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為什么豎雞蛋
當時是為了慶祝秋天來臨。其實,立蛋與秋分并不相干,是要使蛋的重心必須低于蛋中部最大周長的曲線位置。
在古老的傳說中,秋分這天最容易把雞蛋立起來。據史料記載,秋分立蛋的傳統起源于4000年前的中國,以慶祝秋天的來臨。豎蛋活動寄寓了人們對生命、生育的敬畏和崇敬之情。
秋分豎雞蛋有啥原理
“雞蛋能夠豎立,主要是重心下移所致。當重心落在支撐面上,就能夠豎立起來。重心越高,平衡越難,重心越低,越容易豎立。”而雞蛋比較難以豎立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其表面是弧形的,支撐面較小,重心落點比較難找,而當蛋黃下沉后,就會相對比較簡單的“立”起雞蛋。
想要豎立雞蛋,還需要注意三個要點,第一是要挑選一頭大一頭小的雞蛋,這樣的雞蛋重心比較低。第二則是要在雞蛋上尋找支撐面。第三是放置雞蛋的手要盡量穩,這可以讓蛋黃慢慢沉淀到雞蛋下部,重心就能足夠低,使雞蛋保持平衡。
2023年秋分幾點幾分
2023年秋分時間:9月23日14點49分46秒,星期六,農歷八月初九。秋分分即為平分、半的意思,秋分這天太陽光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秋分這一天晝夜平分,太陽整日都在地平線上,也象征著秋季的豐收之喜。
秋分三候
雷始收聲
雷,二月陽中發聲,八月陰中收聲,入地則萬物隨入也。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后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蟄蟲培戶
淘瓦之泥曰壞,細泥也,按《禮記》注曰:壞,益其蟄穴之戶,使通明處稍小,至寒甚,乃墐塞之也?!芭鳌弊质羌毻恋囊馑?,就是說由于天氣變冷,蟄居的小蟲開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細土將洞口封起來以防寒氣侵入。
水始涸
《禮記》注曰:“水本氣之所為”,春夏氣至,故長,秋冬氣返,故涸也。是說此時降雨量開始減少,由于天氣干燥,水氣蒸發快,所以湖泊與河流中的水量變少,一些沼澤及水洼處便處于干涸之中。
秋分如何養肺
常笑宣肺
中醫有“常笑宣肺”一說。不同程度的笑對呼吸器官、胸腔、腹部、內臟、肌肉等器官有適當的協調作用。但患有高血壓和動脈硬化者及手術后的病人都不宜放聲大笑、狂笑。
特別要注意的是“養陰潤肺”并不是人人都適合。
冷水鍛煉
適當進行一些耐寒鍛煉,做些有氧運動,如登山、步行、打太極拳、騎自行車、跳舞等。適當的冷水鍛煉對預防傷風、感冒、流鼻涕、支氣管炎有一定的效果,因此平時可以冷水洗臉、洗腳、浴鼻等,身體健壯的人還可以洗冷水浴等。
多喝粥
宜:多吃蔬菜、水果,能補充人體的津液,有生津潤燥、清熱通便的功效;還可多吃些蜂蜜、百合、蓮子、胡蘿卜、藕、梨、芝麻、木耳等清補之品。多攝入含蛋白質、鎂、鈣豐富的食物。起床喝杯白開水,可以沖淡血液。白天可以多喝淡茶,堅持每天喝二三杯茶水,對心臟有保健作用。
忌:少吃辛辣煎炸熱性和辛辣的食物和調味品,以及炸雞腿等煎炸的食物。
不要過早多穿衣
根據天氣變化和每個人的體質情況,及時增減衣服,預防外感風寒。不要過早地“多穿衣”,注意耐寒鍛煉,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秋凍”。
秋分吃什么傳統食物
1、秋菜
在嶺南地區,昔日四邑(現在加上鶴山為五邑)的開平蒼城鎮的謝姓,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喝秋湯意在祈求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野莧菜含有多種營養成分。豐富的胡蘿卜素、維生素C有助于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提高人體抗癌作用。炒野莧菜具有情熱解毒、利尿、止痛、明目的功效,食之可增強抗病、防病能力,健康少病,潤膚美容。適用于痢疾、目赤、雀盲、乳癰、痔瘡等病癥。
2、雞蛋
“秋分到,蛋兒俏”。每年的秋分節氣,民間也有“豎蛋”的習俗,很多地方都要在這天舉行“豎蛋”的趣味游戲或比賽?!柏Q蛋”后當然少不了吃蛋,雞蛋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少量歐米伽3脂肪酸,大量卵磷脂、葉黃素等保健成分。秋分吃蛋,益處多多。
3、湯圓
秋分這一天,有些地方民間有吃湯圓的習俗,湯圓多以糯米為主原料和其他一些配料制成,所加配料亦往往是高糖分、高熱量之物,有助于補充身體熱能,補虛調血、升陽健脾。農民朋友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于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
4、芋餅
老北京還有秋分吃芋餅的習慣,因為芋頭這種高熱量食品溫軟易消化,適宜秋天食用。芋艿的營養價值很高,塊莖中的淀粉含量達70%,既可當糧食,又可做蔬菜,是老幼皆宜的滋補品,秋補素食一寶。芋艿還富含蛋白質、鈣、磷、鐵、鉀、鎂、鈉、胡蘿卜素、煙酸、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皂角甙等多營養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