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新高考政策
1、3+3模式(6選3)
目前上海市和第二批實行新高考改革的4個省市,分別是北京、天津、山東、海南是采用3+3高考模式,指除語數外3科外,學生要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自主選擇3科作為高考選考科目,經統計,該模式共有20種選科組合方式。在高考成績計算時,語數英3科以卷面原始成績計入高考總分,3門選考科目以等級賦分后的成績計入高考總分。
2、3+1+2模式
目前采用3+1+2高考模式的8有個省市,分別是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指除語數外3科外,學生要在物理、歷史中選擇1科;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自主選擇2科作為高考選考科目,經統計,該模式共有12種選科組合方式。該模式在高考成績計算時,語文、數學、外語使用原始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選考科目中,物理或歷史使用原始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中自主選擇的兩門科目按等級賦分后計入考生總成績。
3、7選3模式
目7選3模式僅在浙江省實行,指除語、數、英三科外,考生須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含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7個高中學考科目中選擇3科作為高考選考科目,經統計,該模式共有35種選科組合方式。在高考成績計算時,語數英3科以卷面原始成績計入高考總分,7選3的3科以等級賦分后的成績計入高考總分。
全國新高考政策(精選篇2)
1、新高考選擇性擴大
高考變成了新高考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空間,學生不需要再局限于文理科,這樣他們的選擇就擴大了很多。可以不斷挖掘學生的潛能,讓他們學習起來更加的輕松,在選科的時候,必須要最大程度的以挖掘學生潛能為目標。
2、新高考錄取方式發生變化
學業水平考試按照等級進行賦分,共分為兩類考試,一個是合格性考試,另一個則是等級性考試。
3、新高考考試發生變化
學校招生專業選考科目的要求,招生的學校就要根據專業人才培養對學生的學科專業基礎需要,進行科學合理設置選考科目。
考生在選科的時候必須要符合學校招收相應專業的要求;如果沒有確定選考科目要求的招生專業,那么考生在報考的時候,沒有選考科目的限制。
全國新高考政策(精選篇3)
1、不再區分文理科
原高考生只能選擇文科或理科參與高考在新高考政策下不再區分文理科,考生需要參加語文、數學、外語三門考試,另外在地理、歷史、政治、物理、化學、生物中任意選擇三科參加等級性考試。
2、高考總分計算方式改變
原高考是由語數外+綜合(文理)構成,在高考新政策下依舊是由語數外+自選3科構成。
自選三科不再評分而是按A、B、C、D、E五個等級進行劃分,E等級為不合格。以參考人數和卷面得分為依據,原則上等級A的.比例為15%,等級B的比例為30%,等級C的比例為30%,等級D和等級E比例共為25%其中等級E比例不超過5%。
3、外語科目可以考兩次
原高考外語科目僅可以考一次,現新高考政策下外語提供2次考試機會選擇較好成績計入高考總分。
外語考試第一次考試安排在6月,另一次根據教育部統一要求時間安排;外語考試包括筆試和聽力測試。
4、合格性考試
原高考生需要參加會考,現新高考政策下改為合格性高考。合格性高考將不再評分,按合格與不合格呈現。
合格性考試包括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信息技術、通用技術、藝術(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等科目。
考試時間:高一至高三每年6月和12月可以隨學隨考隨清,可以多次參考。
5、綜合素質評價
原高考生錄取按分數、排名進行投檔錄取,現新高考政策下把綜合素質評價作為招生錄取參考條件,并將具體使用權交給高校,是這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
在高職提前招生中,高校將中學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選拔錄取參考,納入到綜合評價內容;在統一高考招生中,高校可事先對考生高中階段綜合素質評價提出具體要求,作為錄取重要參考。
全國新高考政策(精選篇4)
新高考要試著在高一階段逆襲。高中哪個階段,最容易逆襲的時間,其實就是高一,這個時間點是中考剛結束,距離高考還有三年的時間。很多學生包括家長們,會潛意識的放松,而這個時候,能夠醒悟開始全力以赴地學習,成績提升最明顯,而且隨著成績的不斷提升,學生會變得越來越有成就感,就算家長不去督促,成績一般也不會降下來,因為成績提高的成就感,就會讓孩子逼迫自己繼續努力。
高中的知識點是初中的3.5倍,等孩子高三才知道努力的時候肯定來不及,所以想要高考逆襲,想要保證持續的領先就要從高一開始全力以赴,學習是一個反復練習的過程,比拼的不是誰更努力,而是誰能夠更持續的努力。
家長在給孩子定選考科目的時候,第一考慮要素肯定是成績,但是家長一定要注意評價成績的好壞,看分數不如看年級排名,高考算分的時候選考科目并不會把考試成績直接計入到高考成績,而是按照全省排名進行等級比例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