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花憶舊閱讀答案
《槐花憶舊》原文閱讀
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我又回到故鄉,吃到了久違的槐花飯。漫步山野,在北溝的槐林里見到了奶奶的丘垅,不由地憶及少年往事,想起了撫養我成人的奶奶。
那時,家境貧寒,少年喪母,奶奶憐憫我孤苦零丁,便躬身撫養我。她老人家有四個兒子都很孝順,本可以挨家輪飯吃,享享清福,可她偏要長年住在我們家里,沒白戴黑地忙活著,操持吃的穿的。
記得那個槐花飄香的日子,奶奶用舊布給我做布鞋。門口旁的一棵槐樹花開了,奶奶坐在樹下的石凳上,先是把一些舊布片用漿糊一層層地裱糊起來,鄉里人叫打背子,打成厚厚的背子,好做鞋底和鞋幫。奶奶戴著一副老花鏡,顫顫巍巍,一針一線地納著鞋底,手中的針納幾下就在花白的頭發上蹭兩下。一雙鞋子前前后后做了有一個多月,鞋底納得比皮鞋底還結實。可那時真不懂事,嫌奶奶做的叉子鞋土氣,心里喜歡的是一雙新膠鞋,后來竟偷偷地把布鞋給扔掉了,現在想來真是后悔莫及……
槐花可食,但那時吃槐花不是像今天這樣為了吃個新鮮,而是為了節省一點糧食。每每槐花開時,許多人家都摘些槐花來充食。奶奶也會打發我去摘槐花。我帶著簍子和鉤子來到北溝的槐林里,有時在地上鉤,有時爬上樹去摘。摘到傍晌,自家肌腸轆轆,就擼下一把把槐花往嘴里吞食,那槐花可真是又香又甜吶。摘回槐花,奶奶仔細地挑出夾雜在花中的青枝綠葉,擼下槐花瓣兒,再用開水一燙,即可食用。奶奶總是變著花樣把槐花飯做得可口一點。槐花最普通的吃法是蒸食,把槐花合上一點面粉或是玉米面,放到鍋里蒸熟,花瓣被面粉沾在一起,吃起來艮揪揪的,香而又甜;有時合上玉米面做成槐花餅子,有時包成槐花包子,還有時煮成槐花粥。奶奶做槐花稀飯,舀凈鍋底的粥后,還要往鍋里添一點水,然后再把落在鍋底的花瓣和刷鍋水沖到粥里。
為了我上學帶午飯,奶奶總是特意做一個槐花餅子,盡可能多合上一點玉米面,再對上些地瓜面,做出的大餅子熱騰騰香噴噴的。等我晚上放學回家,揭開鍋蓋便有一碗熱氣騰騰的槐花飯,哇,真香啊。
刺槐只在春天里開花一次,不過幾天的光景,除了當時吃的,奶奶還燙煮后曬干,留著冬天吃。等再吃時,上鍋一蒸,依舊香甜。
(摘自《文匯報》2007年6月12日)
《槐花憶舊》閱讀習題
1.在表達方式上,本文以平實的_________為主,輔以形象的__________,字里行間流露出對奶奶的__________之情。
2.本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聯系全文,簡析這種順序的作用。
3.本文題為“槐花憶舊”,請你概括一下主要“憶”了哪些“舊”?
4.讀罷全文,你覺得奶奶有什么樣的性格特征?請簡要說出根據。(答出兩點即可)
5.本文結尾還停留在對往事的回憶之處,似乎意猶未盡,請聯系上文,展開想像,續寫一個結尾。(不超過60字)
《槐花憶舊》參考答案:
1.敘述 描寫 感恩、懷念(當然也有愧疚)
2.倒敘,文章開頭寫槐花飄香的現在,能夠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并自然地過渡到對奶奶的回憶中去,有助于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3.奶奶不去享清福,卻住在我家整日操勞;奶奶用舊布給我做布鞋;奶奶變著花樣做槐花飯。
4.勤勞,如本可以享清福,卻沒白戴黑地操持吃穿;節儉,如把舀凈鍋底的粥后,再添點水,把鍋底的花瓣和刷鍋水沖到粥里。
5.提示:可回到現實,通過寫景,照應開頭;通過抒情,點明題旨。
看了“槐花憶舊閱讀答案”的還看了:
1.2016年閱讀老師老師閱讀題答案
2.鄉色酒閱讀題答案
3.沙中考語文試題
4.2016中考語文模擬試題
5.高考語文專項練習題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