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節氣的含義是什么
秋分節氣的含義是什么
秋分節氣中的“分”就是“平分”的意思 , 它有兩層含義 , 第一層含義是指秋分這天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 , 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80° , 全球大部分地球白天和夜晚的時間一樣長 , 各為12小時 。
秋分還有一層含義是 , 秋分是平分秋季的節點 , 也就是說秋天已經過去了一半了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之一 , 也是秋季的第四個節氣 , 它的時間是每年公歷的9月22-24日 。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 , 中秋節就是由秋夕祭月演變而來的 。
秋分是秋天的第一天嗎
秋分并不是秋天的第一天,秋天的第一天應該是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日,也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一般于每年公歷8月7-9日交節 。所以,每年立秋節氣的到來的那天,才是秋天的第一天 。
秋分是秋天的第四個節氣,秋分這天正好處于秋季90天的中間,所以有著平分秋色的意思,也就叫做秋分 。秋分一般在每年公歷9月22-24日交節,這一天的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的白天和夜晚等長,各位12小時 。
秋分是白天和晚上一樣長嗎
秋分中的“分”就是平分、半的意思,它的意思就是指秋分這一天太陽光直射點到達黃經180°,幾乎直射地球赤道,這時全國各地白天和夜晚是一樣長的,各為12小時 。所以,秋分白天和晚上一樣長是正確的 。
秋分的“分”還有一層含義,就是指秋分這天正好是立秋到霜降90天中的一半,也就是秋天的一半,代表平分秋色,所以叫做“秋分” 。在我國古代有著“春祭日,秋祭月”的民俗活動,秋分是傳統的祭月節 。
秋分習俗
1.吃秋菜在嶺南地區,秋分有“吃秋菜”的習俗。秋菜是生長于嶺南的野莧菜,當地人會在秋分將野莧菜與魚片一起滾為“秋湯”全家分食,祈求家寨安寧、平安健康。
2.豎蛋“秋分到,蛋兒俏”。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這一天,我國很多地方都會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在做“豎蛋”試驗。選擇一個“身量勻稱”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豎放在桌上,失敗者雖然多,成功者也不少,豎立起來的蛋兒好不風光。
3.祭月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秋分”這一天,不過由于這一天在農歷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而祭月無月則是大煞風景的。所以,后來就將“祭月節”由“秋分”調至中秋。
秋分節氣飲食營養原則
秋季三個月的飲食總原則:宜少食辛味,多食酸味,即減少食用辛辣口味的食物,如:蔥、姜、蒜、韭菜;多食用口味酸澀的水果、蔬菜。秋季的養生準則與春夏兩季截然不同,是以養人體陰氣為本。飲食以滋陰潤肺,回收陽氣為主,即平穩地完成夏冬兩季熱、冷的交替。多食性溫之食,少食寒涼之物,以鞏固攝人體內的正氣。由于天氣干燥、涼爽變化不同,飲食原則可依據節氣的變化相應調節。
補肺潤燥,要多用芝麻、蜂蜜、水果等柔軟、含水分較多的甘潤食物。一方面,可以直接補充人體的水分,以防止嘴唇開裂等氣候干燥對人所產生的直接傷害;另一方面,通過這些食物或藥物補養肺陰,防止因機體在肺陰虛的基礎上再受燥邪影響,產生疾病。早晨飲淡鹽水,晚上飲蜂蜜水,既是補水分、防便秘的好方法,又是養生抗衰的重要內容。總之,秋季進補要甘潤溫養,既不可過熱,又不能太涼,要以不傷陽不耗陰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