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枕應憂 閱讀答案
《高枕應憂》江澤函 原文閱讀
④不少人以為辛苦一次,把事情辦好,就可以不再費力,事實上,并不存在“一勞永逸”這種情況。秦始皇統一疆土、文字和思想,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又修筑萬里長城,以為就能千秋萬世,但到了二世就遭楚人付之一炬。李自成率農民起義軍進入北京建立大順政權,便覺得可以坐穩江山,開始驕奢腐化,導致軍紀廢弛,僅在北京城停留了40天,就不得不撤出,自此走上了覆滅的道路。環境是變化不定的,沉穩如桑田尚能化作滄海,何況是變幻莫測的現實世界。
⑤李世民勵精圖治,開創唐朝第一個治世,但他并未知足,常告誡兒子:“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李治和武則天聽進去了,所以又有“貞觀遺風”。沈從文暮年廣受崇敬,仍專心學問,極少出席宴會,因為在虛名中最易侵蝕思想,再難達到巔峰級的宗師地位。這令今朝許多一舉成名后,就隨便打發時光的名家汗顏。
⑥《小李飛刀》就把“高枕應憂”一詞演繹得淋漓盡致,天機老人自恃排名第一,并未多防范上官金虹,而慘遭殺害;上官金虹轉正成第一,與排名之后的李尋歡交戰,可說信心滿滿,卻是一招落敗,臨死也不敢相信:“這不可能!”
⑦古代醫書曾指出:“枕頭高度,以仰臥時頭與軀干保持水平為宜。”至于如何綻放生命之花,關鍵之一在于把握好安樂時的心態,警惕“盛極易衰,樂極易悲”。多點盛世危言,隨時保持憂患意識,才能保大事無虞。
⑧“高枕應憂”和“居安思危”的精髓同源,是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運行法則。憂患意識不是消極心態,不是缺乏信心,而是為了“安逸”的環境更加持久。
《高枕應憂》閱讀習題
20.請在第③段橫線處填寫一句名言,闡明與上一段事例的聯系。(1分)
21.分析文章第④段的論證過程,按要求填空。(3分)
首先 (不超過20字),其次 (不超過16字),最后 ,(不超過20字)。
22.簡要分析⑤⑥兩段中所列舉的事例各有什么作用?(4分)
《高枕應憂》閱讀答案
20.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共1分。)
21.示例:首先提出“一勞永逸”這種情況并不存在的觀點,接著舉秦始皇和李自成的事例加以論證,最后分析了“一勞永逸”這種情況不存在的原因。(共3分)
22.示例:李治、武則天、沈從文的事例闡述了雖“高枕”而“有憂”的益處,從正面證明了“高枕應憂”的觀點;列舉天機老人和上官金虹的事例闡述了既“高枕”便“無憂”的害處,從反面證明了“高枕應憂”的觀點。(共4分。)
看了“高枕應憂 閱讀答案”的還看了:
1.第21位應聘者閱讀題答案
2.動物的憂傷2016年中考閱讀題答案
3.適應 閱讀理解的答案
4.給友善一個應答閱讀題答案
5.《杞人憂天》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