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二伏天防暑吃雞鴨
2023二伏天防暑吃雞鴨的講究
三伏天是陽氣最旺的時節,又是人體消耗最多的階段,有些人因為吃不好、睡不實,受到炎熱的煎熬,出現疰夏、苦夏癥狀,所以,老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因此,養生要順應夏季陽盛于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故三伏天也是進補的最佳時機之一。
民諺云:“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三伏天里人的體能消耗較多,須適當補充營養。在燒雞時可適量加入生姜,生姜性溫,可以調節人體在夏季內外溫差,使得人體適應外界環境,起去濕強身的作用。
其實二伏吃鴨比雞更好,因為鴨肉特別適合夏季食用,鴨屬水禽,性寒涼,特別適宜體內有熱、體質虛弱、食欲不振、發熱、大便干燥和水腫的人,能從鴨肉中獲得夏天急需的蛋白質等營養,而且能防治疾病,老話說得好:“防苦夏,吃吃鴨”。
三伏天為什么歇伏
三伏天高溫高濕的“桑拿天”會出現,這個時候要防止濕熱的侵擾,一些室外活動和工作在高溫高濕的天氣里都要停止,免得對身體造成傷害。
除此以外,農村飼養的雞鴨鵝這些家禽,也要做好防暑降溫,每年進入伏季,農家飼養的家禽也不愛下蛋,民間也管這叫“歇伏”。
三伏天劇烈運動后不大量飲水
入伏以后應該適當減少劇烈運動,如果在劇烈運動后不要立即大量飲水,這樣很容易對身體造成傷害,選擇小口慢飲,或者水入口后漱口再吐出,這樣可以因為劇烈運動后大量飲水造成的傷害。
經常觀看體育比賽的人都不難發現,賽場上的運動員補水的時候都是小口慢飲,或者入口后滋潤一下喉嚨再吐出,這樣可以避免因為大量飲水給身體造成的危害。
三伏天的時間怎么計算
我國傳統的推算方法規定,夏至以后的第3個庚日、第4個庚日分別為初伏(頭伏)和中伏的開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的第一天。因為每個庚日之間相隔10天,所以初伏、末伏規定的時間是10天。又因為每年夏至節氣后的第3個庚日(初伏)出現的遲早不同,中伏的天數就有長有短。
二伏為什么吃面條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這說的是老百姓過伏天的習俗。因為伏天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加快,身體大量出汗,對能量的需求增多。而入伏后,正是麥子豐收的季節,用新小麥做成的面食富含含糖類、B族維生素、多種礦物質等,容易使人有飽腹感,可以保持血糖的長期穩定,為人體提供充足的熱量。
老北京民間有句俗語:"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就說的是舊京數伏天家家信守的飲食民俗。為什么有這個食俗和俗語呢?據說與節氣和那時菜農生產技藝有關:農業落后,也沒有暖棚設施,沒有更多夏令青菜供應百姓,夏至數伏時正是蔬菜青黃不接斷檔之時,也因老北京伏天時特炎熱,汗流浹背的人們都愿在此時弄些簡單少油又清淡爽口的飯食,所以就衍生出伏天吃餃子、面條、烙餅的食俗。
"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個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三個庚日起為初伏。第四個庚日起為中伏,立秋起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的首日,末伏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