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習俗吃什么水果
秋分習俗吃什么水果
1、雪梨
是寒性水果,有潤燥降火之功效。秋燥之時,吃梨是上佳之選。梨素有“百果之宗”的美譽。秋季氣候干燥,人們常感口鼻干燥、皮膚瘙癢,容易產生干咳少痰等不適,此時每天吃一兩個梨則可以有效緩解秋燥,有益身體健康。
2、甘蔗
甘蔗性有清熱潤燥,生津止渴,解毒透疹的功效,秋季陰虛肺燥導致咳嗽,吃點甘蔗最適合不過。甘蔗漿汁甜美,為果中佳品,據分析,甘蔗的果汁約占70%,其中糖含量可達17%,因而有“糖水倉庫”之譽,其所含的糖大部分是蔗糖,其次是葡萄糖和
鮮棗富含讓膚色紅潤的鐵,還含有非常多的維生素C,而維生素C是對抗自由基、對抗衰老的最好武器,可以還原黑色素及抑制黑色素產生、淡化斑點及色素沉著,還可以改善皮膚色澤。
4、葡萄
葡萄不僅含有大量的葡萄糖、果糖外,還包含氨基酸、維生素C、鈣、鐵等多種營養物質,其中多種多酚類化合物,如原花青素、花青素等更具有極佳的抗氧化,比維生素C高出18倍,保護人體不受自由基侵襲造成老化、維持肌膚彈性,修復紫外線傷害。
2023年秋分是幾月幾日
2023年秋分是2023年9月23日,星期六,農歷2023年八月初九,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六個節氣,秋季第四個節氣。斗指酉,太陽達黃經180°,于每年的公歷9月22-24日交節。
秋分時節民間的傳統習俗
自古以來,民間對秋分節氣非常重視,有很多有關秋分的習俗。比較經典傳承的習俗有祭月、拜神、吃秋菜、豎蛋、送秋牛、粘雀子嘴等。
祭月
古代有“春祭日,秋祭月”的流傳說法,那么秋分曾經是傳統的“祭月節”,因為秋分節氣當天,不一定是滿月,后來改至農歷十五中秋為祭月節,所以中秋節來源于傳統的“祭月節”。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時期帝王就有祭月的風俗習慣,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許多“望月樓”、“拜月壇”的古跡,比如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朝嘉靖年間皇家祭月的地方。
民間的祭月風俗因地域不同形式各異。
北京地區的祭月風俗是,圓月夜,家家戶戶在庭院里設桌,桌子上放有月宮蟾兔的牌位和面餅、蘋果、葡萄等,然后點香點蠟燭對天拜月,拜完后把牌位對著月亮燒掉。還有“男不拜月”的傳統。
廣東地區的祭月風俗是,祭拜一位木頭雕刻鳳冠霞帔的月亮神像。桌子上的祭品有饅頭、西瓜、蘋果、紅棗、芋艿等,
浙江地區的祭月風俗是,庭院里設一張桌子,桌子上放有香、蠟燭、米餅、蘋果、花生、紅棗等供品。有的還先拜財神后拜月,拜完后放孔明燈。回娘家的媳婦必須在當天返回夫家以示團圓。
江西等地也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風俗,意思是月宮里的嫦娥是女子,古代有男尊女卑的思想,男子不能給女子跪拜。祭月的供品有香蠟燭、米餅、西瓜、花生、蘋果、菱角等。
拜神
拜神是到廟、道觀對神的一種祭祀方式。所拜的神有開漳圣王,也稱“陳圣王”,是唐朝武進士陳元光,對漳州有功,死后被奉為漳州守護神;觀世音菩薩;廣東潮州獨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
拜神的風俗傳承很久,供品一般由米粉做的金豬一只、桂圓、荔枝、蓮子 、白果、花生,糖果、餅干、齋菜等組成,主壇供三支大香、五支小香,然后點香向神鞠躬,祈求平安。
吃秋菜
