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厘米閱讀答案
《一厘米》文章閱讀:
今天她領小也到一座巨大的寺院參觀,小也長這么大,還沒見過佛。陶影心里是不信佛的,她不會讓小也磕頭。這是迷信,她知道。
門票五塊錢一張。如今廟也這樣值錢了。票是紅案上的老張給的。期限一個月,今天是最后一天。老張神通廣大,什么人都認識。有時拿出一本象撕掉皮的雜志說:“見過嗎?這叫大參考。”陶影覺得論個頭,它可比報紙樣的參考消息要小得多,怎么能叫大參考呢?問老張,老張也說不清,只說別人都這么叫,許是把雜志拆開來一張一張鋪開,終歸是要比那張小報大的。想想也有理。仔細看那打字印的參考,上面還在議論海灣戰爭會不會打,其實大家都在談伊拉克的戰爭賠款問題了,說他們除了伊拉克棗,不知道還有什么。不管怎么說,陶影還是佩服老張。為了這鍥而不舍的佩服,老張給她這張票。“就一張啊?”感激之余,陶影還不滿足。“爺們就算了,領孩子開開眼唄!不滿一米一的孩子免票。實在不愿意去,到門口把票倒騰出去,夠買倆西瓜的!”老張設身處地為她著想。
她特地倒休帶小也來玩。
京城里難得有這一大片森然的綠地。未及靠近,便有湛涼的冷綠之氣漫溢出來,仿佛正要面臨一座山谷或是一道飛瀑。小也從媽媽手里奪過門票,又含在嘴里,飛快的跑想金碧輝煌的寺門,仿佛一只渴極了要飲水的小動物。陶影突然有些傷心,不就是一座廟嗎?怎么連媽媽都不等了,旋即又釋然,帶兒子出來,不就是要讓他快樂嘛!
廟門口的守衛是一個穿著紅衣黑褲的青年。想象中應該穿黃色工作服,現在這一身打扮,令人想起餐廳和飯店。
小也很流暢地跑過去,好像那是流量很大的瀉口,而他不過是一滴水珠。紅衣青年很敏捷地摘下他口中的票,仿佛那是清明節前的一片茶葉。
陶影用目光包裹著兒子,隨著小也的步伐,這目光像柔軟的蠶絲從繭中抽了出來。
“票。”紅衣青年攔住她,語句簡單得像吐出一枚棗核。
陶影充滿感情地指了指小也。她想所有的人都會喜歡她的兒子。
“我問的是你的票。”紅衣青年僵硬地說。
“不是剛才那孩子已經給你了嗎?”陶影安靜地解釋。這小伙子太年青,還沒來得及做爸爸。今天出來玩,陶影心境很好,她愿意有始有終。
“他是他的。你是你的。”紅衣青年冷淡地說。
陶影費了一番思索,才明白紅衣青年的意思:他們娘倆應該有兩張票。
“小孩不是不要票嗎?”陶影不解。
“媽媽你快一點啊!”小也在遠處喊。
“媽媽就來。就來。”陶影大聲回答。附近有人圍攏來,好像魚群發現了燈光信號。
陶影急了,想趕快結束這件事,她的孩子在等她。
“誰說不要票?”紅衣青年歪著頭問,他挺喜歡人越聚越多。
“票上說的。”
“票上怎么說的?”紅衣青年仿佛一個完全的外行。
“票上說不足一米一的孩子免費參觀,超過一米一的孩子照章購票。”陶影自信自己背得一點不錯,但她還是伸手想從廢票箱里掏出一張,照本宣讀比背誦更接近真實。
“別動!別動!”紅衣青年突然聲色俱厲。陶影這才感到自己舉動不當,像冬天觸到暖氣片似地縮回手。
“您很清楚嗎?”紅衣青年突然稱她為“您”。陶影聽出了敵意,還是點點頭。
“可是您的孩子已經超過了一米一。”紅衣青年很肯定地說。
“沒有。他沒有。”陶影面帶微笑地說。
人們天生地傾向母親。
“他從這里跑過去,我看得很清楚。”小伙子斬釘截鐵。他順手一指,墻上有條紅線,像雨后偶爾爬上馬路的蚯蚓。
《一厘米》閱讀題:
小題1:請用簡潔的語言歸納文段內容。(2分)
小題2:第二段的景物描寫有何作用?(2分)
小題3:畫線句屬于什么描寫方法?對刻畫人物形象有何作用?(3分)
小題4:請從修辭的角度,給合上下文賞析句子。(任選一句)(3分)
(1)陶影用目光包裹著兒子,隨著小也的步伐,這目光像柔軟的蠶絲從繭中抽了出來。
(2)他順手一指,墻上有條紅線,像雨后偶爾爬上馬路的蚯蚓。
我選第______句,賞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厘米》閱讀題答案:
小題1:陶影因為買票和紅衣青年發生了沖突。
小題2:描寫了冷綠之氣湛涼的特點,暗示了母子二人將要遇到麻煩。
小題3:心理描寫(1分),通過刻畫出母親由傷心轉為釋然的心理,表現母親事事為兒子考慮,深愛兒子。(2分)
小題4:(1)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陶影的目光比喻為柔軟的蠶絲,形象生動地突出陶影看兒子的目光充滿溫柔和慈愛,有關懷和責任,這種愛綿延不斷的。
(2)運用比喻,把紅線比喻為蚯蚓,形象突出紅線色彩的醒目,表達陶影對這紅線的抗拒心理和帶有警告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