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傳閱讀答案
《阿q正傳》文章閱讀:
魯迅筆下的阿Q,對于自己進監獄并不煩惱,而以為“惟有圈而不圓,卻是他‘行狀’上的一個污點”。不僅如此,魯迅用一百多字詳盡描寫“阿Q立志要畫得圓”卻未能如愿的過程,其用心又是什么?
魯迅在《阿Q正傳》中并沒有解答的問題,卻在其雜文中暗示了解讀的鑰匙。魯迅認為,圓滑是中國國民的特征之一,大團圓是中國小說、戲曲的重要特征,甚至自然景觀的欣賞也有“十景病”的圓滿心理,魯迅認為,中國的歷史只有兩個時代:“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和“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這一種循環,也就是‘先儒’之所謂‘一亂一治”’,也就是原地不動地轉圓圈。
阿Q所畫的圓圈,不是一個普通的圓圈,而是中國文化的象征符號。
阿Q的精神勝利法,就是國民希求圓滿的象征。阿Q的地位一降再降,面對種種不幸,心理上仍能夠圓滿,精神上仍能夠勝利,就典型而近乎夸張地凸現了國民希求圓滿的心態。
阿Q的“革命”是傳統的畫圓圈式的“革命”的翻版。阿Q式的革命即使成功了,也不過是另換一個皇帝甚至暴君,“在自己的瓦礫中修補老例”。因此,不能簡單地在阿Q革命與辛亥革命之間畫等號。
具有團圓心理的國民,只能演出一場圓圈式的革命,結尾也應該是大團圓才對,所以魯迅為小說的最后一章命題為“大團圓”。當然,它沒有重復傳統小說和戲曲的大團圓,而是以具有象征意味的反語技巧,來打破大團圓。阿Q所希望的圓圈,把阿Q送上了殺頭示眾的路。魯迅對封建傳統文化的控訴是最令人驚心動魄的,在小說中只有《狂人日記》中的古舊傳統“吃人”,可以與之相比。
用這把鑰匙,也可以解決阿Q一名的爭論。
不確定阿Q的姓名,在于增強其普遍性。用Q是因為它是一個拖著小辮的頭,魯迅所解剖的正是“國民的靈魂”。更重要的是,Q作為一個圓圈,正是中國文化的象征符號。不過,它已經不圓滿了,因為有新的東西侵入,所以魯迅選擇了Q而不選擇O。
《阿q正傳》閱讀題:
1)對“在自己的瓦礫中修補老例”這個比喻理解錯誤的是[ ]
A.“革命”即使成功,也只是推翻某一皇帝,建立的仍然是封建王朝。
B.“革命”即使成功,阿Q的政治、經濟地位也不會改變。
C.“革命”即使成功,也只是有所破壞,而沒有新的建樹。
D.“革命”即使成功,基本上仍然是沿襲舊的統治制度。
(2)作者認為“解讀《阿Q正傳》”的“鑰匙”是[ ]
A.魯迅雜文。
B.圓滑是中國國民的特征之一。
C.圓圈是中國文化的象征符號。
D.阿Q的“革命”是傳統的畫圓圈式的“革命”的翻版。
(3)作者以魯迅雜文所暗示的鑰匙,解答了《阿Q正傳》中的許多問題。從以下幾項中,選出理解錯誤的一項[ ]
A.解答了阿Q“精神勝利法”的根源。
B.分析了阿Q式“革命”的實質
C.解釋了中國小說、戲曲為什么以“大團圓”作結
D.解釋了阿Q命名的重要原因
《阿q正傳》閱讀題答案:
1.B;2.C;3.C;
(不是對《阿Q正傳》的直接分析,與題意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