在嶺南地區,秋分時節就有吃秋菜的風俗,代表一種美好的愿望。秋菜其實就是野莧菜,當地人稱之為“秋碧蒿”,紫綠色相間,和魚片一起熬湯稱為“秋湯”,口感非常鮮美。有民諺“秋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 野莧菜富含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有增強人體免疫力的功效。吃秋菜也是有中醫秋天滋補的養生理念。
豎蛋
每年的秋分時節,我國很多地區會有做“豎蛋”的試驗。據說能把蛋豎立起來的,這一年里風調雨順,好事連連。
有一種比較科學的說法是,秋分是南北半球晝夜等長的一天,地球公轉軌道平面處于平衡狀態,雞蛋容易豎立起來。
“秋分到,蛋兒俏。”是一句俗語,或許是指秋分時節天高氣爽,人的心情舒暢,雞蛋也容易豎起來。
送秋牛
送秋牛其實就是送秋牛圖。所謂“秋牛圖”,是在二開的紅紙或者黃紙上印有全年農歷節氣和農夫耕田的圖樣,預示豐收。送秋牛圖的人都是一些民間說唱的藝人,也叫“秋官”,俗稱“說秋”,言詞雖然隨口而出,但是句句押韻動聽,類似于現在逢年過節到家門口拉琴說唱福祿壽發財之類的,主人高興了就給紅包。
粘雀子嘴
秋分時節一些地方的風俗會做米糕或湯圓,除了自家食用之外,還要特意多做一些沒有餡兒的糯米圓子,用竹簽串上插在田間地頭,喂食給麻雀吃,希望用糯米湯圓將麻雀的嘴粘住,免得它來破壞莊稼,確保糧食收成,稱之為“粘雀子嘴”。
過去有些講究的人家,還會用糯米做成“面雀”拿給小鳥吃。無論是精致的面雀,還是簡單的糯米圓子,都寄寓著人們對豐收的美好愿望。
秋分吃什么養生
秋分養生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涼燥,而白露的“燥”是“溫燥”,因此,在飲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1、梨秋天吃水果首選當然是梨,因為其本身的鮮嫩多汁,被稱為“天然礦泉水”。
1、梨,能夠清熱解毒,清心降火,生津潤肺,最適合作為秋季潤燥的食物。除了生吃之外,我們還可以榨汁享用。或加澎大海、冬瓜子、冰糖少許,煮飲,對天氣亢燥、體質火旺、喉炎干澀、聲音不揚者,具有滋潤喉頭、補充津液的.功效。
2、西蘭花西蘭花90%的成分都是水,它所含的異硫氰酸鹽也具有防癌效果。西蘭花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能增強皮膚的抗損傷能力,還有助于提高皮膚彈性。水、空氣、熱量都會破壞維生素C,所以烹飪西蘭花時要特別注意,最好不要用水煮,而采取炒、烤或微波爐烹飪的方式。可以用西蘭花煮湯,即使維生素C溶入湯中,我們也可以喝到。確保維生素A不流失的方法就是使用植物油烹飪。
3、鮮棗與其他秋季水果相比,鮮棗多項營養素含量均居首位,如維生素C、鉀、鎂、鐵、鋅等。維生素C可軟化血管、預防高血壓、冠心病和動脈硬化,鉀對控制血壓有利,鎂有助于對抗壓力等。需要提醒的是,棗偏熱,痰多、便秘、胃病患者和糖尿病患者都不宜多吃。
4、銀耳銀耳是秋季最理想的滋補佳品。銀耳的營養成分相當豐富,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脂肪、多種維生素及人體所必需的多種氨基酸。入秋之后,天氣日漸轉涼,肺虛體弱、干咳氣短以及患有“秋燥癥”的人,食用銀耳對這些病患有很好的療效。銀耳既可生津防燥、滋陰潤肺,又可益氣清腸、補脾開胃、潤喉護嗓。結語:劃分的細致一些,秋燥也是不同的,因此,我們再秋分的養生當中也要注意一些小問題。秋分之后不僅燥還有寒涼的成分。
秋分節氣相關諺語
1、白露看花,秋分看谷(江蘇)
2、秋分稻見黃,大風要提防。
3、春分秋分,晝夜平分
4、秋分天晴必久旱
5、白露過秋分,農事忙紛紛
6、秋分收春豆。
7、春分日有雨,秋分日大水;
8、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9、熱至秋分冷至春分
10、秋分一半家,寒露滿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