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有哪些地方新高考
一、第一批新高考省份(2個)
第一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浙江、上海等2省市,2014年啟動,2017年首屆新高考,高考采用3+3模式,不分文理科,其中第一個3為語文、數學、外語,第二個3為3門選考科目。
二、第二批新高考省份(4個)
第二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北京、天津、山東、海南等4省市,2017年啟動,2020年首屆新高考,高考采用3+3模式,不分文理科,其中第一個3為語文、數學、外語,第二個3為3門選考科目。
三、第三批新高考省份(8個)
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等8省市,2018年啟動,2021年首屆新高考,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四、第四批新高考省份(7個)
第四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黑龍江、甘肅、吉林、安徽、江西、貴州、廣西等7省份,2021年啟動,2024年首屆新高考,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五、第五批新高考省份(8個)
第五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山西、河南、陜西、內蒙古、四川、云南、寧夏、青海等8省份,2022年啟動,2025年首屆新高考,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新高考改革的利處和弊端
1.新高考減少人才的耽誤
在以往的高考中,很多學生一門課程,結果拉低了整體的成績,也就是大家所說的偏科,這對學生影響很大,一門課程偏科,學生就可能是上985、211大學和普通大學的差距,這其中差了多少大家很清楚,而這也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前途,新高考模式極大減少了對學生前途的耽誤,學生不喜歡的科目,可以不去選擇,選擇自己喜歡的科目就可以,這樣就不會耽誤學生,不過,學生要是偏科語文、數學、英語這三門主課,這就沒有辦法了。
2.新高考使學生課業負擔更重
新高考的目的之一是減輕學生負擔,但從已經實施的情況來看:學生疲于應付眾多學科的合格考、等級考,負擔更重。在課堂上表現為上課打瞌睡、精神萎靡不振;上甲課作乙作業等,學生學習效果差。
新高考是什么
新高考意味著不分文理科了,變為“3+1+2”;其中前“3”是指語文、數學、外語等不分文理的傳統科目;“1”是在歷史或者物理科目中必選1個;“2”指從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中選擇2門作為再選科目;當然再選科目則就是采用賦分模式。
此次高考改革路線圖的內容包括:一,實施把普通本科和高等職業教育入學考試分開的人才選拔方式;二,完善高中學業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引導學生學好各門課程,克服文理偏科現象;三,部分科目實行一年多考,減輕學生高考壓力;四、完善高考招生名額分配辦法,清理規范升學加分政策,維護考試招生公平公正;五,加快建立多渠道升學和學習立交橋,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多次選拔機會。
新高考改革相關問題
1.計入高考總分的考試科目有哪些?
計入高考總分的考試科目共有6門,即“3+1+2”。“3”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全國統一考試科目,不分文理科;“1”為在物理、歷史2門選擇考科目中自主選擇1門;“2”為從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4門選擇考科目中自主選擇2門。
2.高考的考試形式及時間怎么安排?
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考科目,按照國家統一高考時間進行,選擇考科目的考試緊隨全國統一高考之后進行。外語科目考試由聽力和筆試兩個部分組成,在條件成熟后,提供兩次考試機會。
新高考模式有什么
1、3+1+2高考模式各科目分數及總分
高考總分750分
“3”為全國統一高考科目語文、數學、外語3門,每科滿分均為150分,總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分計入考生總成績。
“1”由考生在物理、歷史2門首選科目中選擇1門,以原始分計入考生總成績,滿分為100分。
“2”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4門再選科目中選擇2門,以等級分計入考生總成績,每科滿分均為100分。
2、3+3高考模式各科目分數及總分
第一個3:語文、數學、外語3門必考科目,每門滿分150分,采用原始考分,總分450分;
第二個3:另外3門選考科目通常滿分為100分,采用等級賦分,總分300分,所以總共滿分為750分(上海選考科目單科滿分70分,高考總滿分為6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