天,聶華苓老師來電,我跟她聊起白先勇和鄭愁予,他們都是她的老朋友了,我說:“他們與我們這代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們是風雅的人!”聶華苓叫道:“很對很對!”
是啊,我們這一代人,傳統文化的根基淺,缺乏琴棋書畫的浸染,對西方文化的認識也不夠深刻。為什么我們可以寫出好看的作品,卻難寫出有大品格的作品?我想是因為我們的文化底蘊還不足,境界還不夠深遠所致的。我們看花,是用眼睛;而他們看花,用的則是寂寞、滄桑的心。看花姿態的不同,作品所呈現的氣象就大不一樣了。我愿引愁予先生的幾句詩,來為這篇小文作結:
我們常常去寺廟
常常去無人的海灘
常常去上墳
獻野花給好聽的名字
(選自2007年7月17日《文匯報》,有刪節)
《看花的姿態》閱讀題目
小題1:. 文中實寫和虛寫了哪些“花”?各有怎樣的特點?請聯系原文分條概括。(6分)
答:
小題2:、第④自然段是如何承上啟下的?請作簡要分析。(4分)
答:
小題3:、從內容上看,引用鄭愁予的詩歌作結有哪些好處?(4分)
答:
小題4:、聯系全文,說說標題“看花的姿態”的深刻含義。(6分)
答:
《看花的姿態》閱讀答案
小題1:、實寫的花:中國海洋大學校園中的櫻花,開得茂盛;嶗山太清宮的牡丹,鮮潤,飄灑,濃艷,馥郁。(2分) 虛寫的花:尹雪艷像梅花,金大班像夜來香;白先勇胸中彌漫著舊時光中花朵的沉香,鄭愁予的歌聲像夜鳥的翅膀輕觸著花樹。(4分)
小題2:、這一段承接上文白先勇希望到哈爾濱來而寫到哈爾濱,因為酷熱而以讀書解涼,開啟下文讀鄭愁予的詩歌,引出與鄭愁予的交往。(4分,意對即可)
小題3:、在內容上,是為了說明“我們這一代人”與白先勇、鄭愁予看花姿態的不同及其原因:“我們”用眼睛看花,而他們則是用寂寞滄桑的心看花;“我們”傳統文化的根基淺,對西方文化的認識也不夠深刻。 (4分)
小題4:、在文中,“看花的姿態”有以下含義:(1)白先勇看了太多繁華的“春”,胸中彌漫著舊時光中花朵的沉香,內心的蒼涼之情也在春光中超然、安詳。(3分)(2)白先勇看花時眷顧的神色。(1分) (3)在看花的姿態上,可以充分感受到白先勇和鄭愁予身上那種美好的情感。(2分)
看了“看花的姿態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