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復習歷史暑假作業及答案(3)
(3)變法者是否堅決推行。
(4)啟示:改革要取得人民的支持,必須注意維護人民的利益;改革要有強有力的領導并堅決推行。
2. (1)核心問題:如何限制貴族專權,擴人公民權利問題。(緩和貴族和平民的矛盾) 解決:不斷擴大公民權利:逐漸完善民主監督保障機制。
(2)是原始的直接民主;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可能導致權力的濫用。
(3)繼承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精神、程序和政治原則等;
借鑒了13世紀英國的議會制度。
第二十二練 參考答案
1.(1)同:都否定《左氏春秋》的真實性。
不同:康有為主張借用孔子權威實行變法;主張學習西方文化。
(2)體現:準許臣民上書言事;準許民間創辦報紙、學會。
(3)特點:康有為:將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學說和中國傳統儒家思想相結合;
梁啟超:提出民權思想;
嚴復:用西方進化論思想來闡述維新變法。
影響:闡明了變法主張,宣傳了變法思想;動搖了君主專制;奠定了變法的理論基礎。
2.答案:(1)特點:民間辦學;注重教育的通俗適用;偏重儒家傳統文化。
(2)不同:政痢主導;重視近代科學技術;重視外語教育;
(3)核心:忠君思想(或儒家忠孝思想)。
背景:1889年《日本帝國憲法》頒布,鞏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度。
(4)(前者)理由:提高了日本國民的文化素養;培養了大量人才。
(后者)理由:宣揚忠君愛國和武士道精神,最終使日本因對外侵略擴張而戰敗;給日本人民以及東亞和平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第二十三練 參考答案
1.(1)核心:仁。
影響:成為維護封建專制統治的工具。
(2)興辦私學;有教無類,打破貴族對文化的壟斷;修詩、書,訂禮、樂,贊易作春秋。
(3)原因:孔子是儒家學派創始人,儒家思想奠定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
意義:有利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
2.(1)尊敬但不盲從;體現了他追求真理的精神
批駁了柏拉圖理念先于物質的唯心論;亞里士多德認為自然界是真實的,沒有感覺就沒有知識; 他還認為柏拉圖的理想國的設想不符合實際。
第二十四練 參考答案
1.(1)原因:生活水平低(或政策有問題)。
政策:實行改革開放;在深圳設立經濟特區
(2)變化:從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變為富裕以后如何實現公正公平的分配,防止兩極分化。
(3)特點:敢于創新(實驗);及時總結,不斷深化改革(或用改革來解決新問題)。
(4)宗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或實現共同富裕)。
品質:以民為本(或愛民、富民)。
2. 1)公職:大陸軍總司令。因素:個人的道德力量。
(2)國家權力實行三權分立。實行聯邦制。
(3)華盛頓:保障了美國民主制度的健康發展。
孫中山:改變了打天下就要坐天下(或竊權拈勢)的傳統惡習,導致軍閥割據。
第二十五練 參考答案
1.D 2.D 3.A 4.A 5.C 6.A 7.B 8.B 9.C 10.D
11.(1)人本身 天賦人權
(2)中國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 反對封建君主專制 啟蒙運動
(3)民主和科學 動搖了封建正統思想,解放了人們的思想
(4)相互學習交流發展
12.(1)國家利益和意識形態的不同 馬歇爾計劃 北約
(2)歐洲的聯合 日本的崛起 不結盟運動 中國的振興
(3)多極化趨勢
(4)多極化趨勢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