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一個消逝的文明閱讀答案
《元上都一個消逝的文明》閱讀材料
元上都是由成吉思汗之孫、元世祖忽必烈于1256年命人所建,歷時3年完工,初名開平府,后幾經(jīng)改擴建。1260年,忽必烈在此稱汗,將其作為臨時都城;1263年,“升開平府為上都”,正式定為元朝都城。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上都城和大都城成為元朝交替使用的兩個都城,經(jīng)歷十一帝,108年。一直到元朝末年,元上都始終是元朝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中心。元朝的十一位皇帝每年夏季有近半年的時間在元上都處理國事、接受外國使節(jié)和蒙古宗王的朝覲。這十一位皇帝中有六位的登基大典是在元上都舉行。這一時期的元朝疆域遼闊、空前強盛,成為蒙古汗國的鼎盛階段,開創(chuàng)了中國古代史和世界游牧民族史的新紀元。
元上都作為元朝的開國都城,接納最早一批定居于此的蒙古族牧民,就是忽必烈和他的“金蓮川幕府”幕僚。忽必烈筑城屯田,改變了蒙古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習(xí)俗。忽必烈時期的“那達慕”、“敖包祭日”等蒙元遺風(fēng)保留至今。元朝的皇帝,春分時離開元大都北上來元上都,到秋分的時候,他們再南下離開。除了處理政務(wù),他們可以在元上都盡情地狩獵行樂,并舉辦蒙古風(fēng)格的傳統(tǒng)盛會和祭祀。1385年,元上都被農(nóng)民起義軍攻陷后焚毀,10年后朱元璋的軍隊攻入元大都,結(jié)束了元朝大一統(tǒng)的局面。從此元上都退出了歷史舞臺,成為一座沉睡在草原上的文化遺址。
《元上都一個消逝的文明》閱讀題目
小題1:下列有關(guān)元上都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元上都是中國歷史上大一統(tǒng)的元朝的第一個首都,開始時被稱為開平府,忽必烈稱汗時改名為元上都。
B.元上都在公元7世紀前就聞名于世,從考古發(fā)掘中發(fā)現(xiàn)元上都有中軸線和棋盤街的城市布局。
C.元上都是一處規(guī)模宏大的文化景觀,其接納的最早一批定居于此的蒙古族牧民是忽必烈和他的幕僚。
D.元上都在公元1358年被攻陷焚毀,從這年開始,作為元朝標志必城市的元上都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小題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3分)
A.元上都一直是個謎,令世人難解,即便是通過考古挖掘,人們也不清楚元上都的特點,對此還需要得到更多相關(guān)資料才能了解。
B元上都遺址是元代都城系列中保存格局最完整的遺存,其人類文明價值高,2012年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C.元上都對蒙元王朝來說意義非凡,元朝11位皇帝中有6位在此舉行登基儀式,筑城屯田改變了蒙古族逐水草而居的習(xí)俗。
D.元大都建成后元上都依然重要,元朝皇帝每年都有近半年的時間在元上都處理政務(wù)、狩獵以及舉辦蒙古風(fēng)格的傳統(tǒng)活動。
小題3:根椐原文內(nèi)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一項是( ) (3分)
A.元上都是在公元1256年由忽必烈命人所建,1260年,忽必烈在此稱汗,幾年后命人在現(xiàn)在的北京建造元大都。
B.元上都與北京同在東經(jīng)116度上,其建筑風(fēng)格又影響了元大都的建筑布局,所以元上都遺址的人類文明價值難以估量。
C.考古工作者對元上都遺址進行了考古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挖掘,這個遺址為蒙元帝國這一消逝了的王朝提供了行列特殊見證。
D.元上都一直是元朝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中心,700多年前,這里被稱為“世界的心臟”。這一時期元朝國力空前強盛,開創(chuàng)了游牧民族史的新紀元。
《元上都一個消逝的文明》閱讀答案
小題1:C
小題2:A
小題3:B
看了“元上都一個消逝的文明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