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選科模式有哪些
“3+3”模式:即指文理不分科,除了語文、數學、外語三門必考科目之外,學生可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個科目中自主選擇3科,屬于高考制度。但考生在選擇科目時需要關注高校部分專業對于三門科目中的一門到兩門會有特定要求,例如要求必須選修物理科目等。
“3+1+2”模式
“3+1+2”模式:其中“3”指的是語文、數學、外語,這三門科目;“1”指的是物理和歷史,考生必須從物理和歷史兩個科目中選擇一科;“2”指的是考生從化學、生物、地理和政治四門科目中選兩門,選考由各省命題,通過等級賦分的方式,將賦分后的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
新高考對于考生都有哪些影響
1、選擇性擴大
高考變成了新高考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空間,學生不需要再局限于文理科,這樣他們的選擇就擴大了很多。可以不斷挖掘學生的潛能,讓他們學習起來更加的輕松,在選科的時候,必須要最大程度的以挖掘學生潛能為目標。
2、錄取方式發生變化
學業水平考試按照等級進行賦分,共分為兩類考試,一個是合格性考試,另一個則是等級性考試。
3、考試發生變化
學校招生專業選考科目的要求,自明年開始,招生的學校就要根據專業人才培養對學生的學科專業基礎需要,進行科學合理設置選考科目。
考生在選科的時候必須要符合學校招收相應專業的要求;如果沒有確定選考科目要求的招生專業,那么考生在報考的時候,沒有選考科目的限制。
新高考選科怎么選比較好
1.學生依據興趣理想選科
在正式選科之前,不管是學生還是家長,都必須要了解學生自己對這一門學科的興趣有多少,如果對理科完全不感興趣,但是僅僅只是為了將來想要從事某一個職業而選擇理科專業,那么在考試過程中,學生也很難取得好的成績。
2.符合自身職業規劃
提前做好職業規劃能夠為學生指明未來的道路,如果家長和孩子對學生的未來就業方向已經有了明確的規劃,那么在選科的時候就必須要考慮與該專業有關的學科,因為在新高考的模式下很多大學專業對學科的要求比較嚴格。
高考備考做什么準備
一、高考備考要明確目標
明確自己想要通過努力報考的大學和專業,設定好目標。全心全力備考,每次學習的時候告訴自己,我可以!
二、高考備考要了解高考
高考作為一個全國范圍內的統一標準化考試,各科考查的內容和形式都是相對穩定的。而另一方面,高考的考查范圍、側重點以至題型與高一高二我們所學的又有一定不同。了解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我們高考備考就更容易完成所學知識和高考的對接。
三、高考備考要了解自己
在對高考高考備考有大致了解的基礎上,我們還需要對自己的知識水平有大概的評估。方法便是將自己與上述知識與能力的要求進行對照。對比之下哪些知識是我已經掌握的,哪些仍不熟練需要加強訓練;哪些題型我已經形成了正確的答題思維,哪些題型我還很陌生。知道自己還需要提高的地方在哪里,以便接下來有針對性地練習。
四、高考備考要積累做題經驗
不得不說知識與考試的題目又隔了好遠的距離,你可以將課堂上的知識說的頭頭是道但面對真刀真槍的習題又難免一籌莫展。而考試偏要從一道道題目中檢驗你掌握的知識和能力,給你的學習打分,因此習題的訓練在任何考試的應考中都極為重要,高考也不例外。
五、高考備考要適應考試狀態
高考備考其實沒什么,不要想太多。考試無非就是在有限的時間里用所學的知識加上你的聰明才智把答題卡的空當盡可能填滿就是了。考好考不好能說明的內容其實也很有限。無論考前高考備考考后還是考試的時候都不要想太多。
高考備考注意事項
1、高考前保證充足的睡眠
身體是考試之本,有了健康的身體才能順利地走進考場,然后答題。高考前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尤其可以在中午的時間午休,半小時左右最好。調整好自己的狀態以便下午更好地投入學習。睡眠的時候就讓自己放松,別想學習上面的事情。
2、高考前保證均衡營養
高考前每天的用腦很厲害,時間久了就會感覺腦子“發漲”,可以在身邊備著一些堅果類食物和牛奶。每天早上,最好可以吃一個雞蛋多多補充蛋白質,保證自己的能量,更有精力投入學習。
3、高考前加強身體鍛煉
高考前學習的壓力很大,適當運動有助于緩解壓力,不要因為勞累的學習而把身體搞垮,這樣得不償失。每天可以早上起來跑跑步在看書。在學習過程中總有學得太久,記不進去的時候,那么果斷站起來去運動,比如跳繩,讓身體活動起來,促進血液循環。那么再回去學習看書才會更有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