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歷史暑假作業及參考答案
暑假是一個學期中學習最輕松但絕不能放松的時間,暑假作業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陣地,以下是學習啦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15年歷史暑假作業及參考答案,答案僅供參考,大家記得作業要獨立完成獨立思考哦!
一、選擇題(共60分,每題2分。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請在答題卡上涂點)
1-10 CBCBD BDBAC 11-20 ADDBB ABCBC 21-30 DDCCC ADDDB
二、簡釋與問答題(共90分)
31.(1)原始社會末期(或公天下時期,或史前時期,其它合理答案)(1分)
(2)對楚漢戰爭解說(要求:時間、人物、目的(或原因)、結果等,只要求描述中體現4項即可得4分,即每一項計1分)
(3)唐代,(1分)因為火藥在唐末開始用于戰爭。(1分)或宋代,(1分)由于宋代才出現管狀火器。(1分)(兩者任挑一,但朝代與原因必須匹配。)
(4)秦統一后,秦始皇設立宰相,協助皇帝處理政務,保證了中央集權政府的行政效率。漢武帝設立內朝,任用親信形成新的決策中心,裁抑相權以加強皇權。隋唐創立三省六部制,眾多宰相集體議事,分工明確并相互牽制,防范了宰相專斷,強化了皇權。明朝廢中書省和宰相,皇帝直接指揮六部,皇權空前強化。宰相制度的設立和廢止都反映了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不斷強化。(8分)(其它如,宋朝設立正副宰相,還實行官職差遣相分離制度,進一步分割相權。也可) 32.
(1)通過科舉考試選官(2分)。
(2)唐朝狀元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區,之后三朝狀元主要分布于南方(1分);狀元人數總體呈上升趨勢(1分);宋朝錄取狀元人數最多(1分)。
(3)我國古代經濟重心經歷了由北向南的轉移,南方經濟繁榮推動教育發展和人才培養(或北方戰亂頻繁,導致人口南移,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才的產出)。中央政府為加強集權重視人才選拔,因此科舉制不斷完善,科舉考試的規模逐漸擴大。宋朝推行重文輕武的國策,通過科舉考試大量選拔文官。(任意兩項給4分) 33.
(1)畫面上的雍正身穿西服(1分)、頭戴西方貴族的假發(1分),并接受了西洋肖像畫像(1分)。 (2)明末清初,西方傳教士來華,推動了西學東漸之風,在傳教的同時也帶來了歐洲的自然科學和人文學術,其中包括繪畫藝術;(2分)由于傳教士大多有一技之長,不少在中國宮廷任職,其中不乏服務中國皇帝的西洋畫師。這幅繪畫證明了當時西學東漸對宮廷生活產生的影響。(2分)
4(3)查找相關文獻資料,如清宮檔案、西方教士的書信等;查找雍正其它的藏品或生活用品;尋找專家學者有關的論著。(3個方面或其他合理答案)
34.(1)勸禁纏足或女子放足。 (2)稱謂革命:“先生”、“君”等稱呼取代“大人”、“老爺”;禮儀革命:鞠躬、握手、脫帽禮取代了跪拜、作揖等;服飾變革:西服、中山裝取代了長袍馬褂;學制革命:男女同校取代了舊式學校。(任意兩個方面或其他合理答案)
(3)西學東漸的深入和西方生活方式的沖擊;中國自然經濟逐步解體和民族工業的發展;辛亥革命推動社會習俗的變革;民族危機下民族意識和愛國意識的覺醒(或“抵制洋貨、愛用國貨”運動的推動);社會平等意識,人格平等觀念逐漸取代了傳統的尊卑等級觀念等。(任意兩個方面或其它合理答案) 37.
(1)不能(1分);原因:英國國力強大,不會理會;英國正準備尋機向中國開戰,開拓市場;當時英國為君主立憲制,女王并無實權。(3分)(任意一個方面)
(2)經濟上,中國以小農經濟為主,英國以資本主義工業經濟為主。政治上,中國是君主專制,英國是君主立憲制(或民主政治)。思想文化:中國實行文化專制,英國提倡思想自由。外交上:中國閉關鎖國,英國對外開拓(或鼓勵外貿、殖民擴張)。(任意三個方面) (3)本小題采用SOLO評分法。(15分)
答案1:能對材料進行抽象提煉,并結合史實進行論述。(13—15分) 材料與史實:運用充分;運用較充分。
抽象視角,如“信件”反映了社會形態更替時中國的官僚階層只能用傳統的眼光和思想武器對西方資本主義的入侵進行抗爭的無奈現實。 論述:論述充分;論述較充分。 敘述:敘述完整流暢形成結構。
答案2:能在多個線索或材料之間建立起聯系,并對此作出解釋。(8-12分) 材料與史實:運用充分;運用較充分。
視角:從兩個以上角度展開分析,如指出“信件”中合理與不合理的要求;“信件”中反映愛國精神與朝貢貿易的要求;“和約”中反對鴉片貿易與傳統天朝觀念的要求;“和約”中屬于農業社會的要求與工業社會的要求。觀點清晰;觀點較清晰。 論述:論述充分;論述不夠充分。 論述:敘述形成結構;敘述連貫流暢。
答案3:使用多個線索或材料,進行單一緯度的解釋。(3-7分) 材料與史實:運用較多材料;運用較少材料。
視角:提煉一個視角。如“信件”反映了作者的反侵略要求;“信件”反映了作者的民族抗爭精神;“信件”反映了作者對變化中的外部世界缺乏了解。觀點清晰;觀點不清晰。 敘述:敘述完整流暢;僅能列舉。
答案4:找到一個線索或材料即得出結論。(1-2分) 其他答案:沒有形成對問題的理解,回答與問題無關或同義反復。(0分)