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節(jié)氣的由來和意義
秋分節(jié)氣的由來和意義
秋分節(jié)氣是在秋天的中間,這個時候太陽到達黃經180°,這個時候的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之后白天的時間會明顯縮短,晚上的時間逐漸延長,氣候也會變得舒服很多。秋分節(jié)氣是初秋向深秋過渡的一個節(jié)氣,到了此節(jié)氣,全國大部分地區(qū)都開始進入涼爽的秋季了,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降雨會帶走地面的熱量,降低地表氣溫,因此,秋分后天氣會逐漸的轉涼,夜晚的溫差更是逐漸拉大起來。送秋牛,秋分隨之即到,其時便出現挨家送秋牛圖的。其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歷節(jié)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名曰“秋牛圖”。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主要說些秋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見啥說啥,說得主人樂而給錢為止。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說秋”,說秋人便叫“秋官”。秋分過后,太陽直射點開始由赤道進入南半球,這個時候,北半球的國家會開始變成晝短夜長,一天之內白晝開始短于黑夜。
秋分節(jié)氣風俗活動
1、秋祭月
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jié)”。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現在的中秋節(jié)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jié)”而來。據考證,最初“祭月節(jié)”是定在“秋分”這一天,不過由于這一天在農歷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而祭月無月則是大煞風景的。所以,后來就將“祭月節(jié)”由“秋分”調至中秋。
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跡。民間的祭月習俗因地區(qū)不同儀式各異。
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北京歲華記》記載北京祭月的習俗說:“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陳瓜果于庭;餅面繪月宮蟾兔;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北京祭月還有一個特別的風俗,就是“惟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此即民諺所說“男不拜月”。
2、吃秋菜
在嶺南地區(qū),昔日四邑(現在加上鶴山為五邑)的開平蒼城鎮(zhèn)的謝姓,有個不成節(jié)的習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種野莧菜,鄉(xiāng)人稱之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有順口溜道:“秋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野莧菜含有多種營養(yǎng)成分。豐富的胡蘿卜素、維生素C有助于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提高人體抗癌作用。炒野莧菜具有情熱解毒、利尿、止痛、明目的功效,食之可增強抗病、防病能力,健康少病,潤膚美容。適用于痢疾、目赤、雀盲、乳癰、痔瘡等病癥。
實際上,嶺南習俗所謂的“秋湯”也是和現在中醫(yī)學提倡的秋天滋補是一致的,只不過嶺南習俗更加典型,有點土生土長的味道,沒有上升到中醫(yī)學理論的高度罷了。 推薦閱讀:大暑是什么意思,大暑代表什么
秋分會出現什么特殊現象
南北極過著共同的白晝
秋分這天,太陽直射赤道,南北極同時都可以看見太陽,分享著同一個白晝。
高度和影子一樣長
在北緯45度線上,用不著爬高,便可丈量出建筑物的高度,因為他們好像早就和自己的影子商量好了似的,這一天高度和影子一樣長,所以知道了影子的長度,也就知道了建筑物的高度了。
找不到自己的影子
因為,太陽直射點不偏不倚地照在赤道上,當你來到赤道線時,就會發(fā)現任何物體都找不到自己的影子。
秋分的含義
分有平分、半的意思,秋分有雙層含義,其一秋分這天晝夜平分,晝夜時間相同,其二秋分平分了秋季,天氣逐漸由熱轉涼。
秋分的時間
1、二十四節(jié)氣最早是依據斗轉星移制定的,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酉時為秋分。
2、現在根據太陽黃經度數來定節(jié)氣,當太陽到達黃經180°時為秋分,時間為每年公歷9月22日到24日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