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新高考三種模式
全國新高考三種模式(精選篇1)
1、文理分科不同
以前高考將普通高中生分為文科生和理科生兩類,數學試題也是文科理科不同。現在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學生將依據個人學習興趣、學科優勢和高校分專業選科要求選擇確定等級考科目,學生的知識結構將變得更加多元。
2、科目與分值不同
以前高考的考試科目分為兩類:語數外+理綜(理化生)、語數外+文綜(史地政)。其中,語數外每科滿分均為150分,文綜或理綜滿分均為300分。
新高考實行“3+3”模式,前一個“3”是指全國統一高考的語數外三科,每科滿分均為150分,其中外語進行2次考試;后一個“3”是指考生自主選擇的3門高中學業水平等級考試科目,考生可以在政史地理化生6科中,自主選擇3科參加等級考試,每科滿分均為100分。
新高考還有“3+1+2”模式,所謂3+1+2,其中“3”代表語、數、外三門必考科目,“1”指的是必須從“物理”和“歷史”中選一門課,最后這個“2”是指從政治、生物、化學、地理中選2門課。
全國新高考三種模式(精選篇2)
一、3+3模式
目前上海市和第二批實行新高考改革的4個省市,分別是北京、天津、山東、海南是采用3+3高考模式,指除語數外3科外,學生要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自主選擇3科作為高考選考科目,經統計,該模式共有20種選科組合方式。在高考成績計算時,語數英3科以卷面原始成績計入高考總分,3門選考科目以等級賦分后的成績計入高考總分。
二、3+1+2模式
目前采用3+1+2高考模式的8有個省市,分別是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指除語數外3科外,學生要在物理、歷史中選擇1科;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自主選擇2科作為高考選考科目,經統計,該模式共有12種選科組合方式。該模式在高考成績計算時,語文、數學、外語使用原始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選考科目中,物理或歷史使用原始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中自主選擇的兩門科目按等級賦分后計入考生總成績。
三、7選3模式
目7選3模式僅在浙江省實行,指除語、數、英三科外,考生須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含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7個高中學考科目中選擇3科作為高考選考科目,經統計,該模式共有35種選科組合方式。在高考成績計算時,語數英3科以卷面原始成績計入高考總分,7選3的3科以等級賦分后的成績計入高考總分。
全國新高考三種模式(精選篇3)
一是京、滬等經濟水平高而高考錄取分數線低的直轄市。
二是海南、安徽等經濟水平低且高考錄取分數線也低的東部省份。
三是海拔高、經濟和教育水平低而高考錄取分數線更低的西部地區,包括西北和西南省區。
重點城市的優勢——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在招生名額上占有較大的優勢,例如清華大學多年來在北京地區的招生人數超過了蘇、皖、鄂、川四省的總和。而這四省的人口總數超過了北京地區人口的20倍。由于直轄市在中等教育資源上已占有相對的優勢,加之國家重點大學對于這兩地的招生政策有所傾斜,使得這些地區的學生更容易入讀著名的高等院校。
邊遠地區的優勢——出于優惠照顧特區及民族地區的考慮,中等教育資源匱乏的海南省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也擁有了相對較高的招生名額;另外一些邊遠地區雖然沒有較多的招生名額,但與當地的人口相對比,這些地區的高考錄取率遠遠高于內地人口大省。并且由于這些地區中學教育水平不高,當地考生普遍考分偏低,因此來自中等發達省份的學生便在高考中有了相對優勢,更容易導致純粹的高考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