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節氣傳統美食有哪些
處暑節氣的風俗飲食有鴨子、涼茶、龍眼、白丸子、酸梅湯、吃蓋澆飯等。
1、鴨子:“七月半鴨,八月半芋”,農歷七月中旬的鴨子最為肥美營養。處暑這天,老北京人都會去買處暑百合鴨,而江蘇地區,做好鴨子菜要端一碗送給鄰居,正所謂“處暑送鴨,無病各家”。
2、涼茶:自唐代以來處暑煎藥茶的習俗已盛行。處暑期間,家家戶戶有煎涼茶的習慣,會去藥店配制藥方,在家煎茶備飲,意謂入秋要吃點“苦”,有清熱、去火、消食、除肺熱等好處。
3、龍眼:老福州處暑習慣吃龍眼,龍眼剝殼后泡稀飯吃,這個時候講究“補氣”、“補血”,要避免寒涼的食物;同時龍眼偏溫性,有益心脾,補氣血,有滋補養氣的作用,在這個節氣食用是有益的。
4、白丸子:老福州在處暑會吃白丸子,白丸子其實就是糯米丸,就是將糯米粉搓成一小粒一小粒,煮湯加糖,味道清甜,既可補充碳水化合物,又可以解夏天的口膩。糯米有養陰的功效,秋季可以適當喝點糯米粥。
5、酸梅湯:“處暑酸梅湯,火氣全退光”,處暑節氣喝酸梅湯可以消暑提神、生津止渴,讓肌肉和血管組織恢復活力。
6、吃蓋澆飯:在過去,處暑是個社日。社日,就要有祭品,這就形成了一個民族食俗:蓋澆飯。米飯放上代表五行的紅黃藍白綠五種顏色的菜,于是在米飯上蓋上胡蘿卜、雞蛋、柿子椒、木耳、藕,上面蓋上勾芡的雞肉做的菜。
處暑節氣有哪三候
處暑的物候現象是古人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意思是說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黍、稷、稻、粱類等開始成熟。
處暑的風俗有哪些
出游迎秋
處暑之后,氣溫下降,秋意正濃,是人們暢游郊外賞秋的好時節,而且民間向來也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說,因此出游迎秋也就成為了處暑的風俗之一。
開漁節
對于沿海的漁民來說,處暑以后是漁業收獲的一個大好時節,每年處暑節氣,在浙江省沿海一帶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決定在東海休漁結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
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上一座燈盞或者是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它自由的漂泛。在民俗文化中,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處暑節氣的含義
處暑節氣的含義是炎熱的暑天結束。處暑的“處”是終止的意思,“暑”就是炎熱的天氣,意思就是炎熱的天氣即將過去,暑氣將于這一天結束,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
處暑在幾月份
8月份,“處”含有躲藏、終止的意思,“處暑”意味著炎熱的酷暑結束了。由于受短期回熱天氣影響,處暑過后仍有持續高溫,雖沒有夏天酷暑,但仍會悶熱,并且干燥,天氣由炎熱轉向悶熱。處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節氣,它是代表氣候由炎熱向悶熱轉變的節氣。也會慢慢變得越來越涼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